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十四、查理,再见!

十四、查理,再见!                

母亲的一则日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妈咪,我好想查理!」

每当我们提起查理,一只只在我们家养了两个星期的小狗时,六岁的你便满脸愁容,双眼失望地盯着那个让住了两个星期的小狗常驻留的阳台。

我们都爱查里,它是一只混种狗,长有四个白爪子,白色毛茸茸的胸膛配搭着深棕色的身躯和一条小巧可爱的尾巴,它的鼻子像一颗黑色的钮扣,双眼闪着聪明的眼神。即使是一向对狗没甚兴趣的爸爸也喜爱查理这动人的小伙伴。查理这名字还是由他取的。

access_level: 
10

十五、妈妈,我不介意

十五、妈妈,我不介意                

妈妈的一则日记,一九七八年十月

约莫一小时的嘶喊,尖叫,拍击和啼哭声停了下来,整间房子终于又恢复平静。

当我用双手把你接过来搂在怀里,坐在膝上时,这个家再度有了平安,我四岁的儿子,你的小脸上还挂着两行泪水,手儿不断地揉着腿上的鞭痕。

妈一边用自己的脸颊把你的泪水拭干,一边轻揉你腿上的疼伤,说:「对不起,孩子,你这么顽皮又不听话,妈妈不得不惩罚你。」

你用充满信心的眼神看着我,很肯定的说:「妈妈,我不怪你打我,因为我知道你爱我。」

妈妈被你所说的话语深深的感动,我把你抱得更紧贴胸膛,亲吻像雨点般落在你身上。

access_level: 
10

一、童年的回忆

一、童年的回忆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由于日军占领了香港,我们一家人便移居中国昆明。我的两位姐姐宜华和宜兰在乡村里的小学念书,弟弟贻泽年纪太小,不会陪我玩耍,于是我便常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跟自己玩。

虽然那时我还没听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可是我却常陶醉在自己编造的美丽世界里,有时候想像自己是一只蝴蝶或蜜蜂,有时又变成了公主或可怜的小乞女。记得有一天,我望着飞得很低的云朵,便高举双手试图去采撷它,可是它们却是那么的高不可及。我失望地躺在草地上,梦想有一天我会长得很高很高,只要一伸手便能碰到天!然而,我最高的时候却始终不超过四英尺十一英寸。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妈从厨房窗口望出去,看见我又在那常呆上半天的花园里,穿梭在野花间唱歌跳舞。她轻轻对自己说:「宜芬这孩子真是充满音乐细胞和想象力,她长大了,我一定要让她学弹钢琴。」

access_level: 
10

二、浪子回头

二、浪子回头                

「多少年来我盼望宁静安歇,

      寻求真正和平在我心胸。

      我常独自含泪寻找神的脚踪,

      但我却不愿付出代价,

      或作出任何牺牲。

      所以我彷徨,

      年复一年,无所适从。」

这一段诗节恰好生动地描写我的过去,我花费了许多岁月去寻求真理,但是却走错了方向,骄傲一直使我不肯回头。

access_level: 
10

三、当杜鹃花开的时候

三、当杜鹃花开的时候                

当我把衣服和书本都放进小旅行袋里,准备带回大学宿舍时,妈妈问了我这句话:「这次你要去多久啊?」

望着桌上那盆含着花苞的杜鹃,我愉快地回答:「妈妈,当杜鹃花开的时候,我就回来。」

access_level: 
10

四、逃避!逃避!逃避!

四、逃避!逃避!逃避!                

一九六五年当我离开香港到加拿大时,我就像是一个尝试撇下所有知道我过去的逃亡者。我已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我的嘴边常挂着圣经里的这一节经文: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立比书三13下)

其实在我心灵的深处,我怨恨、苦涩、充满愤怒,好像整个世界都亏欠了我。我的基督教信仰仅足以使我感到不安,因为我始终拒绝让圣灵百分之百的控制我的生命。

我对自己说,一踏入加拿大,就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失败、挫折和羞耻;我要过新的生活,把过去的一切销踪灭迹。站在离境闸门的另一端,我对着向我热情挥手道别的亲友及学生们装出笑容,心里却暗暗的说:

「别那么多情吧!我将永远也不再踏上这快土地,你们将成为过去,我的往事与回忆也将统统的留在背后。」

唯一令我撇不下心的是我终日眷念的母亲,一抵达加拿大温城,我便写下这首诗寄给她:

access_level: 
10

雪中足迹

中文版序

《雪中足迹》是蔡冯宜芬姐妹的蒙恩见证。原文以英文撰写,先后在我们教会的英文刊物"FISHERS"逐期发表,并由欧黄惠霞姐妹译为中文,在我们的中文刊物"看哪"连载。英文本自出版以来,已再版数次,帮助了不少的读者,我们为此感谢主。

我们早有意出版简体字中文版,以便供应各处;尤其是东南亚一带较熟悉简体字的青年人的需要。但因种种原因,使出版工作一延再延,深感亏欠。如今终于出版,敬将此书交在恩主手中,祈求祝福,正如当日在提比里亚海边,祝福并擘开五饼二鱼,满足人的需要(约6:1-13)。

在此,我们也要多谢我们当中一批在文字事工上忠心服事主的弟兄姐妹们,因他们的付出,使到渔人丛书能继续出版。愿主祝福他们,并使用他们劳苦的成果,成为多人的祝福。

黄聿源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编号: 
24
cover image: 
access_level: 
10

家庭营2004:主题-从新得力(3/4) 从新得力的途径

圣经 经节: 
赛40:27-31
access_level: 
20

家庭营2004:主题-从新得力(2/4) 从新得力的源头

圣经 经节: 
赛40:9-26
access_level: 
2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