华语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3-02 10:35
access_level: 
10

耶和华以勒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3-02 10:20
圣经 经节: 
创22:14
access_level: 
10

约拿向神求死



约拿向神求死

约拿向神求死

黄天月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约拿书 4:1-8)

■ 约拿死里求生

在《约拿书》里,我们看到先知约拿因为耶和华神要他前往尼尼微城去警告当地的人民,神的惩罚就要临到他们,约拿就逃避耶和华神的吩咐,朝相反的方向跑,乘船逃往他施。可是,神阻止他,使他乘坐的船只在途中遇到大风浪,几乎破损。约拿知道这风浪是由他引起的,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把他抛到海中,才能使风浪平静下来。于是,他吩咐水手把他抛入波涛汹涌的海中。水手们都不忍心这么做,还努力把船划拢靠岸,但不论他们怎么划,都无法使船靠岸,波浪反而更加汹涌,他们只好照着约拿的吩咐,把他抛入海中,风浪终于平静下来。

在这样波涛汹涌的海中,约拿还能存活吗?他似乎是走投无路,面临绝境,神却预备了一条大鱼,把约拿吞进肚子里,使约拿不受海涛的冲击。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在海上遇到大风浪,被水手抛入海中,却被一条大鱼吞进肚子里,而且没有死,在鱼肚子里求告神,在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奇妙的神迹了!

约拿在鱼肚子里祷告神,神垂听了,吩咐鱼把他吐在干地上,此后约拿就照着神的吩咐,前往尼尼微城,传讲神的警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城必倾覆了!”

尼尼微城必要倾覆,所有的人都要灭亡!这是一个何等严厉的警告。城里的人听到了,从老到少信服神,禁食、悔改。这又是另一个奇迹!

耶和华神借着先知约拿向他们发出严厉的警告之后,他们却信服了神,全城的人都悔改过来,国王也从宝座上下来,脱下朝服,谦卑自己,坐在灰中忏悔,并下令所有的人和牲畜都要禁食、披麻;人们要切切地求告神,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

■ 约拿活着求死

尼尼微城的人听了警告,愿意悔改,这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有多少人听到神的警告时,会愿意悔改?这里,全国的人竟然都愿意悔改,但是约拿却因此而大大的不喜悦,而且还发怒,并向神求死!

当你辛辛苦苦地向人传福音,那人信了主,你心中一定有说不出来的喜乐,甚至在天上也要为他欢喜快乐(路15:7,10,32)。但是约拿却因尼尼微人信了主,免受神的刑罚而向神发怒,这岂不是不可思议?

原来约拿知道神是满有恩典与怜悯的,尼尼微人若因他传讲的信息而悔改,神就不再惩罚他们了(拿4:1-2)。所以当神差遣他去警戒尼尼微人时,他企图逃避到他施去。从《约拿书》,我们看到约拿是个自私、自义又顽固的人,在他心目中,只有他本国的人(以色列人)才配得神的恩典,尼尼微人是罪该万死,不配得神的怜悯的。约拿,经历被大鱼吞吃的教训,到了尼尼微去警戒那里的人。约拿原本应该看到神在他身上的怜悯的,但是约拿始终顽梗不化,他巴不得尼尼微人被神惩罚!

若是约拿没有传讲这毁灭的信息,尼尼微城的人是否会愿意悔改呢?“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4-15)

作为神的仆人,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只要是神的吩咐,我们就要去传,不论后果是怎样。我们更不应像约拿那样自私、自义,轻视别人,认为他们是不配得神的救恩的。若没有人到尼尼微城去传达神的警戒,他们就会落在死亡的绝境,面对全城倾覆的厄运。所以,传讲神的话语是十分重要的。神的心愿是要人人都悔改,不愿一人沉沦(彼后3:9)。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向人传讲福音,这是我们的大使命。

因为约拿去传讲,更因为神的爱,尼尼微城的人因此免受灾难,那是多美好的事!约拿却因此向神发怒:“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拿4:3)他的意思是:“我原本死了更好,也不要看到尼尼微城的人蒙神的怜悯!”约拿虽这么自私、自义,神并没有谴责或惩罚他,相反的,神像慈悲的父亲一样,温和地问他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拿4:4)可是就是到这时候,约拿还没有体会到神的满有恩慈怜悯。

■ 约拿再次求死

接下来,约拿就到城外,搭了一座棚,要看看神是否会因他的抗议和发怒,改变尼尼微城的结局。神安排了一棵蓖麻树快速成长,给约拿遮荫,约拿非常高兴。 可是,隔天,神却安排了一条虫来咬蓖麻树,使它枯干;神又安排了炎热的东风,暴晒的太阳,使约拿感到头昏,于是又再次向神求死。

约拿因为那蓖麻树枯干,不能给他遮荫,自己被太阳暴晒,便觉得死了比活着还好。神问他这蓖麻树,不是他栽种、也不是他浇灌,一天之内成长,也在一天之内枯干,约拿却这么爱惜这蓖麻树,而尼尼微城里,有十二万多人,他们连左右手都不能分辨,还有许多的牲畜,神岂不是更爱惜他们吗?

一棵蓖麻树和超过十二万人的灵魂,哪一个贵重呢?答案是显然易见的,但是,约拿却为着一棵蓖麻树的枯死而耿耿于怀,求神让他死去。约拿好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幼稚,爱耍脾气,神却很有耐性的开导他,让他自己去思想、去衡量事情的轻重。

■ 认识死的真义

人常以为死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以为人死了,一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却没有想到自取灭亡绝对不是神所喜欢看到的,我们的生命是掌管在神的手中,神的儿女绝不应该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 14 章7-8节告诉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我们只是神的管家,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托付我们管理的,千万不要以为这一切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当我们把神的主权弄清楚了,我们才能过一个讨神喜悦的生活。

约拿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对神的认识是片面的,他知道神是满有恩典、又是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但是,当神不降灾于尼尼微城的时候,约拿却大不喜悦、并且发怒。他认为自己向神求死,是合乎情理的!

我们在奔跑天路的时候,所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是否也是时常为着自己的缘故,向神耍脾气,使到神的工作受亏损呢?我们看重短暂的好处,还是在神国里的福气呢?我们是否想过,神若以约拿对待尼尼微人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还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

■ 结语

从发生在约拿身上的事,我们有许多的学习重点:

1. 神掌管一切

约拿想要躲避神的吩咐到尼尼微城去警告那里的人民,逃往他施,但是,他怎样逃,也逃不出神的掌控。神掌管风和浪、还有一切的生物,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树和虫,没有一样不在祂的管理下,约拿也逃离不了神,没有办法躲避神,因为我们所相信的神是无所不在的!诗人大卫在《诗篇》第139篇7-10节这么说:“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2. 神是公义、也是慈爱的

虽然,尼尼微城的人罪恶滔天,神要降罚于他们,但神给他们机会悔改,神差遣约拿到他们那里传讲警戒的信息,只要他们愿意悔改,神愿意收纳他们。就算是神的先知约拿,也有许多的缺点,但神仍然很有耐性的开导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继而想到神的大爱,明白神的心意。

3. 正确对待神的呼召

虽然约拿被抛进海中,被鱼吞进肚子里,在人看来,他是死定了,但是,当他在鱼肚子里,他向神求告、神给他机会再被神所用,后来,约拿因为神不降灾祸在尼尼微城,而向神求死,神却要他思想这样的发怒是否合理。最后,约拿出到城外,要看看尼尼微城的结局是否有改变,神安排了一棵蓖麻树给他遮荫,隔天,神又安排了一条虫,把这蓖麻树咬至枯干;约拿得不到蓖麻树遮荫,被太阳暴晒得头昏,他又求死了。神让他思考是蓖麻树重要,还是尼尼微城里那超过十二万人的灵魂重要。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把什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是我们自己的好处,还是那些失丧的灵魂呢?

我们要看清神给我们的托付,靠着祂来完成祂要我们完成的工作,不要白占土地、不要虚度光阴。将来见主面的时候,我们要为着所做的一切向神交账,希望在那时候,都会像祂在《马太福音》25:21那里的称赞,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圣经 经节: 
约拿书 4:1-8
access_level: 
10

饶恕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23 09:28
圣经 经节: 
路23:26-34
access_level: 
10

基督馨香之气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23 09:32
圣经 经节: 
林后2:12-17
access_level: 
10

效法主的虚己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16 08:10
圣经 经节: 
林前10:23-24;林前10:31-33;林前11:1
access_level: 
10

主写信责备老底嘉教会---属灵眼瞎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16 08:13
圣经 经节: 
启3:14-22
access_level: 
10

思想耶稣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09 07:51
圣经 经节: 
来3:1
access_level: 
10

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

sermon_audio: 
sermon_paper: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4-02-09 07:57
圣经 经节: 
路17:26-33
access_level: 
10

困惑不解仍坚持祷告和虔敬



困惑不解仍坚持祷告和虔敬

困惑不解

仍坚持

祷告和虔敬

陈纯仰

「他对我说:“将这默示明明地写在版上,使读的人容易读(或作“随跑随读”)。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 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哈巴谷书2:2-4)

哈巴谷因难以理解神的行事方式而苦恼,因神使用比以色列更坏更恶的迦勒底人来管教祂的子民,令他精神上感到痛苦不堪。我们许多人都熟悉圣经的启示,知道神如何并为何使用一个邪恶和残忍的民族来令祂的选民谦卑下来,但这却叫哈巴谷大惑不解。然而,即使他的灵里经历惊涛骇浪,他明智地决定要等候神:“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我可用什么话向他诉冤(‘向他诉冤’或作‘回答所疑问的’)”(哈2:1)。

神在适当的时候给了哈巴谷回复,而祂的答复教导我们有关神的话及人对这话的责任之重要事实。

■ 神和祂话语的不变的事实

神说出祂的话

我们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神说话,祂不是沉默不语的。“他对我说”(第二节)表示神回应哈巴谷的求问。神没有令祂的先知失望,没有撇下他在困惑迷惘的境况中。经文里的因果关系是明显的;因为哈巴谷寻求神,所以神回答他。

当我们祈求、寻找和叩门的时候,神便回应(太7:7-8);祂先精心策划一些情况来催逼我们祷告。当然,神今天向我们说话的方式,跟祂怎样向哈巴谷说话并不一样;先知透过预言性的灵感直接从神得到一个启示,而我们从圣经得到神完整的启示。在圣经里,并不难找到跟我们的需要有关的教导,神不是赐下祂的话语后又把它隐藏起来,叫那些愿意知道祂的话和顺服祂的人找不到。圣灵会引领我们想起圣经的真理,而我们必须适当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责任是要殷勤地查考圣经。

神的话是确定的

神命令哈巴谷“将这默示明明地写在版上”。这些版是泥做的,通常用来在市集张贴告示,使人记得所记录的内容,并保存下来给所有在哈巴谷时代的人和以后的世代阅读。神命令人把祂的话记录下来,因为祂的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祂不怕祂的话语会落空,因祂的话一定会应验。神的预言和启示是永远真实的。

神的话是简单的

神的话语十分简单,以致当哈巴谷写下来时,读的人“随跑随读”,意思是正在走路的人看一眼便能明白。泥版上的文字既大且清楚易认,叫人很容易看见。除了外表简单外,内容也简单。神所说的,人很快就明白,因为它没有复杂的概念。然而,必须记得的是,按上下文来看,当时所宣告的是一个“默示”,是一个预言,乃现代的基督徒难以明白的体裁,但神把它以简单的方式表达。

圣经里有些经节无疑是很难明白,特别是跟教义有关的经文,当彼得提到保罗的书信时自己也承认:“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3:16)。可是很多时候,那些我们说“困难”的经文,其实是能明白的,只是我们难以接受。若我们让圣经直接向我们说话,一切都清楚不过,是不愿意顺服的心把简单的经文扭曲成难题而已。

神告诉哈巴谷祂会使用残暴的迦勒底人来刑罚以色列,这根本没有什么难以明白的,只是哈巴谷很难接受这事实,他的挣扎不在于竭力理解复杂的神学难题,而他是自己心里面不愿意顺服神的主权,不愿看见神使用任何祂想使用的人来责罚以色列。当我们不愿意接受圣经所说的话时,我们往往想用其他解释来辩护,扭曲本来的诠释,并企图确立另类的解释,而这些解释是我们已经受损的神学思维可以接受的。如是者,我们“强解”圣经,“自取沉沦”。

哈巴谷在书卷的末后,完全降服于神的主权之下(哈3:16-19)。一切都没有改变,所启示的预言仍旧一样,迦勒底人依旧会向以色列人展开凶残的袭击,惟有哈巴谷的心改变了。在试炼来临的时候,我们应有顺服的心,而不是颠覆神的话语。

神的话是使人成圣的

经文说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这却是将来才会发生的事。为什么神让哈巴谷事先知道?祂常这样行,而且基本上是在圣经里这样行。神想给祂的子民希望,虽然审判是必然的,但当管教的杖临到以色列民身上时,他们必须相信最终掌管一切的是神,而不是迦勒底人。神会按祂的旨意行,但祂不会让祂的子民在前景难料和恐惧中不知所措。神预先告诉他们,以致当事情发生时,他们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主。

我们常误解和误用预言,以为它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许多人想知道未曾被揭示的事情,被这种无法满足的欲望催逼,一心想找出经文没有说的,以致错失了经文原本要说的主要含意。其实,预言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读的人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彼后3:10-14;约一3:1-3),我们读预言时应以此为目的。

神的旨意是有定时的

“日期”一词按字面的意思是一个“季节”。无论你多努力,你不能令春天早一点来到,或叫冬天快些过去。哈巴谷所盼望的救赎不是立时发生,但它一定会来到。神的旨意不能早点来,也不能被延迟;它在所定的日期必然会成就——“快要应验”字面的意思是“它喘着气来成就”。

神的旨意不应被视为一个最后的结局而已,它乃是一个包括一连串中期结果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构成神的旨意。当什么事情都好像没有发生时,其实神已在作工,一切在按祂的计划进行中。“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是加强语气,从正面讲一遍,然后从负面再讲一遍。虽然我们的拯救好像受阻,但总不会比神所定的时间迟。基督也曾作这样的保证:“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给他们伸冤了”。(路18:7-8)

■ 人在这世界的责任

人的本分是等候

神给哈巴谷的回答中包含了一个命令:“虽然迟延,还要等候”。任何的迟延只是人意识上的迟延,只是表面上迟延,只是在人的心里而已。敬虔的人应该耐心地等候神按祂的时间施行祂的旨意。哈巴谷需要耐性,我们也需要耐性。神已定好了那“日期”,先知必须等候;神也定下我们生命里的季节,我们亦必须等候。

在长途的旅途中,许多孩子都会一直问:“我们到了吗?”他们不会驾驶,不明白一个旅程是一个过程。除非你先在途上,否则你不能到达。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有一个旅程,而这旅程需要时间去完成。神告诉我们要“等候”,但等候不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等待神的时间来到,也不是积累被压抑的挫败感。等候是神的旨意的一部分,在等候中,信徒在祷告中仰望神,不断地降服于祂的旨意之下,而不是单单等待时间过去。

顺带一提,希伯来的预言基本上不是顺时间的,而是概念性的。预言是有关神会做什么,很少提到祂何时会做(除了一小部分明确关于将来的事情的预言,例如耶25:11-12;但9:24-27;启20:4-7)。若我们读到一段预言性的经文,便意图定下它成就的时限,我们往往会在无法测透的境地中苦苦挣扎。

人的骄傲必是徒然

第四节以“看哪”开始(注:中文版和合本没有把这词翻译出来),意味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耶和华接着说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字面的意思是他们的心不正直且自满,这是对骄傲的人的双重描绘。第一,他不正直,他的心跟神没有正确的关系;他不但没有信靠神,反而在自足的心态下远离神。第二,他的灵魂自我膨胀,徒有外表而没有内涵;只要轻轻一刺,便会立刻挫败他的锐气,原形毕露。骄傲引致灭亡,因它拒绝神的恩典。

当我们的信心受试炼时,我们必须对付我们的罪。属灵伟人等候神的经历,是他们的心谦卑下来,以及他们的罪被对付。

人的虔诚是必需的

相对于迦勒底人,“义人因信得生”。这个原则是整本《哈巴谷书》的主要信息,也是旧约圣经的中心思想,后来更成为新约圣经的口号(罗1:17,加3:11,来10:38都间接提到)。

“义人”是那些尽管在极大的失望中仍然持守对神的忠诚的人,他们凭“信心”生活,意味着即使前景极不乐观仍然信靠神。那些敬虔的人拥有忍耐的特质,以及对神将来在祂所定的时间施行拯救信心满满。由于他们对神的信心,他们“得生”——他们在疑惑的艰难情况下茁壮成长,即使有压力和逼迫,却在基督里活出丰盛的生命。

我们的神是极其信实的,祂已在祂的话语和这世界证明祂是可靠的,人不信靠祂是愚不可及的,特别是那些曾经被祂的恩所救的人。我们凭信心出死入生,现在必须透过同样的信心,竭力活出我们永恒的生命。请谨记:“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

圣经 经节: 
哈巴谷书2:2-4
access_level: 
1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