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虔与知足

敬虔与知足

陈建城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3~10)

在提摩太前书里,保罗提及“敬虔”这个字眼至少有十来次。究竟什么是“敬虔”?事实上,一个认识神、敬拜神的人,必定会感受到神的同在,因着有这种感受,于是对神产生一种敬畏的态度,这种敬畏的态度就是敬虔。有敬虔之心的人,必以神的旨意作为他生活、思想、行事为人的基础,过着敬虔的生活,反映出神的圣洁与荣美。

然而,文首的经文告诉我们,当时在以弗所的教会里,有些人却传播不合乎敬虔的道理,“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来自异教。我们知道异教徒在偶像前叩求让他们财运兴旺,表面上看,这是在“敬拜”偶像,其实他们的真正意图是在利用偶像。今天,环视周遭,我们观察到在基督徒圈子里也存在着这种心态与错误思想。许多基督徒敬虔地把神当作偶像来敬拜,敲门叩户,以为这是得利的门路,祈求神在物质生活恩上加恩。保罗在第六节清楚告诉我们:“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这是我们要认真思想的问题。

背景

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教训,我们必须先了解以弗所当时教会的情况。以弗所是当时小亚西亚的商业中心。经商客旅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繁盛的商业活动酝酿一般市民贪财恋富的心态,终日所思、所追求的就是钱财富贵。在这城市里有座庙,里面供奉的是雅典女神亚底米。这庙除了是商人膜拜女神的场所,也是他们存钱的地方。

除了这所异邦神庙外,在以弗所还有一间教堂,它就是提摩太所牧养的教会。我们不难从以弗所书、提摩太前书中保罗的教导觉察到,当时的以弗所人,确实受到钱财的迷惑,而且这种不正确的生活目标甚至扩散到教会里,影响了信徒的思想。

以弗所书五章三至五节:“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因为你们确实地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保罗规劝信徒不可与这些人同伙,因为“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8节)并且“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作糊涂人”(15~17节)等等。从这些训诲的字里行间,我们知道当时不但是以弗所的信徒,就连一些教会领袖也深深受到外面贪爱钱财思想的影响。

世俗潮流对教会的影响

保罗告诉信徒,以弗所人的生活方式对教会是一种威胁,如果他们不留意的话,很容易就受到影响。其实,不单是在以弗所书,在使徒行传以及各卷使徒书信中,不难发觉到初期教会,时常面对很大的压力——那就是要教会跟随当时的潮流和风气来行事为人。保罗及其他使徒们都在提醒信徒们不要追随世俗。

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也同当时的教会一样,受到很大的外来压力,时代潮流不断地冲击教会,驱使教会跟随时代的风气。这种压力有时比异端更难应付、更难辨认、更加危险,因为它是在我们不知不觉、无声无色地渗透到教会里面来。面对这种威胁,教会应该加以纠正,使之走回更合符神旨意的正道上。但很可惜,今天很多教会领袖却反正道而行,拼命追上潮流,甚至同流合污。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天很多教会举行布道会都请歌星来助阵。这种做法反映教会认为圣灵的感动远不如歌星们的吸引力,这是很可悲的现象!也跟圣经的教导背道而驰。

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我们仔细地读以弗所书和提摩太前书,便发觉当时有很多教会包括以弗所教会在内,都受了当时潮流思想所影响,一些领袖、教师、信徒们也开始贪恋钱财。所以保罗在这里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是一种虚伪的敬拜,这是没有盼望的信徒的做法;敬虔加上知足才是大利的。

其实,人类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古已有之,创世记二十九至三十一章记载雅各和他的舅父拉班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雅各因为欺骗了他哥哥长子的名分和所得的祝福,惧怕哥哥杀害他,就逃到舅舅拉班的家里。拉班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他知道雅各所信的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信实和可靠的神;他也知道神会祝福雅各,因此,他尽量留住雅各,不让他离开。在二十年之内,他一直不断地利用雅各,从他的身上得到很多好处。

在今天的教会里,常出现这种以敬虔为得利门路的信徒。他们相信通过敬拜神,个人能得着益处,这个益处,不单是钱财,也可能是名誉、地位,取得个人的尊荣与他人的称赞。这就是一般以敬虔为得利门路者的心态。

事实上,在基督徒的圈子里,也有很多人表面上是事奉主,其实是名缰利锁,在利用主取得益处。例如,有些赫赫有名的布道家、传道人,利用主显己扬名,去建立个人的名望与形象。一旦机会消失,就再也不事奉了。

从事奉动机分辨真假敬虔

在这里我们看到保罗给我们很惊人的启示。我们必须深思这个启示,深思这个危险。

有时候要分辨一个人事奉主,是真正为着爱主而事奉,抑或出于为着得利而事奉,确是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是可以分辨的。

保罗告诉我们,真正的敬虔确实会为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节)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态度,与存什么样的动机。

我们常听到一句英文的谚语:“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中文翻译是“诚实才是上策”。如果一个人因为这缘故而诚实的话,这个人是个伪君子。因为诚实能够带给他益处、利益,一旦诚实不能带给他益处的话,他就不再诚实了。所以,若我们这样行,我们和第五节所讲“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是没有分别的。因此我深信我们事奉主,敬虔的动机和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属于第五节还是第六节所论及的人。第五节告诉我们,“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第六节则说,“真正的敬虔能够在主面前得着极大的好处的。”

敬虔与知足的关系

保罗不但告诉我们,敬虔在主面前能够得着极大的益处,而且他还特别提到敬虔而知足的心使我们得到很大的益处。其实敬虔和知足是分不开的,敬虔的人一定知足,知足的人一定敬虔。主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九58)主耶稣虽然过着这么贫苦的生活,但祂一生心中充满着安息、和平与安静。祂的心从来没有被任何事情扰乱,即使在十字架上,祂还是那么安静,一点也不受环境影响。为什么呢?因为祂心中充满神,充满了平安与安息。一个以敬虔为得利的人,情况完全相反,他的心急躁,没有真正的安息与喜乐。所以,只要看他的生活样式就不难分辨。

一个真正敬虔知足的人,心中就好像耶稣那样,充满安息、和平和喜乐。一个假敬虔的人或是以敬虔为得利门路的人,终日追财逐利,心劳意攘,做事急燥,心中没有真正的安息,也没有真正的喜乐,这与真正敬虔的信徒是个很大的分别。

知足的榜样

不单主耶稣是这样,使徒保罗也是个非常敬虔知足的人。让我们思想使徒保罗,从腓立比书深入的教导中,学习如何过知足、敬虔的生活。

腓立比书四章十至十二节:“我靠主大大地喜乐,……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保罗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他都可以知足,这是他已经学会了。保罗心中充满和平、安息。我们还要注意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是他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不久他将因着主的缘故面对死亡。这时,除了提摩太,阿尼色弗以及几位老朋友之外,其他人都离弃他,这时候的保罗的确很孤单。

罗马书是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封书信,是封非常宝贵的信,信中提及因信称义的道理,还有许多行事为人的原则。我深信罗马教会收到这封信后,会得到极大的帮助。保罗在罗马至少被监禁两年,照理当保罗在罗马被监禁的时候,罗马教会的信徒应该时常去帮助、探望他。但事实却是相反。因为嫉妒保罗,在那里的一些传道人抛弃他而不顾,结果连信徒也把保罗忘记了。因此,连最后保罗在何处,被囚禁在哪个监牢,都没有人知道。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一章十五至十七节说:“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只有阿尼色弗“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并且找着了。”可见那时候的保罗是何等的孤单。

然而,当保罗写腓立比书的时候,为什么还有极大的喜乐?很明显的,根据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原因是他的心被主占据了,他的心只有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心不能同时思想两件事,你不可能一下子思想个人的事,又思想事奉的事。因为人心的构造就是这样奇妙。我们的心虽然不能同时一起思想两件事,但却可以反复思考。因此,你如果注意腓立比书的话,喜乐这个词的确出现很多次,你也会看到保罗提起基督这个名字,其次数远远超过喜乐这个词。换句话说,当保罗在撰写腓立比书的时候,他心中是充满了主耶稣基督。虽然在极度孤单、困难、危险的环境中,他仍然有主的喜乐,有主的安慰。

我们知道保罗原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小时候,他在当时最出名的犹太拉比迦玛列门下受教,必须花费很多;以后他出来工作的话,必将会有很大的成就。他在加拉太书一章十四节说:“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又说,他的才智、能力使他很快超越了当时与他同年龄的人,在宗教界中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家境好,工作表现出色,有高的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但在认识主以后,保罗不再恋栈这些,他“把这一切都当成粪土。”这种情况,在现今的信徒中不易找到。

当安提阿的教会差派保罗去传福音的时候,并没有在经济上给保罗任何的支持或承担,只有为他祷告。保罗到处传福音,完全是凭信心度日。他学了一门手艺,以制帐棚为业,用以糊口度生。在哥林多前书九章,保罗提到作使徒及主的仆人的权柄:“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4~15节)

这里保罗提到三方面。身为主的仆人,他有权利让教会供应他日常生活的需要。第一:“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第二:“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第三:“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由此看来,保罗的确有权柄靠传福音养生,教会有必要供给他的物质需要。但保罗说他从来没有使用这权柄,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学会了知足,学会了怎样处丰富,也学会了怎样处贫穷。腓立比教会本身是很贫困的,当时其他教会都没有人帮助他,腓立比教会因为爱保罗,两次派人把奉献带给保罗。当腓立比教会的信徒第二次奉献钱给保罗的时候,他在信中措词婉转,一方面不想得罪腓立比人,另一方面也告诉他们,他不是在那里整天在等待馈送,就算他们不奉献,他也不会感到灰心和沮丧。因他所仰望、所依靠的,乃是主自己,而不是腓立比教会。为什么保罗在这样贫困孤独的情况下,还能够有喜乐与知足呢?在腓立比书中保罗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知足的秘诀

(一)“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21)保罗以基督为榜样。换句话说,基督就是他的一切,也是他生活的根基和目标,基督就是他的生命。因此,即使他被关在监牢时,感到非常孤单;或是处在极度困苦贫乏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活得喜乐、知足。

(二)“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基督的心是什么呢?首先必须具备作仆人的心,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愿意成为奴仆,成为仆人。其次是将自己的意愿放下,为的是顺从神的旨意,最终将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在神的计划当中。

(三)“你们要靠主喜乐。”(腓四4)保罗劝腓立比的信徒要认识主,与主同行并顺服主,心中就会有说不出的喜乐。这是他对腓立比教会信徒的劝勉,也是生活的见证。

如果我们的心充满世俗的欲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那么,我们心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主的存在,除非把这些挤出去,让主完全占据我们整个心,否则,我们没有办法享受主的平安、安息和喜乐。

结语

《读者文摘》曾刊载过一篇对当时美国两个最有钱的油王的访谈;千万富翁对百万富翁说:“你不论到那里去,你包一架飞机,我也包一架;你吃尽山珍海味,我也是;你住豪宅,我也是。然而并不因为我有的钱比你多而比你更加享受,但是我的忧虑却比你多何止千万倍!”的确,人的享受到了某一个地步,当你没有办法加增时,财富就会给你带来无穷尽的忧虑和重担。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钱的美国人,他在繁华的纽约区购置很多物业,也有数不尽的资产。当有人问起他“How much money is enough”时,他回答说:“将我所有的再加多一点点就够了。”这“加多一点点”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确信人的贪念永远无法满足。由此看来,物质上的欲望永远无法使我们满足,唯有当一个人的心被主耶稣充满时,才会知足。

保罗告诉我们,敬虔对我们是有很大的益处,但动机一定要是对的。而且一个真正敬虔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足的人。因为敬虔与知足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确也与以弗所那个时代一样,每个人只热衷于追财求富。求主借着保罗的话提醒我们,敬虔与知足才是真正对信徒有益处。但愿我们也效法保罗,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让我们的心被主充满,把许多属世的欲望,物质的享受,排除在外。在享受真正敬虔的安息、和平和喜乐的同时,让我们不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能靠主的恩典而知足。 ■

access_leve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