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17 18:45
圣经 经节: 
创22:1-14
access_level: 
10

罪人的救赎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17 18:40
圣经 经节: 
路5:1-11
access_level: 
10

五饼二鱼的神迹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10 21:18
圣经 经节: 
约6:1-15;26-40
access_level: 
10

一件美事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10 21:09
圣经 经节: 
可14:3-13
access_level: 
10

如何认识神?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03 21:23
access_level: 
10

叫你们心中的力量刚强起来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03 18:58
圣经 经节: 
弗3:14-21
access_level: 
10

神使我们成为他的义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1-07-03 18:54
圣经 经节: 
林后5:21
access_level: 
10

要循规蹈矩

要循规蹈矩

要循规蹈矩

黄聿源

我身子虽与你们相离,心却与你们同在,见你们循规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坚固,我就欢喜了。(西二5)

引言

以上的经文是保罗称赞歌罗西教会的话。他因歌罗西教会两方面的表现感到欢喜。一方面是他们对于主耶稣基督的信心(或信仰)十分的坚固,另一方面是他们的行为是循规蹈矩,十分的有纪律。从保罗上述对歌罗西教会的称赞,我们可以达到一个结论:一个美好的教会,不但是一个信仰坚固的教会,也应该是一个循规蹈矩,有纪律的教会。

当我们到一个陌生的教会去参加聚会,在还沒有深入了解那教会的信仰时,首先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那是否是一个有纪律、循规蹈矩的教会。当然,循规蹈矩的教会不一定是一个信仰纯正的教会;但一个毫无纪律的教会就肯定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教会了。如果一个教会连外面看得见的行为都不注重,那看不见的属灵素质和信仰立场就更不用说了。

今天许多基督徒受了时下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风气影响,事事讲求自由,不肯受约束,因此都十分排斥规条的约束。尤其在教会里,大家更以教会不应该设立规条,认为不论是聚会或是活动,应该让大家自由的按个人的良心、个人的看法或说按“圣灵的带领”行事,把一切的规条都当作是“律法主义”而不肯遵守。这种的观念使到许多的教会沦为沒有纪律、目无法纪的一群。这种情形正如旧约士师时代一般;士师记在总结那个时代时说:“那时,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我们真不盼望看到今天的教会落入像士师时代的光景。

教会设立规条的圣经根据

难道教会设立规条就是不符合圣经教训、违反属灵准则、变成不属灵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圣经中给我们清楚的看到,除了教义、律法、准则外,圣经中充满了规条。因为若要超过一个人在一起生活,就必须要有明文或不明文的规条作为大家行为的规范。否则,必然产生冲突,不能和谐地生活,更何況一个教会在一起敬拜、事奉、生活,若沒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又怎么行呢?

一、神为以色列人定下无数的规条

就以利未记来说,整本的利未记可说都是规条,有人称之为祭司手册。首先是有关献祭和献祭的条例(利一1~七38),然后是如何设立祭司和祭司献祭的条例(利八1~十20),接下来是饮食的条例(利十一1~47);还有卫生的条例,包括妇女生产要注意的事和患传染病者必须守的条例(利十二1~十五33),再接下去是各种道德行为的条例(利十六1~二十27),祭司的行为准则(利二十一1~二十二33),守各种节期的条例(利二十三1~二十五55),最后是宣告守这些条例者的福分和违背者当受的刑罚,以及许愿者当守的条例(利二十六1~二十七24)。

律法、教训、教义都很重要,但若沒有可遵行的规条就难以实行。因此规条是遵守神的教训的途径,並不是违背神的教训。

二、使徒们给初期教会定下许多的规条

新约圣经中记载了许多初期教会为了各种不同的需要所定的各种各样的规条:

(一)耶路撒冷会议为众外邦教会所定的规条:

为了要对付犹太教派的攻击,保罗与同工们上耶路撒冷,与使徒们及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开会,结果除了決定外邦信徒不需要守律法与受割礼之外,也定下规条要外邦教会遵守,就是“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徒十五20,29)

(二)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规条:

⒈关于蒙头方面,保罗所给的吩咐是:“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就是男人不可以蒙头的意思)。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林前十一4~6)

⒉有关擘饼记念主前的爱筵,保罗的吩咐是:“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林前十一33~34)

⒊有关聚会的秩序,因为当时许多哥林多的信徒,过分热衷追求讲方言。大家争着表现自己说方言的恩赐,使到聚会一片混乱,毫无秩序,因此保罗给他们定下下列有关聚会的规矩,要他们遵守,好使聚会有规矩:“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若沒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26~33)

⒋哥林多的教会聚会时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妇女们爱在聚会时讲话。相信其他的教会也有相似的问题(提前二11~15),因此保罗就吩咐她们要遵守下列的规矩:“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林前十四34~36)

(三)保罗给其他教会的规条:

⒈有关照顾教会中的寡妇的条例。初世纪的妇女一般上经济都无法独立,一旦失去一家的经济支柱(丈夫),她们就变成无依无靠,教会很自然就得负责照顾教会中的寡妇们生活上的需要。然而教会若要有效地照顾为数不少的寡妇们的需要并不容易,一方面因教会的资源有限,同时必须能做到不忽略真正有需要的人,又不被人利用而浪费了教会的资源。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规条来管制这项事工。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就和提摩太讨论这一件事,并给他一些很实际的规条,要他照着实行。这些规条记载在提摩太前书五章三至十六节,其中包括了如何确定“真为寡妇”的人、她们的年龄、行为表现、家庭背景等等。

⒉保罗也为帖撒罗尼迦的教会定下一套规矩,来防止并对付教会中闲懒不作工,专门利用别人的爱心的人,记载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六至十五节。保罗在这里定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规条:“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

以上只是略略提了一些例子,给我们看到,为了教会的纪律,非定下规矩不可,初期教会也沒有例外。从上述的经文中,使徒们还给我们留下很好的榜样让我们可以学习,使我们知道如何为教会定下正确的规条,以便实行圣经的教训,防止不正确的事情发生,也对付为非作歹者,并维持教会的纪律。

教会设立规条的目的

从上述所提的例子,不论是在旧约或新约时期,神在以色列人中或通过使徒们在教会中设立各种的规条,都有一定的目的。

一、要有规矩,凡事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因我们的神不喜欢混乱(林前十四33),祂“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十四40)

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大约两百万人口)在旷野,无论是扎营或起行,都要按所规定的次序起行,也要按所规定的位置扎营,否则真不堪设想。这些规矩就记载在民数记第二章中。

二、为了要有效地实行圣经的真理

真理非常重要,然而若沒有清楚的规条来教导人如何实行真理,那真理只是一套的道理,沒有实际的表现,就如献祭是十分的重要,各种不同的祭,都有它的意义。若沒有清楚明文献祭的条例,大家就不知应该如何献祭来达到献祭的目的,若各人只凭自己的想法观念来献祭,一定是一塌糊涂、乱七八糟的了。

三、为了要表明教会的立场

教会对罪的立场,就看我们定下怎么样的规条来对付那些犯罪的人。保罗要哥林多的教会将那个犯淫乱的信徒赶出教会(林前五5,13),同时要所有的信徒,不要和这一类的信徒来往(林前五9~12)。使徒约翰吩咐信徒不可和那些传異端的人来往,不可接他们到自己的家里,甚至不要问他们的安(约翰二书10~11)。

四、为了防止不良分子有机可乘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六至十五节吩咐帖撒罗尼迦的教会,要防止那些“不按规矩而行”的人,并吩咐大家要避开这些人,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帖后三14),为了不要让他们有机可乘。不错,教会应该以爱心对待那些到教会真心寻求主的人,但我们却不能给任何居心不良的人有机可乘,使教会受亏损。因此教会的规条的作用之一,就是要保护教会(信徒)免被这些不良之徒所害。

五、维持教会的纪律

一个国家和家庭是个怎么样的国家和家庭,就得从他们所推行的律法和规矩看出来。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会是神的国,也是神的家,到底我们所实行的是怎么样的规条呢?这些规条又反映出我们是怎么样的一个教会呢?又是否符合圣经的教训和属灵的原则呢?

我们如果真的认定教会是神的国、神的家、神的殿等等,那么我们所实行的一切,应该能够反映出教会的特质与性格。所以保罗劝阻哥林多教会的两个信徒在世上的法庭彼此告状,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是承认教会的权柄是在地上的法庭之下,教会沒有能力来处理、判断本身的问题(林前六1~8)。

教会设立规条的原则

一、必须符合圣经的教训

圣经既是教会的信仰、生活、事奉等各方面的根据与权威,教会的规矩就一定要符合圣经的教训和属灵的原则。既然在有关的事上,需要教会来定下规条,就表示该事项在圣经里面沒有明文的指示,因此我们就无法根据明文的教训来定规,那就必须根据圣经整体的例子和原则来处理。

二、必须能达到上述各方面的目的

本文第三大点列出了教会定下规条的五大目的。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到教会的大局。而许多的芝麻小事,就沒有必要小题大作来定规条,否则教会就会充满了繁文缛节。

三、必须符合教会整体的利益

教会所定的规条,应该是以维护教会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方便某一两件事或使某些人得利益甚至损坏教会的利益。这里的利益,不单只是指金钱、物质方面的利益,更是指信仰、灵性、见证、名声的利益(林前十一17;十四26,31)。

四、必须符合有关的事项的需要,能有效地解決问题

例如哥林多的教会面对许多的问题:道德问题(五章)、信徒彼此控诉问题(六章)、姐妹蒙头问题(十一章)、爱筵问题(十一章)、在聚会中过分强调说方言问题(十四章)。保罗在所定的各种规条中,都有效地针对有关的问题,通过所定的规条,有效地加以制止并对付。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而绝不是拿来“做好看”的。

总结以上所讨论到的,但愿我们也效法歌罗西的教会,成为一个循规蹈矩、信心坚固的教会,不但得人的称赞,更能满足主的心。 ■

access_level: 
10

看哪150

cover image: 
access_level: 
10

主与尼哥底母谈道

主与尼哥底母谈道

福音篇

主与尼哥底母谈道

黄聿源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沒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过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翰福音三1~18)

我们前面看过耶利哥城里贪黩的税吏撒该,和撒玛利亚城里恶名昭彰的淫荡妇人。这两个给人瞧不起、被唾弃者,皆从主那里蒙了恩典。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人物,名叫尼哥底母,他与前两者截然不同:前两者若我们称之为反派人物,他则是正派者;前两者被人鄙视,他则是受人尊重的。

尼哥底母的尊贵的身分

一、他是法利赛人。在新约圣经里,主耶稣常责备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相信当时确有许多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然而当日能成为法利赛人,他的身分是很尊贵的。什么人叫作法利赛人呢?

公元前二、三世纪时以色列人受希腊统治。希腊不但用政治和军事统治以色列,更且进行文化侵略。当时希腊文化非常发达,尤其哲学更是名闻遐迩,希腊人就以其文化和哲学渗透到以色列人中去。希腊人的思想或是无神,或是多神;以色列人则相信独一真神。当时很多以色列人因接受了希腊文化和哲学,就渐渐放弃了对耶和华神的相信,放弃了旧约圣经。他们接受了希腊人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接纳无神或多神的思想。那时希腊的影响极之巨大,大家一窝蜂学习希腊文,接受希腊文化、哲学,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全盘希腊化。到了主耶稣的时代,有很多不再讲希伯来话,只会讲希利尼(即希腊)话的犹太人。这有如从前有好些住在南洋一带的中国人不再讲中国话,只用马来话,他们被马来文化同化了,生活习俗和马来人一样,是马来化了的中国人。

当日犹太人当中有许多是希腊化了的,这使犹太地的犹太人很为之担心;他们的政治被侵略,文化被侵略,导致越来越多同胞不会说自己的希伯来话,不读圣经,似渐忘了自己是犹太人。于是当时就有一批人要起来扭转这局势,提醒国人不要忘本,不弃信独一真神,不弃置圣经;这些人就是法利赛人。他们极力推行两件事:⑴致力教导人们回到圣经里来,教导人认识圣经的教训,以抗衡希腊文化。这倡导喚醒了一些人开始重新注重圣经,排斥希腊文化,因而法利赛人成了犹太种族中,护卫希伯来文化的民族英雄,成为当时很有名望的人;⑵法利赛人不仅全力教导别人作,自己本身更是严谨地遵行律法。他们潛心研究律法,小心行使,是非常严谨的宗教家,信仰纯正不苟,信圣经是神所默示,信来生,信天使,信神是独一真神。他们相信所有圣经里的教训,所以可称之为基要派神学家。

尼哥底母是法利赛人。这样的人确是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身分有别于一般的人。当时全以色列国的法利赛人只有八百人,要作法利赛人并不容易,他们是举国的精英。

二、他是犹太人的官。法利赛人并非全部都是作官的。当时在耶路撒冷有犹太人的议会,或称公会,是全地犹太人最高的决策机构。若世界各地有关系到犹太人不能解决的纠纷,犹太人都要提到耶路撒冷公会里去审理解决,公会的裁定是最后的,比现今一国的最高法院的权威更大,犹如犹太人的国际法庭。这公会里有议士七十二名,他们是决定全世界犹太人事务的人,也即是世界犹太人的领袖。尼哥底母是七十二议士中的一位,可见其身分是何等的高,何等尊贵。

三、他是先生,是教育家。犹太人很注重教育,当时一般做教育工作者皆不受薪,文士、法利赛人等做教师是义务性质,免费教导人,因此,他们不能靠作法利赛人或以教导人来赚钱养家,只好另谋工作来自养。使徒保罗先前是法利赛人,是以製造帐棚来过日子。因此,当时的社会人士对法利赛人很尊敬,因他们的信仰、道德、品格、为人,有口皆碑。尼哥底母就是一个这样受人尊敬的人。

尼哥底母见耶稣的目的

圣经说这么尊贵的尼哥底母来见耶稣,又是在夜里来,有什么特殊意义?古时一般不在晚上去访人,因晚上不方便,路黑不好走,且一般家中也只燃盏油灯之类,不够光亮。所以尼哥底母夜里来见耶稣,是很不寻常的一回事。到底他为何要如此做呢?

有人或会说,理由很简单:他是名人,是法利赛人,是官,是教师,忙透了,还要自己工作来养活自己,白天沒有时间,故此只好晚上才去拜访耶稣。这很有道理。单这点就值得我们学习了。你有否像尼哥底母这么渴慕见耶稣的心?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欲让人知道他去见耶稣这事。约翰福音第七章告诉我们,当公会讨论如何对付耶稣时,“尼哥底母讲了话:‘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约七51)他们(公会的人)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52节上)意思是你是耶稣的门徒吗?他们并不知道他曾去找过耶稣,否则他们会责问他:你也去找过耶稣,给祂洗了脑,现在你替祂说话了。

尼哥底母的身分很特殊,他是法利赛人,而当时法利赛人是与耶稣敌对的;他又是犹太人的官,公会里的人也与耶稣敌对。这使他不便公然去见耶稣,所以才在晚间去。

更且,尼哥底母跟耶稣讨论的一些事相信是极之敏感的。他跟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沒有神同在,无人能行。”首先,他承认已看出耶稣和普通人不一样,由祂所行的神迹知道祂是有神同在。他现在来见耶稣,来求教一些问题,也即请求祂作顾问。可见他必有很重要很严肃的事要求问耶稣。圣经沒有告诉我们他与耶稣谈些什么,只记载耶稣的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以尼哥底母的身分,个人的职责;以他的性格、品德,可以相信他来见耶稣是因为他所关心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是政治性问题。到底神的国几时降临?神复兴以色列国这话题是当时以色列人都关心的,却也是极之敏感的。犹太人给亚述、巴比伦、希腊、罗马人统治了几百年,被欺压逼迫得很苦。他们由圣经知道神要复兴以色列国,因而一直在盼望这日的快来。那时以色列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讨论以色列国复兴之事就等于要造反,罗马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管。尼哥底母是当官的,更不便公然讨论这敏感问题。所以,他夜里来找耶稣,要知道以色列何时能摆脱罗马统治独立,什么时候以色列复兴之事会成就。他或许也在暗示耶稣,你能行神迹,有神同在给你能力,只要你登高一呼,人民就会支持你把罗马政府推翻,建立神的国度。恐怕他就是因这而来征求耶稣的意见。

二、是治国之道的问题。我们相信尼哥底母是个正人君子,清廉官吏,是行为正直的法利赛人。他目睹自己周遭满了不义之士,贪官污吏,并假冒为善的法利赛同侪,使他看穿了人性的丑恶,致使他要问耶稣应如何制服人性。他自认虽为官却无法制服和约束人心的败坏,就算以律法、宗教、教育都于事无补,改变不了人性,于是请教耶稣有何治国之法能改变人性,使犯罪的人能改变,不再败坏犯罪。这个难处也是所有搞政治者都常面对的。

主耶稣的回答

耶稣回答他:“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句话就已答复了他那两个问题。

一、当追求神的国

主耶稣并沒有跟他谈地上的国,祂告诉他那个属灵的国度——神的国才是重要的。地上的国就算现在复兴起来,将来又怎样?若只在地上的国里,却跟神的国无分,又有什么益处呢?主告诉尼哥底母,要把重点放在追求这属天的、永恆的国度,这比追求地上的国来得重要多了。

我们大家都关心政治问题,都盼望所居之地有平安、平等与自由;圣经也告诉我们要为在上执政掌权的祷告,使我们能平安稳妥地度日子。这些都沒错,我们有此渴望一点不希奇;但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就算生活在一个政治自由,民主、平安、平等的国家里,并非说你的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若你还未进入神的国,有朝一日当要离开这世界时,你往哪儿去?永恆的归宿在哪里?

圣经告诉我们,人最终只有两个归宿,不是天堂即为地狱;不是进神的国就是入地狱去。人活在世上几十年,每日想的只是平安的环境、丰裕的生活、自由的政治环境,却忘了属灵的归宿,将来当一切都过去了,烟消云散,有如南柯一梦。这并非人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人生的方向也不应只是追求地上的东西吧了,而是要追求属灵的国度。

主耶稣提醒尼哥底母不单要注意地上的政治,不单问神几时复兴以色列国,还要知道所有以色列人能否进神的国?在地上搞轰轰烈烈的政治事业而不能见神的国有何用?

二、要重生

尼哥底母要问的另一个问题是:要如何进神的国?怎样方能改变人的生命,叫我们犯罪的生命得着改变?耶稣说,你要重生,重新再生一次。

中国人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大家承认的事实。很多人常说:要我改变,除非让我再生一次,重新来过。现在耶稣的确这么说:你要改变吗?除非再生一次,别无他法。

这回答使尼哥底母感到困惑:“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既不能回到母腹重新再生一次,岂非已绝望了?尼哥底母如此问耶稣并非问得幼稚,这不是个幼稚问题,而是个绝望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是老了不能再进母腹再生一次,即便是初生之婴儿也不能再入母腹再生过,这不是老不老的问题。主耶稣其实是说再生一次,并不是说重回母腹后再生出来,这非但不可能,就算有可能也沒有用。

以往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时我书念得不好,要留级时,我好失望,于是对自己说:沒关系,重新来过。后来再想:不对!那不是重新。留级就是留级了,这失败是不能改变的事实,沒办法重新来过了。那时我想,要是能重新作小孩,重新再来读过,我就不会那么懒,就会用功,不再留级。后来再想一想,果真能重新作小孩子,恐怕我还是会贪玩不读书。因从肉身生的还是肉身,爱犯罪的本性还是会叫人犯罪,今天犯的罪还会再犯,现在的失败以后还一样会失败。我们里面犯罪的本性依旧是犯罪的本性。

我们全世界的人都犯罪,因我们里头都有犯罪的本性。若要不犯罪,非得重新生一次,从另外一种不犯罪的、属灵的生命来生过,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生活在属灵的神的国度里。要解决人的罪性这问题,必须有一件事得发生——要接受一个不是属肉体的、崭新的、属灵的生命,才能过新生活,才有可能活在属灵的国度里面。

三、藉着水和圣灵重生

尼哥底母心里还有疑惑:“怎能有这事呢?”天地间从未听闻人可以重新再生一次,可以得着属灵的生命,这是不可能的事。耶稣告诉他,有这回事。祂举例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们都能明白,虽然看不见风在那里,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风”字原文(希腊文)有时也翻译为“灵”,它原本就包含有这两个意思。在这里若解成“风”,就是“风随着(自己的)意思吹,听见风的响声,却看不见它从哪儿来,往哪里去。”若将之解成“灵”,意思即“圣灵随着自己的意思运行,听见圣灵的工作来到,你却不知道祂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凡从神生的也是如此。主耶稣在此提出一个可能性来了——这属灵的生命不是从人间来的,非父母能给我们的,也非世间的方法或任何人可给你成就的,而是从圣灵来的。圣灵运行在我们当中,在我们当中工作,祂能将神的生命给我们。所以主耶稣说我们要藉着水和圣灵重生,不是用人的方法,亦不是透过父母亲。

“水”代表什么?水在圣经里有几个不同的意思,其中之一是代表主的话语。“藉着水”意思告诉我们,要得到新生命只能通过主的话和圣灵的工作。主的话是活泼长存的道,是有生命的生命之道。当你听了主的话语时,将之领受在心中,这就是我们当做的第一步。

“藉着圣灵”又如何解释?圣灵即神的灵,在你心中感动你,让你可以接受主的话,能相信主耶稣;一旦相信了,圣灵就把神的生命带给你,祂住在你里面,成了你里面属灵的生命。你自己不知道圣灵如何进入你里面,但祂在我们当中运行,就像风吹过一般;当你打开你的心,当你接受主的话,圣灵就在你心中工作。

我们每个信主的人都会有这经验。笔者在一九五七年某日晚上的一个佈道会里听了福音,圣灵感动我的心,我便祷告悔改信了主,立时感觉到罪得赦免,我里头有了新的生命。这生命如何发生?圣灵怎样进入我心?我不知道。就如风吹来般,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不晓得;但有一件事我清楚知道:从那一天开始我有了新的生命在我里面,我改变了;从前喜欢犯的罪我胜过了;心中有一种不能言喻的喜乐和平安。

四、耶稣基督承担世人的罪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这个“怎能”不是指方法的问题,而是讲原理。天地间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呢?我们属肉体的人怎能接受一个属灵的生命?犯罪的人怎能变成一个不犯罪的人?一个必死的人怎能变成一个有永远生命的人?耶稣回答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这是指旧约时发生的一件事: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旷野里,因为常发怨言,导致火蛇在他们当中咬死了许多人,于是求摩西为他们祷告,求神叫蛇离开他们。神要摩西造一条铜蛇掛起来,叫给火蛇咬的人望一望铜蛇便得痊癒。耶稣说人子(祂自己)也要被举起,即会被钉十字架的意思,叫一切相信祂的人得永生。

耶稣这话叫尼哥底母更不明白,也叫我们许多人像他一样满头雾水。我们再继续看下去就会了解。

在圣经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所说的“神爱世人”,英文圣经作“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意思是神是那么爱世人,爱到一个程度“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基督告诉尼哥底母,在人是不可能得属灵的新生命,除非是神赐给人。然而我们都是罪人,我们的生命无法改变,怎能回到神那里呢?除非我们的罪得着解决;因为神不能随便就给人属灵的生命,让人回到祂那里去,神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有合理的理由才能给。对这些犯罪的人,该如何赦免其罪,使他们得着属灵的生命?如何解决他们的罪?

神通过一个很特别的方法,即差遣其儿子耶稣基督到世上来,为全世界的罪人钉死在十字架,因祂为我们世人的罪死了,担当了全世界人的罪,所以凡相信祂,接受祂作救主的人,罪就得赦免,且神就赐给他们永生的生命,即属灵的、重生的生命,我们因而就能够得着新的生命,过新的生活,得以进入神的国。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

尼哥底母或会说:不行啊!这些世人的确太坏了,怎值得你去爱,值得你为他们死?耶稣说:“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以我们的光景,我们都是罪人,皆该死,该被定罪,但神爱我们,差遣祂的儿子为我们钉十字架,为我们死,叫凡信耶稣基督的,罪都得赦免。神给我们这莫大的恩典,我们若不接受,最终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被定罪,为我们自己所犯的罪而被定罪。

像尼哥底母这样一个法利赛人,一个犹太人的官,又是以色列人的先生,尚且需要重生,需要接受一个新生命,需要悔改,何況你我?朋友们,相信你们都祈望得着这新的、永生的生命。求主帮助我们向祂祈求赦免我们的罪,叫我们都接受祂作我们的救主,叫我们得救,得永生的生命。愿主赐福给我们。 ■

access_level: 
1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