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厉的警告

一个严厉的警告

编辑室

一个严厉的警告

「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

文首的经文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警告,其中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警告教会,可能会遭受某些人的破坏;第二部分是警告那些破坏教会的人,将会受到神的对付。

或许有人要问:有谁这么大胆,竟敢破坏神的教会?这些人到底是谁?他们又是怎样破坏教会的?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

哥林多教会的确有许多的问题。保罗写哥林多前后书,就是要设法解答并解决哥林多教会所面对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许多人会误以为是哥林多教会与保罗之间的矛盾,是保罗在「对付」哥林多教会。事实上,保罗是在保护哥林多教会,是在对付那些破坏哥林多教会的人,以免哥林多教会遭破坏。

保罗不但要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明白他的用心,他并不是要对付他们,而是在保护他们;同时他也要让他们知道,他是按照神的心意,照着神的指示而行。因为神爱教会,祂绝对不容许祂的教会遭人破坏。若有人破坏神的教会,祂就必对付那个人。

是谁破坏神的教会呢?

一般上,我们都认为,会破坏教会的人,一定是教会以外那些不信主的人。不错,历世历代以来,教会都不断地遭受外来的攻击与逼迫。然而,神总是保护教会,一次又一次的胜过,且使教会大得复兴,福音更加广传。因此若教会面对外来的仇敌,我们并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主必亲自保护。

哥林多教会所面对的破坏与攻击却是来自内部,因此许多人都不以为意,甚至不认为这是破坏教会的一种行为,教会受了破坏还不知觉。因此,这是比外来的破坏来得更严重,不能不提防。因此神才在这里发出如此严厉的警告。

哥林多教会所受的破坏

从哥林多前书中保罗针对的问题可以看出当日他们所受的攻击是何等的多,何等的严重。藉着哥林多教会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着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⒈分门结党、分裂教会(林前一10~17)

哥林多教会中,有人以他们所「崇拜」的主的仆人如保罗,矶法,亚波罗等做为他们追随的对象,并以他们的名字设立门户,称自己是「属保罗」,「属矶法」,「属亚波罗」的门派,彼此分门别类,分党分派。保罗、彼得、亚波罗等都是主的仆人,都是神赐给教会的恩赐(林前三21~23),为了教会的好处。但如今却成了帮派的代表,彼此分门结党的标志。这样做,无疑是将神的教会――基督的身体分裂了(林前一13)。哥林多教会分门结党的问题,可说是宗派主义的开始。历世历代以来,虽然大家都可以从哥林多前书中明白分门结党对于基督教会所产生的破坏,但许多人却乐此不倦。求主保守我们,千万不要卷入这种门派之争中。

⒉世俗精神的作祟(林前三3~4)

哥林多教会中所以会有分门结党的问题,并不是圣经的教训,或是使徒的教导,而是因为他们效法世人的做法,他们看见世人分门结党,他们也分门结党,把教会当作世俗的团体看待,以世人做事的手法来「搞」教会。因此严重的破坏了主的教会,使得教会与世俗团体无异。

⒊容忍罪恶(林前五1-13)

哥林多是个道德败坏的城市,在哥林多的教会中,竟然有人犯罪比非基督徒更甚,娶了自己的继母为妻。更严重的是,哥林多的教会对于这件事却采取十分放任的态度,甚至还以能容忍这样的事为荣。保罗因此严厉的责备他们,并吩咐他们必须按照主的命令,采取纪律行动,将这样的人赶出教会(林前五2,13),并且吩咐全教会不许与这人来往。或许有人认为犯罪是个人的私事,用不着别人干预,教会更不应「大动肝火」,应该要有爱心,多多包容。这样说的人,表示他没有看到个人犯罪对于教会整体所产生的破坏性。保罗说:「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林前五6)一个人犯罪是会连累教会的,旧约亚干的例子(书七1,25)岂不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吗?因此教会必定不能容忍罪恶,必须严厉采取纪律行动,对付那些犯罪而不肯悔改的人。

⒋不服教会的权柄(林前六1-8)

哥林多教会有信徒彼此告状,且告到地上的法庭去。或许有人以为,这只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作法;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这件事情,从教会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件的破坏教会的行径:

⑴破坏教会的的名誉,在世人面前,弟兄彼此控告,耻辱主的名。

⑵不服教会的权柄,肢体之间若有任何的争执,就必须寻求教会的辅导和审判。教会必须按照圣经的教训,属灵的原则加以处理。当教会对于有关的事情做了裁判时,双方就当接受,以教会的决定为最后的决定。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的例子,明显是有关双方,最少有一方不服教会的决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弟兄告到地上的法庭去。

⑶哥林多教会的态度似乎是同意这个弟兄的做法,认为他们在所争执的事上是无能为力的。保罗认为,这样做无疑是承认教会没有能力处理信徒之间的问题,那么,将来又怎能审判世界,审判天使呢?(林前六 2-3)信徒若对教会的权柄不服,就是破坏教会的表现。

⒌绊倒人的行为(林前八9-12,十32)

哥林多是个拜偶像的社会,许多信徒在信主前都是拜偶像的,因此对于信徒可否吃祭过偶像的食物这件事就成为许多人争论的课题了。

在讨论这件事情时,大多数人都是从个人的角度,以个人的认识、信心来衡量。然而,保罗在这里提出以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就是从教会的角度,这样的行为对于弟兄姐妹将会产生的怎样的影响。如果你的行为会绊倒别人,那你就是得罪基督了。意思说,有时我们的行事为人,虽然对我们自己无害,但还得考虑是否会绊倒别人,伤害到别人。若然,这样的行为,也是破坏主的教会的,千万不要做,以免得罪基督。因此保罗说:「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八13)

⒍不合真理的聚会(林前十一27-34)

聚会是必须的,是好的,但不是所有的聚会都是好的,有的聚会还会招惹神的愤怒。哥林多教会按照主的吩咐,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大家在一起,藉擘饼喝杯记念主,他们还效法当初主和门徒们的做法,在擘饼喝杯前举行爱筵,大家在一起用餐。这些本来都是好的,然而,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因着人的种种软弱而偏离了主的教训和心意。聚会原本为敬拜主的事,却成了分门结党,放纵情欲的机会。保罗说,他们这样做是吃喝自己的罪;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因此遭受主的审判、刑罚,甚至因此有人病倒、死亡。教会聚会、敬拜是非常严肃的事。聚会敬拜的做法与内容,都得遵照圣经的教训。更重要的,参加聚会、敬拜的人,更得有正确的动机、目的与态度。否则,不但不能蒙恩,反而要受审判,受刑罚。那些以不正当的动机、目的与态度,也不按照圣经的教训和属灵的原则举行聚会或参加聚会的人,都会对教会造成破坏。因此,无论是带领聚会或参加聚会,我们都不得不万分谨慎。

⒎错误的教训产生的错误的追求(林前十二1-11,十四4-6,12)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热衷于追求恩赐,尤其是可以表现自己说方言的这个恩赐。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只从个人的角度,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自己属灵的追求方针,然后大家就在教会里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恩赐。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中,设法矫正他们在这一方面的错误,除了向他们讲解恩赐的意义,还叫他们从教会整体的角度来看恩赐的意义与功用。原来恩赐是神赐给各人,为了彼此配搭,互相建立。正当的运用恩赐的原则是要与肢体彼此配搭,相辅相成,否则对教会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恩赐的运用不当,就成了教会的破坏(林前十四23)。

⒏不信的祸害(林前十五19,33-34)

哥林多人崇尚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中的以彼古罗与斯多亚两学派的哲学。他们都是不信人有灵魂的,因此,也不相信有复活这回事。哥林多信徒中,有人因与这些人为伍,受了他们不信的学说的影响,也开始不信复活的真理,甚至连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也不相信。他们或许以为,信不信复活,甚至信不信主耶稣的复活只是个人对于复活这件事的观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中很详细的阐明主耶稣的复活不但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而且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是救恩的基础,若主耶稣没有复活,我们所信的都要落空,信耶稣的人都要灭亡、沉沦。换句话说,若哥林多教会放弃了复活的真理,他们就没有救恩,教会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假教会。由此可见,纯正完整的信仰对于教会是何等的重要,若放弃纯正的信仰(只要一部分如主耶稣的复活),就会使教会的根基遭破坏,教会可能遭毁灭。若有人不论是通过任何途径,想要来破坏教会的信仰,都是十分严重的。圣经说:「若有人毁坏神的殿(即教会),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

神如何对付破坏教会的人

从哥林多前书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教会可能在哪一些方面遭受到人有意无意的攻击而受破坏,我们也可以看到神如何对付那些破坏教会的人。

⒈神亲自审判并刑罚那些破坏教会的人(林前十一30-32)

以上我们提过哥林多教会在聚会、敬拜的事上违背了神的心意,放纵人的情欲,被保罗严厉的责备。最后保罗还提醒他们,因着他们的罪行,神已开始在他们当中施行审判,并刑罚了当中的一些人以示警戒,以致他们当中有人患病甚至死亡的。使徒行传第五章记载了初期教会中一对夫妇――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因欺骗教会遭神击杀而死,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历世历代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犯罪得罪神,破坏教会而得到同样的下场,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何况神已清楚的警告我们了。

⒉通过教会的纪律行动对付他们(林前五1-13)

当保罗吩咐哥林多教会要采取纪律行动,将那些犯淫乱的信徒从他们当中赶出去时,他是奉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柄)而这么做的。主将对付这些破坏教会的分子的权柄赐给教会,以免教会遭破坏。因此教会必须忠心、勇敢地按照主所赐的权柄来保护教会,以免教会遭破坏。神爱每一个信祂的人,但祂更爱祂的教会。为了保护教会,祂绝不会顾惜那些破坏教会的分子。但愿我们谨慎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以免破坏主的教会,同时,求主叫我们提高警惕,免得教会遭破坏。■

圣经 经节: 
林前3:17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