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路得记》7 - 三个爱的凑合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18 21:02
圣经 经节: 
得3:7-18
access_level: 
10

安息日的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11 20:10
圣经 经节: 
路13:10-17
access_level: 
10

从约瑟身上学习饶恕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11 20:13
圣经 经节: 
创45:1-15, 50:14-22
access_level: 
10

主的同在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04 22:43
access_level: 
10

圣经中的无花果树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04 22:45
圣经 经节: 
可11:12-14;20-21
access_level: 
10

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2-03-04 20:07
圣经 经节: 
约6:35,6:47-48
access_level: 
10

不断学习的人生

不断学习的人生

编辑室

不断学习的人生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然而,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三12~16)

四个原则

这段经文是使徒保罗与我们分享他属灵的追求,也是人生追求的四大原则:

一、不要自满

使徒保罗在第十二节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在第十三节他又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像保罗这样一位大使徒,灵性可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尚且这么说,更何况我们?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我们是到了什么境界,都不可自满,应该要不断地追求,而且是竭力地追求。

二、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第二个原则,就是不要让过去成为我们的拦阻,并要不断地往前奔跑。不管我们过去有多么的成功,让我们提醒自己,最好的还在前头;或是有多么的软弱或失败,让我们也告诉自己,我们并不需要重复过去的失败,让我们从过去的失败中学习功课,重新出发,继续往前奔跑。

三、向着标杆直跑

运动员在赛跑时都有一个目标。基督徒在奔跑人生道路也要有目标,那目标就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基督徒为人不只要比别人好,而且还要像运动员一样以得奖赏的心志来奔跑。

四、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

这个原则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我们基督徒不能以走捷径来达到目标,而是一步一步的按步就班来行,来追求。二、我们的人生追求必须锲而不舍,不管我们活到多老,都还是要继续追求,无所谓到了不用追求的境界。或许个人在学业上有毕业的一天,但在属灵的追求上,不管追求了多少年,到了什么境界,前面都还有追求的地步。

以上四个原则,不只应用在属灵追求上,人生各方面的追求也是如此。

一生不断学习

使徒保罗在即将为主殉道的时候,还嘱咐提摩太把他的书及皮卷带给他(提后四13),可见他在那样的一个地步,那样的一个阶段,他仍然在追求。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过程,从一出世就开始了他的人生道路,按生理上来说,从婴孩期开始,然后经过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到老年,人生就由这几个不同的阶段结合而成。从学习方面来说,从幼稚园,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人生就是这样按步就班的去学习。

在属灵成长的阶段里面也是一样,从信主开始就有需要学习的属灵功课,如今不论到了哪一个阶段,都有必须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时常这么想:在我的这个阶段,在生活上,属灵上,主要我学习什么?然后认真的、殷勤的学习,追求长进。保罗劝提摩太:“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提前四15)

一生学习“靠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督徒一生都在学习“靠主”。不但我们的救恩要靠主,我们一生中的每一方面都要靠主。主恩实在够用,靠着祂就能胜过一切的难处(腓四13)。一般人在遇到难处时就会埋怨,其实难处能让我们学习功课,好叫我们可以更好的应付前面更大的难处或挑战。就如摩西,神让他在人生的头四十年在埃及受教育,学习各方面的学问,接下来的四十年,让他在旷野牧羊,学习忍耐谦卑,当神把他预备好了之后,就打发他去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神带领我们跑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祂要我们在每一个阶段中学习功课,若当中一个阶段学得不好,就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与表现。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追求,都要学好。神是不偏待人的,我们各人要把握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来学好当中要学的功课。 ■

access_level: 
10

旧约综论之《箴言》——选择智慧

旧约综论之《箴言》——选择智慧

旧约综论之《箴言》——选择智慧

胡恩德


神赐所罗门超绝的智慧

所罗门作王的时候,神给他一个特别的恩惠,就是无论他祈求什么,神都答允赐下。所罗门求神给他智慧,就是审判百姓的智慧。神喜悦他的所求,答应赐他聪明智慧,是超越前人,也是后人所不及的。此外神另赐给他丰富。所罗门其后断案、审判百姓之时,明显地得着神赐予特别的智慧。不但如此,神还格外加增他许多方面的智慧。他求的是一种智慧,神却给他诸般智慧,都是他从没有祈求的。

列王纪上第四章提到所罗门的智慧远胜东方人,也超越埃及人。埃及人的工业或在某程度的科技上是非常蓬勃的,是发达富有之国。扶助法老王的人中有不少是智慧之士,但这些人都及不上所罗门。第三十一节提到几个智慧人的名字,虽然他们的背景资料不详,但圣经特别记下他们的名字,乃表明他们有很大的智慧。然而,所罗门的智慧犹胜他们。

经文接续说到所罗门超奇的智慧所成就的,包括:“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第32节)所罗门写的箴言,并非一般大字报或标语和口号,而是有长存道德价值的文字。此外,他还作诗千首。经文接着说他讲论草木,述说它们的特性,由当时被认为最名贵的香柏树,以至最普通生长在墙上的牛膝草等,他都能一一讲说,俨如植物学的专家。至于飞禽、走兽、昆虫、水族等生物,所罗门均能畅所欲言。神赐给他的智慧,好比海沙无法测量。

当时,各国的王派遣使者到耶路撒冷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其中有一位示巴女王(她的国大概是现今亚拉伯半岛之西南部),从远方慕名而来。她带着一堆难题前来,要看看所罗门能否为她解答。可见这位女王也是个聪明人。所罗门一一释去她的疑难,他的智慧实在高超。

想想这位示巴女王,耶稣基督曾经引用她来责备一群顽梗不信的犹太领袖。祂表示当审判的日子,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该世代人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祂又说:“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路十一31)祂所指的这人,就是祂自己;祂的智慧远胜所罗门。耶稣基督表示在将来审判之日,示巴女王不用说话,只是站起来就足以定他们叛逆的罪。耶稣基督意指所罗门智慧之言,值得这位女王以及许多人去听;当然祂自己的话比所罗门的更为宝贵,更值得人去听从。

示巴女王听过所罗门的一席话,看见他所建设的宫室、席上的佳肴、侍从的服饰,以及群臣分列而坐的气派,无不深受吸引。她又看见所罗门上神殿的台阶,就显得神不守舍。圣经没有详细描述所罗门上神殿石阶的情况,也许偕同群臣,配上音乐或按既定的规矩和步伐等等。无论如何,这位女王心有所感地对所罗门说:“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王上十8)她认为所罗门的群臣常有机会得听他的智慧话,何其有福。

在所罗门云云智慧之言中,最为宝贵的莫过于教导人应当与神保持一个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处事为人。他所言的都是智慧中之智慧话,实在值得我们珍视。

当日各国使者不远千里来到所罗门那里,我们现今却不用如此艰辛,因为他的话已记在圣经上。我们今时似乎坐在他面前,领受他的话。一般的王除了审理国家事务之外,甚少如所罗门坐在那特别的宝座上,讲论特别的智慧话。客席上有坐高位的外国使臣,他们领受了智慧之道,旋即返国述说给他们的国王听。此外,听众之中还有本国的子民。所罗门的朝廷不仅是行政、审判的所在,也是把真智慧和明哲的道理传出的地方。他的宝座仿佛变成一个讲台,传出神宝贵的话语。

《箴言》的主旨和结构

《箴言》一书好像一部座右铭的结集,其特别之处在于许多经文都是一节又一节独立的。所罗门口述或手写的箴言纂集起来,就成为此书。也许此书是由史官或文士记录下来,但亦有可能是所罗门亲自执笔,尤以《雅歌》一书,信必是他亲手撰写的。

或许有年青人刚踏出校园,投身社会,在某处办公地方遇上一位有丰富阅历、又很赏识他的上司。这位上司未把工作交付他之前,先教他如何处事为人。我想有不少为父的也经常训诲他们的子女。我曾经在某地一连数天领聚会,并应一位富商之邀,在其家中下榻数日。犹记得我在那地方曾三次讲道。每一次都好像正面与魔鬼交锋。那抵挡的力量很大。这一次也不例外。然而,当聚会的日数过了一半,神却大大地施恩。数天的聚会完结了,翌日早晨,那招待我的商人问我刚过去的一夜是否安睡,我只是轻轻地回应他,说讲道完了,人也轻松下来。他却有感而发,向一同吃早饭的儿子训诲一顿。他认为这个传道人在其家中作客,其间的生活表现可作为他儿子的榜样。有智慧的父亲以智慧之道教导子女,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福气啊!

我们现今念所罗门的箴言,犹如听他教训儿子一样。第一至九章是训勉儿子的经文,多次用上“我儿啊”、“众子啊”等称谓。这几章书所着重的,是教导众子作智慧人,要得智慧。所罗门特别用“我儿啊”的称号——是指一个。有人认为这个儿子是接续他作王的罗波安。所罗门讲的智慧,并非我们现今世代所看重的,尤其在科学领域上有卓越的成就;他所讲的智慧乃是使人能得永存的福气,也是最大的福气。他呼吁众子,勉励他们寻求智慧,胜于寻找金银;保守智慧,又照着去行,免得作愚昧人。

所罗门讲的智慧,其中有一点很是明显:“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真知识的开端乃在于敬畏耶和华——“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箴一7、8)真知识的开端,就是一个心态与心灵的情况——敬畏耶和华。第九章十节也说到这个真理:“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这九章圣经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谈论智慧。

由第十章开始直至第二十二章十六节,均透过诗歌体裁把善恶写成对比,两句或三句并排地在一起。有一些圣经译本分上下栏印刷,并提供分段题目。希伯来人的诗歌一般都以两句或三句并列,不像中国诗歌那样着重协韵。他们所着重的,是把诗歌对偶地并排,带出一种美感。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没有协韵的诗歌,读起来也觉得美好,好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试想想:当唐太宗念着这首诗,思绪一来,掩卷叹息的情景,优美动人。希伯来人的箴言一般都是运用诗歌体裁,以对偶形式表达出来。

《箴言》一书中,有部分诗歌的上句和下句有着相同的意思。第十六章十八节便是个例子:“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从前有一位在本堂聚会的弟兄,特别喜欢这两句箴言。对我们而言,它们很有警惕作用。我替他把这两句箴言写下,他便将之镶起来,挂在办公的地方,作为座右铭。

有部分箴言却带出相反的意义,例如第十章六节:“福祉临到义人的头;强暴蒙蔽恶人的口。”这里把善人和恶人并列,意义却是相反的。单以第十章来看,便有不少并排的句子是描写善人和恶人。由第十章至二十二章十六节,所罗门的箴言乃将善恶比对地排列起来。

由第二十二章十七节起直至第二十四章末,都是一些劝勉的话。然后由第二十五章至二十九章,也是所罗门的箴言,是由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誊录,及后被编入《箴言》一书的内容里。第三十章是亚古珥的言语,就是真言,充满真理的话。第三十一章是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圣经虽然没记载这二人的背景资料,可是,他们的真言十分值得我们思想。利慕伊勒王的话,其实就是他母亲的话,他把母亲的训言写出来或述说出来。

有人曾经猜测利慕伊勒就是所罗门本人。倘若这是事实,究竟所罗门何时改起这名来?不论这事是否属实,要紧的还是那些智慧的真言。

永存的福乐

让我们重回开首九章的《箴言》,其内容主要是所罗门劝勉人寻求智慧。我们在世生活,尚且具备处世的智慧,比方说我们不会购买一些顷刻间就破损的物品,总会选择一些耐用的东西。照样,我们倘若有真智慧,总会拣选长久的福气,是永不朽坏、永不褪色的。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是有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产业,是神为所信的人所预备存留在天上不变的基业。耶稣基督再来之时,当神把这些基业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能亲身享受,并且高兴莫名。诗篇第十六篇形容这些产业“坐落在佳美之处”,又说“我的产业实在美好。”

我们固然会因主快乐,因祂欢欣;然而我们亦会因主所赐的福分(包括产业)而快乐无比。神所赐的东西会使人快乐,而祂赐下一个特别的福气,就是所给的快乐是永远长存的。

地上的福乐并不会长存。当人得到地上的快乐,可能十分高兴;然而这种快乐瞬息间便消逝了。当人得到了心爱之物,拥有心爱的人或理想达成的时候,必然感到非常快乐;可是不多久,就觉得不外如是。世上的快乐并不长存,那种美好的感觉也不会长久。世界有一大祸患,就是没有东西是长存的。除非是出于主的,否则一切的好处都不能长久拥有。

将来主给我们许多好处,其中极为宝贵的就是祂所赐予的都是永久的。祂所给我们的大喜乐,是不会停顿,也不会缩减的,是不止息的,又是我们所能承受得来的。今生的喜乐不能长存,这固然是一个大患;不但如此,这种喜乐时而会使人承受不来的。从前,在日本乡间有一个农人,被一家石油公司看中了他的地。公司派人前来勘察,向他表示他的地里有珍藏,愿意出高价购下他的地。公司负责人开了一张一百多万元的支票给他。旧时的一百万超过现今一亿的币值。那个农夫得到这张支票,当然兴奋莫名,高兴得难以入睡;可是正当他拿着支票准备到东京城镇的银行兑现之际,在火车上神经错乱,疯了。世间的喜乐若是过度,会使人受不来。天上的喜乐却不然,神使人有真正的满足、喜乐和享受,而这份喜乐既长存,又是人可以承受得来的。

我们所要拣选的,应当是那永远福乐,这才是真正得着智慧。关乎永远的福乐,我们首要知道的,是选择神自己,然后拣选属神的事物。其中一点是:选定神的旨意来作我们一生的道路。我们应当把所有的心绪收拾起来,专心一志地行神的旨意,这才是那永远的道路。约翰一书二章十七节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我们倘若要作智慧人,必然拣选永在的神和属神的事物以及神的旨意。我们所要选择的享受,应该是有永恒价值的享受。

所罗门写《箴言》一书之时,尚未有新约的亮光,却已足够让人拣选去敬畏主、认识神,此乃为智慧。书中有不少章节都是所罗门勉励人去拣选智慧的,正如第二章二至五节:“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所罗门呼吁人竭力追求智慧,是可以达到和实现的。

第八章首段提到智慧反过来寻找我们。“智慧岂不呼叫?聪明岂不发声?他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在十字路口站立。在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大声说:‘众人哪!我呼叫你们,我向世人发声,说,愚蒙人哪!你们要会悟灵明;愚昧人哪!你们当心里明白。你们当听,因我要说极美的话;我张嘴要论正直的事。我的口要发出真理;我的嘴憎恶邪恶。我口中的言语,都是公义,并无弯曲乖僻。有聪明的以为明显;得知识的以为正直。你们当受我的教训,不受白银;宁得知识,胜过黄金。因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以比较。’”(1~11)“智慧”发声寻找人。我们应当认真寻求这个真智慧,敬畏神,认识主。

真智慧——得着耶稣基督

在新约的启示和亮光之中,我们认识神曾在肉身中显现,就是这位耶稣基督。我们若认识祂,接受祂,进入祂里面,且常常活在祂里面,我们就得着智慧,是个真实有智慧的人。《箴言》第八章说智慧寻找人,所以我们寻找智慧之道和敬畏神之道并不困难,因为祂亲自来寻找我们。歌罗西书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本身是神一切智慧和知识的总汇。

第八章讲论的智慧,隐约地讲到一位人子。尤其第二十二节至三十一节这一段,把智慧描绘像一个人的模样。倘若把这个人看成是耶稣基督,也很正确。所罗门在撰写这段经文的时候,在字义上是指智慧而言;可是,他在不经意间已把耶稣基督形容出来。现今我们要得永存的智慧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接受耶稣基督,然后遵祂而行或行在祂里面,我们就是有智慧的。在哥林多前书一章三十节说神使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罗马书第一章述说外邦人诸般的罪恶,其中提到无知的罪。我们皆是无知的罪人,然而,当我们来到耶稣基督那里接受祂、得着祂的时候,神不再看我们为无知;我们是有智慧可以进到神的面前,正如我们是有圣洁可以进到神面前一样,因为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圣洁就是耶稣基督。

《箴言》一书教导我们寻求真道上的智慧,但是,我们看见除了这个智慧之外,还有更高的“智慧”,就是耶稣基督。祂是具体的智慧和知识,就是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所说的“奥秘”。我们如要作智慧人,就应具体地去得着这“智慧”——接受耶稣基督,并行在祂里面,如果我们接受这位永存的主,又行在祂里面,我们就是行在神的旨意里,就能与主耶稣基督一同永存。我们仍须重复刚才所说:要作智慧人,敬畏主,认识神。

地上的学问和智慧,我们大都会追求。有人更穷一生追求这些地上的事物。我并不反对人追求这些知识;然而有更高、永存的智慧我们更应寻求,而这些智慧使我们自己并我们的生活永存,是超越地上人一切的智慧。圣经指出这个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我们亦可加上一句:这个世界和其上的学问、知识、智慧等等一样都会过去,惟有真知识,真智慧,敬畏主,认识神,以至得着耶稣基督,这些事情才是永存的。天地都要过去,我们的皮肉也要过去(或许我们不经死亡被主接去);倘若我们的灵魂得着那永远真实的智慧,便不会过去,乃是与我们一直同在。

但愿主给我们智慧,好叫我们能拣选智慧;赐我们聪明,能以拣选聪明,免得我们行走人生的道路,渐渐失去方向,拣选了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东西。愿主怜悯我们!■

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一○年五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编者按

access_level: 
10

主医治绝望的女人

主医治绝望的女人

福音篇

主医治绝望的女人

黄聿源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周围观看,要见作这事的女人。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可五25~34)

一个绝望的女人

每个人或都曾经生病。相信我们没有人会喜欢生病,不管是小病如头痛发烧,或大病至卧床不起,我们都避之唯恐不及。文首经文记述的这个女人就是患了很严重的血漏病——一种妇科病,这病给她带来了很多痛苦,不但令她的身体有诸多的不适,更因在以色列的律法上定这类病患为“不洁净”的,所以凡她所坐过的椅子、用过的东西、碰过的人都成了“不洁净”。她本身固然非常不方便,周遭的人也都会感到诸多的麻烦,因为一碰着她就成了不洁净,所以要小心避免与她有接触;更且这苦恼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之事,而是十二年之久。

任何人患上这样的病都会恨不得能早日治愈,当然这女人也不例外,相信她必是寻遍当地的医生,一听说哪里有名医,哪个医生医术高明,必会去求治疗。直至本地医生都看过了,只要听说何处有名医,不论路途多遥远,相信她也会不辞劳苦去求医,甚至可能跋涉到深山野岭去访寻奇人异仕,因而身心劳累,受尽苦楚,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圣经也说她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苦。笔者幼年时曾见过一位老先生因听信江湖郎中的吹嘘,在庸医手下受了许多的苦。庸医固然叫人受苦,好医生也难免叫病人受许多苦。在医院中常常可以看见病人的身上插着各样的管子,不只动弹不得,还痛楚不已,每天打针吃药,肯定不好受,实在是受苦。

看医生还得花钱。“花尽了她所有的”这句话显示这女人最初有些钱,只是当她看了一个又一个医生,付了一笔又一笔的医药费,医了十二年,最后把一切所有的都花尽了。要是说财物散尽后,这病总算医好了,那还是值得;但是可怜这女人的病非但没有起色,病势反倒更重了。

一个绝望的人生

十二年,这个非常麻烦的病折磨她,令她颓丧极了;十二年,凡她所碰过的东西都被视为“不洁净”,她坐过的地方别人不可坐,她用过的东西别人不可再用,其他的人都不敢接近她;十二年,她找遍了能找到的医生,花尽了一生所有的财产,不但没有医好,反倒病势更严重,相信她必定对前景,对生命毫无希望,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亲爱的朋友们,虽然我们不一定像这女人患上这种病,但有时候我们也有这女人的绝望心情。或许是因罹病不得医治,感到前景灰暗;又或是遇上解决不了的难处,别人也帮忙不到,使你感到绝望;有时可能问题是出在自己内里,你原不想犯罪却偏去犯,不能自已,虽然你内心挣扎,却胜不过罪恶的诱惑,越是挣扎,越是沉沦,罪越犯越多越重,明知放纵情欲不好却无法自拔,愈想回头却愈犯愈凶,终究不能胜过。

笔者认识一个年青人,他喜欢阅读色情刊物和小说,后来更染上了放纵情欲的恶习。他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罪,很想要克服、胜过那罪,却反而越陷越深,越犯越厉害。基于自卑感,他走路时都低垂着头,不敢望人,也不敢和人交往,总觉得自己肮脏污秽,充满罪垢感。后来终于精神崩溃了,要住进精神病院。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同样处在这样的心理状况——对人生感到绝望,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面对的难处;对前景感到灰暗,看不见前途,对将来不抱任何希望。结果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没有希望,心灰意冷之极。

黑暗里的曙光

正当这女人感到绝望、彷徨、难过之际,圣经说“她听见耶稣的事”。这可是非常重大的消息,是她人生的转机。她听说有个拿撒勒人叫耶稣的,常帮助有难处的人。祂能医好瘸腿瞎眼的人,连大麻风也能治愈。她越听越心动,本已感绝望的心开始重燃希望,仿佛在黑暗里看见了曙光。她相信只要有机会接近耶稣,她的病便可得医治了。自那刻开始,她天天翘首引领,盼望耶稣快快到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何尝不也是这样。也许你曾听过许多信耶稣的人见证他们以前怎样活在罪恶败坏当中,在痛苦绝望中挣扎,人生毫无希望;及至信了耶稣基督,整个人生都改变了。当你听见他们的见证,看到他们的转变,你心里是否开始看到一线希望:“我的问题是无法解决,挣扎也是徒劳,是毫无希望的了;然而若我能信耶稣,如同他们那样,我也就有希望了。耶稣能帮助他们,也必能帮助我;耶稣能为他们担当重担,也一样能为我担当重担。”你可以在心中下定心志要认识耶稣,因为只有认识祂才会有希望。

得医治的决心

终于有一日耶稣在赶往他地时匆忙路过这妇人的家乡,当时大批群众围拥着耶稣,挤得水泄不通。这女人见机会来了,却心里有所顾虑:耶稣肯向我施援手吗?像我这“不洁净”的人能接近祂吗?当别人看到我夹在人群中,又知道我患有此病,会怎样对待我?他们会看藐视、排斥我,甚至辱骂、驱逐我吗?或许像我这样的人是不配得耶稣的救助,但这是我唯一的指望,此时若不去求耶稣帮助我,就再也没有机会,没有希望了!

于是,她就从后头来(相信她是悄悄跟在耶稣后面),杂在众人中间。这时的她既觉得羞耻,又感到自己不配,还担心一开口求耶稣帮助,旁边的人会赶她走;况且在大庭广众又怎启得了口告诉耶稣她患的是这种被视为“不洁净”的妇人病?她心里七上八下,经过了连翻的思想挣扎,并许多的犹疑,最后她下定决心,排除所有的思虑,挤到耶稣后面去,要摸一摸耶稣的衣裳。

那时代的犹太人穿的衣服都又长又宽,穿了里衣,外头加上长袍子,衣服下摆缝制有繸子。这女人怀着谨慎小心的心情,不敢多碰触耶稣,深恐会使祂成为“不洁净”,所以只轻轻地摸一下衣裳繸子罢了。她心里想,只要摸一摸耶稣的衣服,就一定可得医治。果然真的在摸了之后,马上觉得血源干了,病当场痊愈了。病了十二年,平日虚弱得举步维艰,但一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内里即刻有力气产生,整个人舒服了,感觉健康得到恢复了。此刻她一定是惊喜非常,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或许心里还有些害怕,因而愕然站立着。

得医治的因素

这女人得了医治,痊愈了。是什么使她痊愈呢?是因她摸了耶稣衣裳的繸子吗?当日有许多人都碰过耶稣的衣服,他们岂不全都得医治了?其实真正使她痊愈并成为洁净的,有两个重要因素:

1.女人的信心

摸繸子只是个动作;但却是这个信心的动作医治了她。“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愈”的这个信念,促使她怀着信心去摸耶稣的衣繸。若她没这信心,即使她把耶稣的整件衣裳拿来用力搓,也不能得医治、得洁净。

亲爱的朋友们,你有否觉得纳罕,我们大家或都听过福音,读过圣经的道理,知道耶稣基督如何帮助各种各样的人,也听见信主的人作的见证,但反应却各有不同。有一些人就像那女人,听见了,相信了,便用信心去接受;但更多却像那群挤拥着耶稣的人,是来凑热闹的,心里丝毫没有要信祂的心。

此刻你若以你信心的“手”去摸耶稣基督衣裳的繸子,对主说:“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我内里的问题外人并不知道,现在我要像这女人,悄悄从后面来轻轻摸你一下,求你施恩赦免我的罪,帮助我。”我坚信,你立刻就要得着耶稣的救恩。

2.耶稣的能力

或许有人以为这女人得医治只是心理作用吧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除了她的信心,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从主耶稣那儿来的因素使她得医治。圣经描述耶稣这时候“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这许多人围绕在耶稣周围,不免会碰触到祂,明显祂不是指无意之碰触。那么,耶稣何以会这样问呢?原来此刻“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所以回过头来问是谁(在这刻)摸祂的衣裳。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你凭信心去相信耶稣作你的救主,因此便得着赦罪的平安,及永生的生命,这不是单因你的信心而作成的;不错,是你的信心叫你接受主的恩典,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耶稣——祂的能力在祂赐下恩典给你的时候出来了。祂将新的生命赐给你,赦免你的罪,祂的宝血洁净了你一切的罪。

所以,这“得着”是有双方面的因素。当你向主耶稣认罪时,祂就赦免你,洁净你,使你得着赦罪的平安;当你向主耶稣呼求帮助时,祂就会帮助你,使你得着力量胜过罪恶,这都是因主的力量临到你身上,祂的恩典透过你成就了大事。你看见当中的秘诀吗?你要用信心去接触主耶稣,用信心去接受祂的恩典,祂的恩典就会透过你的信心临到你身上,你就会发现在你身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那女人的病能骤然痊愈,就是如此作成的工夫。

虽然你现在看不见主耶稣,用手摸不着祂,但你信心的“手”可以接触到祂。当你心里说:主耶稣,我相信你。祂就在你近旁听见你的声音。你说:主耶稣啊!我接受你作我的救主,祂就在你身旁要来拯救你。你虽用肉眼看不见祂在你身边,然而祂确就在我们身旁,在我们心中向我们施恩惠。

得医治的宣告

很多人或会想知道主耶稣为何要询问是谁摸祂的衣裳。圣经记载当主耶稣这么一问,那女人“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她心里忐忑不安,深恐是她弄脏了耶稣的衣裳,祂要生气责备她。当然耶稣并不是要骂她,而是要进一步确定她所得的恩典。当她把一切所发生的事禀告主耶稣后,主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主要让她确实地知道,她已得了医治、蒙了恩典。因为我们信主的人都是确实的知道蒙了恩,主的恩典是实实在在的,假若那女人偷摸了耶稣的衣繸后赶快掉头跑回家了,她回去后很可能会怀疑:我是否真的得了医治?可能只是自己心理作用罢了;四围的人又怎样看待我?还会叫我走开,叫我肮脏的女人,不许我碰这碰那吗?所以主特意公开宣布她已经洁净了,使她得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能毫无顾忌地回到家中。这不但叫她本身欢喜快乐,且她全家人都为她欢喜快乐,周围的人也都替她高兴,那是何等大的恩典!

主耶稣愿意救助

前面我们说过,当时主耶稣是匆忙地在赶路,祂正随着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的回家去救他那病危的女儿,在半路上遇上了这女人,便停下来治好了她,才续程前去救睚鲁的女儿。

当我们向人传福音时,常遇到对方说现在正忙,等改天有时间再谈吧!等明年吧!等我念完大学吧!等我成家后再说吧!”......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忙得没时间领受主的恩典。反过来当你觉得需要主耶稣的恩典之时,你或会想:耶稣有工夫帮我吗?祂那么忙,怎会有空听我这渺小的人的呼求?

主耶稣当日虽然正要赶去救命,(再也没有比这救人命之事重要了,)却没有叫那妇人改天再来找祂;主停了下来,非但医好她的病,还坚固她的信心,彻底的帮助她,让她知道她确实得了医治,才叫她平平安安地回去。

我们的主有多么大的恩典。人们常说要帮助人,却只是嘴里说说,并没有放在心上。我们的主就不曾这样,你若真找祂帮助,祂即刻就会帮助你。你若要罪恶得赦免,只要你信,你求祂,祂立即就会赦免你。你有难处不能胜过,可以求祂,祂就会帮助你,把力量赐给你,让你胜过你原不能胜过的。你感到人生绝望,也已用尽了人一切的方法,花尽一切精力和资财,却得不到一丝帮助,反而愈来愈糟--不要绝望,求告主,主能帮助你,愿意施恩给你。你或觉得生活忙碌,有很多的事等着去做,主却仍在等着你,祂愿意帮助你、赦免你、赐你救恩、给你能力去胜过罪恶。你愿意吗?现在就用你信心的“手”来触摸主耶稣,向祂说:“主耶稣啊!求你拯救我,赦免我的罪,加给我力量。我已绝望了,你不帮我的话,我就死路一条,毫无盼望了。”主必会因你对祂的信心拯救你、帮助你、医治你心灵的灾病,并赐你属天的平安。 ■

access_level: 
10

主耶稣——受苦的仆人(一)主降世为人的目的

主耶稣——受苦的仆人(一)主降世为人的目的

默想主

主耶稣——受苦的仆人(一)

主降世为人的目的

黄聿源


“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耶和华,对那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的,如此说:“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都因信实的耶和华,就是拣选你以色列的圣者。”(赛四十九5-7)

以赛亚书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三十九章,重点是对以色列的指责、定罪及审判。从四十章到六十六章是耶和华神向以色列人说的安慰说话,跟前部分是个完全的对比。这部分又可分成个重点:以色列的仇敌将要被审判,以色列人却要复兴;神应许将来有新的国度——千禧年国并新天新地的到来;但其中主要从四十二章开始,一直到五十三章末了,是讲到一个受苦的仆人,这个仆人的到来,改变了整个局面,祂不但改变以色列人及整个国家的命运,连全世界人的命运也都改变了,这个受苦的仆人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降世为人——作仆人

文首以赛亚书四十九章五到七节是讲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世为人。“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中的“我”,就是仆人本身,意思说主耶稣降世的目的是要来作仆人。腓立比书二章六至七节也告诉我们,主耶稣“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由此可见,主耶稣降世为人的目的是要来作奴仆。

奴仆有两方面的意义,从天父的方面来看,天父差遣主耶稣到世上来,为要完成托付给祂的使命,成就天父要祂完成的工作。祂是以奴仆一般的身份而来,而且是一个百分之百完美无瑕疵的奴仆。另一方面,我们的主从天上的宝座降世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来作君王首领,也不是要来作一个有地位的人,祂是来作仆人。主耶稣降世不单只是要服事天父,完成天父的旨意,祂到世上来是要服事人——贫穷的、困苦的、瞎眼的、瘸腿的;祂医治他们、帮助他们、安慰他们、服事他们。所以主耶稣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

目的一:使以色列人归回

天父差遣主耶稣降世为人成为奴仆的身份,并给了祂两个使命。第一个使命是跟以色列人有关的。“(天父)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赛四十九5)我们知道主耶稣降世的时候,以色列已经亡国很久了;以色列人离弃神也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神并没有放弃他们,也没有撇弃他们,神打发耶稣基督来的目的,就是要来寻找以色列人,劝勉他们,叫他们归回,叫他们回转悔改。如果你读四福音书的话,尤其是在马太福音的前部分,会发现主耶稣讲道的对象都是犹太人,主劝他们悔改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甚至起初打发门徒出去的时候也说:“外邦的路你们不要走,你们要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传福音。”路加福音记载天使对马利亚也是说主耶稣是要作雅各家的王。

可惜的是,以色列人并没有悔改,甚至弃绝主耶稣,把祂钉十字架!但是到了今天,主仍然没有放弃他们,以赛亚书告诉我们,将来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神最终还是要叫以色列人归回,还是要召集天下各地的以色列民聚集到祂那里去。所以主耶稣降世作仆人的第一个目的是为着神的选民——以色列人,要使他们悔改,回转归向神。

目的二:作外邦人的救主

然而,主耶稣降世不单只是为着以色列人,也是为着外邦人。“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赛四十九6)这里的意思是说,相对之下,有另外一件更大的事情,就是主耶稣到世上来是拯救全世界的人,不单只是以色列人,还包括外邦人在内,所以祂说祂要作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极,祂要福音传遍天下,拯救世界上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使到他们有机会得救。

这是主耶稣降世作仆人的双重目的,一个目的是要来使以色列人回转,挽回他们;招聚他们回来,使以色列国得着复兴。虽然现在以色列已经复国,不过以色列人还没有复兴,以色列人复国不等于以色列人复兴啊!以色列人要等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才复兴。所以今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还是硬着心肠不信主。但是这不等于主耶稣的工作就此停下来,不!祂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很多人读圣经有一个错误,犹太人跟初期的一些人的看法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认为基督的到来只是为了犹太人,跟外邦人无关,所以犹太人认为救恩跟外邦人是没有关系的,外邦人是没有分的,甚至初期教会的一些信徒也有这样的想法。今天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则相反地认为耶稣基督来是为了外邦人,跟以色列人无关,他们认为这些以色列人已经离弃神了,在神的计划里已经被撇弃,从此以后圣经里给以色列人的应许就一笔勾销,不算数了。这也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神就是背信弃义的。神差遣耶稣基督来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叫以色列人归回,使以色列复兴,将来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一定完成的工作。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成为外邦人的救主,把救恩传到地极,使天下万国万民都能够有机会信靠祂。感谢主!今天我们正活在这个时候;主耶稣完成了救恩,福音就要传遍天下万国万民,地极的人都有机会听见福音来相信耶稣基督。

被藐视、被憎恶、被虐待、被升为至高

经文第七节形容有一人“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这三重的形容是形容谁呢——主耶稣基督。当祂来到世上作奴仆的时候,并没有受到人的尊敬,反而被人藐视;祂在世界上的时候并没有被人所爱,相反的,祂被人憎恶、被人钉在十字架!祂并没有得着人的善待,反而承受官长的虐待;祂被诬告、被定罪、被处死,受尽了羞辱!

这是我们的主!祂降世为人成为仆人的时候,受到这般的待遇,不但被藐视,被憎恶;不但被憎恶,被虐待,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经文这里接着说:“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都因信实的耶和华,就是拣选你以色列的圣者。”正如腓立比书所说的,耶和华将祂升为至高,赐给祂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地上的万族也要向祂屈膝跪拜。如今祂已经被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地上的君王、首领,都要站立,都要向祂下拜!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来到主面前,想到我们的主,一方面想到祂为着我们,甘愿顺服天父的旨意成为奴仆,来到这个世界上,受尽羞辱、藐视和虐待,来完成救恩,拯救我们,我们感谢祂救赎了我们!另一方面应该思想:祂完成了救恩以后,已经复活、升天,得着万名之上的名,并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祂如今已经坐在天上的宝座那里接受我们所有人的敬拜。我们要来敬拜祂!■

access_level: 
1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