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信任主 有盼望



信任主 有盼望

默想主

信任主 有盼望

黄聿源

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我的仇敌啊!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辨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那时我的仇敌,就是曾对我说“耶和华你神在哪里?”的,他一看见这事,就被羞愧遮盖;我必亲眼见他遭报,他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
(弥七7~10)

若你熟悉王明道先生的生平或阅读过他的传记,就知道文首经文是他最喜爱的。王明道先生见证自己坐牢,特别是第二次回到牢狱时,因为曾经否认主,在信仰上妥协了,心里感受到极大的羞辱,也觉得自己在仇敌面前抬不起头;而这些经文就始终不断地成为他的激励,成为他以后能得胜一切的帮助。

当先知弥迦传讲神的信息时,以色列人的灵性一直不断地退步,且将要面对神的审判,甚至国家要面临灭亡。弥迦要百姓在神面前悔改,但他们连悔改的心都没有,因此他知道神的刑罚必然要临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总是悲观地觉得没有盼望了。然而在这段《弥迦书》结束前的经文,却显明了先知是带着极大的盼望。他的盼望不是在自己或百姓或四围的仇敌那里,而是在神的怜悯和拯救上:“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这显示了他的信心。

弥迦虽然面对国家的衰败,仇敌的欺压,百姓将受神的刑罚,但他就凭着这个信心,这惟一的盼望——仰望耶和华,等候神向他施恩。他也就在神面前开始唱凯歌:“我的仇敌啊!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当时弥迦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黑暗的前景,毫无盼望。但先知仰望他的神,就有了得胜的盼望和把握。在极其黑暗的情况底下,可以发出得胜的宣告是件奇妙的事!

第九节:“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辨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这说明弥迦清楚认识神的怜悯和恩典,他并没有存着侥幸的心态,认为百姓虽然犯罪不肯悔改,神还是会从轻发落,放过他一马,不刑罚他。弥迦知道神的公义,神要审判;他也知道另一个事实,若诚恳地在神面前诚实认罪,将自己交在神的手中,让神管教,接受和忍受神的恼怒,神在发怒之余会有怜悯。他相信神在他身上施行审判刑罚后,必有恩典——“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这是弥迦不妥协的信心。他仰望神施恩怜悯拯救他。

因此第十节说:“那时我的仇敌,就是曾对我说‘耶和华你神在哪里?’的,他一看见这事,就被羞愧遮盖;我必亲眼见他遭报,他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弥迦看到了前面有得胜的把握。他不是得胜了仇敌,也不是凭自己得胜了,乃是主耶和华的得胜。神为他对付仇敌,在他身上也做了对付的工作。他自己本身在神面前给神得胜了,他服在神的权柄之下,顺服神的管教与刑罚,他知道在这之后是神的恩典,因此他有把握,他在神手中有得胜的盼望。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跑在这两个极端当中,或许只想到神的公义审判,就绝望了;或许只想到神的恩典怜悯,就放肆了。弥迦在这两者之间有清楚的认识,也取得很好的平衡,他一方面相信神的怜悯和拯救;另一方面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服从神的权柄和管教,让神成全祂自己的工作。

有些人听了福音却不肯信主,因为他不肯服在神的权柄之下,不肯接受神在他身上的审判定罪,也就不愿意认罪悔改信主了。很多人信了主以后也是这样,在软弱犯罪跌倒后,不肯认罪,不肯顺服神的管教和刑罚,以致灵性一辈子没有转机,无法享受到神怜悯赦罪的恩典,一直活在与神敌对的局面里,这是何等危险!但只要回到神面前,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就有盼望了。我们要对神有这样的信心,相信祂会这么作。

再讲深一层,主耶稣来到世上为我们钉十架完成救恩,祂对天父的信心是完全、绝对的。主在客西马尼园向天父祷告说:“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于是祂照天父的意思上了十字架。主在十架上说“成了”这句话之后,就把灵魂交给天父,意思是祂的生命在天父手中。这不是指主耶稣的地位比天父低,所以祂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任由天父处置;而是显明主耶稣基督是绝对信任地把自己完全交在天父的手中。

为着要完成救恩,耶稣基督把自己的灵魂交在父的手中,就是这样子跑上各各他的道路,经过了死亡,为我们尝了死味,然后三天以后复活,替我们完成了救赎的工作。《希伯来书》第五章八节说:“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通常我们讲救恩提到“信”的时候,较多强调的是“接受”这一方面;其实信还有另一部分,那就是“信任”。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会上天堂,回到天父那里呢?你对主有绝对的信任吗?是的!我们能够把灵魂交托给主,深知我们的主是绝对可靠、可信任的。弥迦当日面对一片绝望的境况,但他相信:信任主,就有盼望了。

当我们掰饼喝杯记念主,其实是重复地在主面前表明:“我相信您为我所作的一切;我信任您为我所成就的救恩;我信任您必拯救我们,保守我们一直到底。”是的,主绝不失信,祂是可信可靠的救主!感谢赞美主!■

access_level: 
0

新约综论之《罗马书》- - 成圣



新约综论之《罗马书》- -成圣

新约综论之《罗马书》

--成圣

胡恩德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

《罗马书》的主题是“主的伟大救恩”。第一章的一至十七节是序言(或引言),第十八节开始进入正题。

定罪─ ─(一18至三20)

神宣布不论是外邦人或犹太人,全世界都在罪恶之下。即便我们自称是好人,总不能胜过神的判词:“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三10)及“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三12下,引自旧约诗十四3及诗五十三3)倘有人说:“我不至如此吧!”意即你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好人、义人;但神明明宣布“连一个也没有”,试问岂会有你这一个义人呢!既是如此,那前境就极其黑暗了!毋须等到将来,现今任何一个人去到神面前,都知道是全无希望的了。神只会接纳义人,但神说没有一个义人,“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三19下)换言之,无一人有资格得蒙神的接纳。

至此(一18至三19),圣灵引导保罗写下结论性的话:“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三20)“没有一个”、“连一个也没有”在第三章九至十九节一再强调;凡有血气的人,没有一个因行神属灵的律法,得以在神面前称义!

神赐下律法,岂不是叫人遵行以致成为义人,蒙祂接纳吗?其实,若深入一点来看,神赐下律法的本意是“叫人知罪”,使人认识自己犯了什么罪,也使人认识自己无能遵守律法!若有人诚心实意要遵守律法,便会发现自己无法遵行,从而认识自己是个罪人,不仅做了罪恶之事,且在本质上就是罪人。神赐下律法,显出我们在生活行为上的不当,又显出我们本质和本性的不是,使我们知罪,也知道自己是罪人。这些神的说话就指出我们每一个在祂面前全是无望的,从人这方面是毫无出路的!但如今,从神那里来了一个希望(跟律法无关的),叫我们可以在神面前得称为义。

称义─ ─(三21至五21)

保罗从第三章二十一节开首,讲到神称我们为义的恩典,或说神将义白白的加在我们身上;这义称为“神的义”。“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三21)这义既不看我们能否遵行律法,也不在律法的范围内寻找义人。事实上,律法除了使我们知罪之外,便可束之高阁,因我们无法守足那数百条律法而被神称我们为义,故它对我们的称义是毫无帮助的。

律法确实是神所赐下的,但如今神另外将祂的儿子赐给我们,使我们凭着祂去到神面前,便有神的义加给我们。神白白称我们为义,如同将“义”披在(或加在)我们身上:“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三22)可见这义:不是看我们遵行了多少的律法(与律法全无关系而是称为“神的义”);而且“并没有分别”即无论什么人;更是“白白的”(24节)。

保罗在第四章引旧约的事例,以证上述所言乃合乎圣经之真理。然后第五章就论到我们“因信称义”之后随即和将要得的福,今在此不赘;但有一点要提出,“我们既因信称义”(五1)此“既”字表明我们这已经相信的人,这称义的恩典和事实就已经成就在我们身上。

从前我们不明白圣经所讲的这个救恩,总是盼望(我个人就是如此)将来在主再来时,不知怎样,是意想之外的,似乎是没有原则的,耶稣基督就让我们得救。那么,怎样才能得救的呢?似乎是没有原则的;我们所知的也可能是出于错误的教导或个人的猜想,以为要做一个绝对的“好人”,以致将来主说:“你做得好!”便能到祂那里去。我们被神称义或定罪,是有待将来才知晓,最快也要到临终之时──若离世前见到天堂,天使或耶稣基督前来迎接,据此旁人或自己对称义才有把握。此乃以往一般人的观念,认为“称义”是在将来的。

然而,神向我们施恩,现今宣告我们已可知道自己是蒙神称义的:我们“既因信称义”──我们是因着信已经得称为义。因此,我们先得着这个从神而来的把握,然后走上,并非迷迷糊糊,完全不知前面如何。耶稣基督曾说:“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五24);若我们确实听见又相信,便已经出死入生了。我们现今能有此把握,实在是有福的!

其他宗教论到将来的福,总是说“在前面”(我们的福当然也是在前面的),却未能给人把握;一般都要求人的行为达到某个地步,然后凭着行为称义的。如此做人十分痛苦,一辈子追求,虽极为刻苦,但也无法肯定自己能否得着,一直只能在悬望之中!

今日,神给我们的恩典实非如此,祂让我们确确凿凿的有称义的把握。其实,从第三至第五章有不少说话让我们有确实的把握知道神称我们为义;不仅将来神承认我们为义人,乃是从现今开始已称我们为义,所以有一个

“既”字──“我们既因信称义”。单此已是十分有福的了,所以我们信主之后,凭主的话并应许,如“信子的人有永生”(约三36)等,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有永生;然后存着欢乐的心满有把握,确知已得着神的恩典,故一心一意存感激和快乐的心往前行。否则,会像别的宗教或旧约时期一般,始终不知道能否被神接纳,且想到自己所犯的罪,思想的不清洁等,因而多半认为不能蒙神接纳,不敢心存希望。如此做人确实痛苦!然而,现今我们竟能存快乐的心前行。

试想两个人在追求:一存惧怕的心,一存欢喜快乐的心,哪个成功的机会较大?当然是后者,他已经得着主的恩典,可以欢欢喜喜的前行;他靠着神的帮助,盼望能够成为圣洁。反之,前者不懂得神的帮助,只是盼望神的帮助,但不知道将来能否得着的,存着惧怕的心前行。一般而言,这人的追求,成功的机会当然比不上那心存感恩而欢乐前行的人了。比方教导孩子做某件事情,以强迫的方法,总不及诱导他欢欢喜喜的做得有效。带着欢喜快乐的心去做,出来的成绩自然也会较好;此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上,也是同一道理。

有一位与我相熟,较我年长的传道人,早年丧偶,所以他独个儿生活,要自己烧菜,这对不少男士来说是十分没兴趣的事。一般认为男人是顾“大事”的,至于煮饭烧菜等,只属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听闻这位传道弟兄视烧菜为艺术(或技术),今天弄这个,明天弄那个,烹调方式也有好几个呢!事实上,我们需要怀着乐意和高兴的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至于行善,我们也是有所讲究的;若只存着惧怕而非欢乐的心,总不能把事情做好。神给我们因信称义的恩典,好让我们有把握,且欢欢喜喜去行,而不是害怕沉沦和搏取天堂之福。诚然,我们还是追求得着赏赐的,但我们已把上“天堂”与下“地狱”这基本问题,清清楚楚的解决了,所以现今不存一点惧怕的心向前走,如此才能走得好。

从前福音书房曾出版一本名为《得救的证实》的书,我几十年前初见此书名,便寄信到上海购买,因以往未见过同类的书籍。事实上,我们几代基督徒都未曾听过关乎证实自己得救的信息。我看过此书后,凭着主的话晓得这真理,因此十分欢喜。我记得似乎是此书提到一个人,他看到这道理,并且接受了,确知自己得救,亦不惧于将此事实告知其他人。有些信徒认为这样讲是危险的,因会令人生活随便,动辄招致沉沦!那人怎样回答?他说:“我从前对于自己的得救没有把握,就偏向世界,因我对自己的得救没有把握,若放弃了世界,最终又不能得救,岂非‘两头不到岸’!既然前面没有把握,就尽量走进世界里去,无论如何都要略有所得。但如今既对前面满有把握,便不再留恋这世界了!”我们感谢神,这是一个很大的福气!“我们既因信称义”,接着种种的福气,保罗特别着重提出此事实(参五21)──都是因耶稣基督一人,全是靠祂而得的!

成圣─ ─(第六至八章)

在第六章,保罗开始谈及我们现今追求的圣洁(或是成义、成圣的生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六16下),还有“以至于成圣”(六19下)。第六至八章虽不是全部,但大致上都是关乎成圣、成义,或是得胜之生活。

我们已信主得救,现今的景况和将来的问题都已解决。我们信主时已得称为义,出死入生(永生),不在死的范围内;当主再来时,我们便得着“全面的”永生──连身体也得着永生;现今剩下来的,就是中间这段当走的路程。主是否撇下我们,让我们自己“打天下”,打出一个圣洁的生活来呢?不是!仍是由祂作成。祂既在开始之时拯救我们,必定继续拯救我们,直至将来那全面的救恩临到。主的救恩是关乎我们的过去、现在、将来,祂决不会在此过程中丢弃我们的。

第六至八章告诉我们要倚靠主,特别提到主的圣灵。我们确实可以过得胜,或成圣、成义的生活。我们得救之初,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有愿意离开罪恶的心志,不仅要除去在神面前的罪案(即那些罪的纪录),亦愿意过圣洁离罪的生活。然而,我们因信称义之后,罪的纪录在神面前涂抹了,但生活方面又如何?第六至八章将此告诉我们。或许有人认为我们按圣经传讲这老旧的福音,是关乎我们的得救,似乎只是解决十分遥远的将来,关乎天堂与地狱的问题,跟现今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基督教跟我们现今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罗马书》第六至八章就是提到我们要如何过圣洁的生活,及当下艰苦的时刻。可见,基督教并非与今生没有关系。

保罗的讲法是怎样的呢?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不仅解决我们将来的事,亦让我们现今得着自由。祂的死是脱离罪恶的死,称为“向罪死了”;现今,祂的死亦成为我们的死,因此我们也是向罪死了,即向罪性或罪的势力死了。这三章(特别是第六、七两章)所讲的“罪”,着重罪的势力,而非我们犯罪的纪录,包括罪孽和过犯等。耶稣基督的死是“向罪死了”(六10上);祂的死跟我们有关,我们归入祂里面时,亦是归入祂的死,所以用浸礼(即是埋葬)表示我们归入主里,这就是保罗所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六3)

当我们归入主的那一刻,主的死便跟我们有了关系;我们是归入祂的死,祂的死已算在我们的账内。因神这样看,我们方能得救──神看基督的死成为我们的死,故此不再将死亡加在我们身上。神使耶稣基督从死复活,有新的生命,我们也有此复活加在我们的账上;神看我们复活了,蒙祂接纳,把我们带到天上,与祂十分亲近。

我们已经有了这个事实,但我们必须承认此事实,就是把主的这个死和复活看为是自己的,正如保罗说:“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六11)主借着祂的死和复活,使我们接受祂,“信入”祂里面时,就因此得释放。我们要承认这个死和复活的事实──我们有了祂的死,是“死脱”了罪;我们有了祂的复活,是“活入”神里面。第六章11节用“看”字,我们也是这样“看”或“算”,意即归入我们账上的意思。

当我们这样“看”或“算”时,就有以下两件事:第一,基督已经死了并复活,我们亦承认自己是已经死了,因此没理由仍在罪中,过着与神脱节的生活。我们有了基督的死,脱离了罪;也有了基督的复活,就联于神,向神生活,因基督是向神活的。我们不单知道此事实,也是同样“看”此事实──自己在基督里死了又复活了,故有一个决心:从此以后,我们与罪无关,我们向罪死了,不再跟罪恶有任何关系!此后凡是与神应有的关系,我们全都要得着,或是跟从神、爱神、事奉神、为祂而活等等,因我们已与基督一同复活,且活在神里面,也是为祂而活。我们看自己是死而复活的,便有此决心。

第二,我们看自己与主同死同活,我们不单有决心,更是有把握。那是怎样的把握呢?我们是在胜利那边的!基督借着祂的死和复活把我们释放出来──脱离罪的权力,即脱离魔鬼的权力。若我们相信我们不在魔鬼的手下,也应同样相信我们不在罪的权下。

容我将此重要的真理复述一次;我们接受主的死和主的复活,也是如此看自己,就应该有两件事:第一,决心离开罪恶的生活。第二,有把握可以脱离它的权势,因我们已死而复活。若我们有如此的信心和决心,又应用在生活一切大小的事情上,主的灵必然帮助我们(第八章就是多讲主的灵)。

或许我们知道自己性急,虽然圣经没说性急是罪,但处事急而不得其道,就会变成罪了。如在祈祷会,你不能忍耐别人长篇的祈祷,便容易落在罪中,不能与肢体同心祈祷了。个人读经亦然,若只急于完成,什么也没读出来,如此就是得罪主。有时我们看自己只是性急,并不是罪;若是罪的话,我们就晓得基督的死算为我们的死,故此我们就已经脱离罪和它的权势。但这不是罪呀!然而,对付的方法是一样的!

如有信徒对异性产生感情,理智上知道此感情是不对的,因对方是不信的,但却深深被对方吸住,怎能舍下此爱呢?我老实相告,仍是十字架!有时未必是信与不信的缘由,而是从常识判断那感情好像不是出于神的旨意,若结合起来将来必然痛苦,于是你咬紧牙关,对付你那不应有的情感,却总是挥之不去。

从前有弟兄与一些肢体从事证道的广播剧,及后发现自己爱上了其中一位年纪较自己大的姊妹。在一般世俗人的常识来看,女人较男人易衰老,日子一久,丈夫容易对妻子生厌,但基督徒有主的爱,故能仍旧爱妻子。夫妇双方年龄相若,尚且产生这些问题,何况女的年纪比男的大呢?因此,一般人认为妻子比丈夫年长是不好的。然而,对基督徒来说,这并非是必然的。这位弟兄可能据此普通常识而认为这段感情是不当的,故奋力抵抗。无奈,他抵抗不来,觉得十分困难!后来那位姊妹找我谈论这事,他俩都不是我们教会的信徒,两人亦属不同教会。他俩后来结成夫妇,婚姻亦相当美满。

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白,若我们想与自己的感情交战,我们并不是它的对手,是不能胜过它的;若要胜过它,仍然是要将它带到十字架前,认定自己已经与主同死,是已经脱离了罪。此感情若是不对的便是罪,否则便不算为罪。若看到这段感情不对,变成了罪,就仍然是要回到十字架,认定主已经释放了我们。主死而复活,我们归入这个事实里,如同我们死而复活一样。这正如亚当堕落,我们早已归入他里面,与他一同堕落一样。亚当把我们带在一起,耶稣基督是末后的亚当,也把我们带在一起,祂的死是“死脱了罪”,或说:“祂死是向罪死了”(六10)──祂“死脱”了罪和罪的势力;至于祂的活,是向神而活。现今我们在祂里面是自由的。我们要看清楚这个事实,又凭神的话认定这是自己的事实,不单是对付罪,而是一切于我们是不对的事情,虽不是罪也同样持这种态度来对付。

上述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实在可以经历的。主留下的道,是要我们接受和相信的;主既吩咐我们如此行,必然是能实行出来的。《罗马书》告诉我们有份于主的死和主的复活,这便成为我们的基础。还有,我们得救之后,主的圣灵就进入我们里面。我们若有这样的信心,圣灵就会工作。

圣灵的内住及代求─ ─(第八章)

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死了,加上祂的复活,上文已指出这是一个极大的释放。与此同时,圣灵进到我们里面,成为我们主观和实际的释放。圣灵进来住在我们的灵里(即全人最深入,也是“真我”的部分),此部分从前被罪或肉体管理,现今圣灵进入,就把罪赶出,肉体就要退去。圣灵释放了我们,使我们脱离罪的律,这就是保罗所说:“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们,使我们脱离罪和死的律了。”(八2)

圣灵进来以后,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若随从又体贴圣灵而行,便能成就圣洁公义的生活。“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八4)我们根据基督的死和复活,在大小的事情上,决心只随从圣灵,不随从肉体,圣灵便会继续帮助我们,使基督的胜利实现在我们的生活上。

在第八章还提到另一个福气,凭圣经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有这位主,如今在天上仍是完完全全的为我们在神面前行事!有一件事我们凭圣经是清清楚楚知道的,祂是为我们祈祷!我们想到主钉十字架已是二千多年前的事,祂复活升到高天之上,似乎离我们甚远。祂真的离我们这么远么?不是的!其实神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督二千年前为我们死,如同今日为我们死一样;神虽远在高天之上,却等同在我们身边一般。不过,从另一看法,神让我们知道,今日与我们亲近并带领我们的,就是祂的圣灵。圣灵与神是合一的,与基督也是合一的;圣灵来到,等同基督来到,也等同神来到。所以圣经说:“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罗八9),又说:“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弗三17)并且《约翰一书》也提到神住在我们里面,因神的灵在我们里面。

《罗马书》第八章还提到什么福气呢?就是有一位这么相近,可以让我们跟随、倚靠并求问的!不过,我们求问时,是向神求问,而非直接向圣灵说话或求问而已。我们心里说倚靠神,也可以这么想:现今有主的圣灵,若我们愿意知道神的旨意,祂会带领和引导;我们读圣经时,祂会在我们心中教导;我们事奉,祂会作我们的力量、智慧和口才;我们需要的力量,祂会赐予和帮助,祂是不断与我们同在的。我们有这福分,是神借着圣灵来到我们当中,与我们十分亲近,让我们的生活可以有所倚靠。

年纪幼小的孩子总是依恋父母不想远离,虽跑远了,还是会跑回来。十来岁的青少年,一般还很依恋父母,思念家庭,离家后仍是想念父母的。有一位住在菲律宾南部的青年,离家到马尼拉读大学(两地相当于香港与马尼拉之间的距离)。他十分思念父母,足足哭了一年!神造人就是这样依恋父母,渐渐长大后虽没那么依恋,但仍有一份爱。小孩子对父母一定有这份依恋,否则会擅自跑开,可能遇上饥饿、疾病和种种的危险,甚至会丧命。有父母照顾的儿童,远胜无父无母的孤儿。有孤儿一生感到遗憾,觉得从未尝父爱母爱,眼看别人得到母亲温柔的爱护,便心生妒忌。有父母可倚靠的孩子是有福的,没有父母的孤儿实在有祸了!

今日主拯救我们,不会使我们成为孤儿。主耶稣在离世前的晚上对门徒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祂来”是指祂的灵要来。今日祂的灵来了,我们十分有福,因有一位如此相近的,我们可以倚靠;祂作我们的力量、帮助、引导和代祷。我们得救后,可以倚靠这位为我们死而复活,现今升到高天之上的主;同时也可以倚靠主的圣灵。

第八章十四节说:“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从另一角度看,凡是神的儿子,都会被圣灵引导。我们不必感到前途茫茫,不知如何是好,乃应相信神在冥冥中必有办法,必借着祂的灵引导我们,即便我们看不清前面如何;然而,有时神又会清晰地让我们知道祂的引导和当行的路。无论如何,圣经明说“神的灵引导”就一定有圣灵的引导!不过别以为圣灵的引导会像人向我们讲话般清楚,若有此情况,那仅属例外而已。事实上,祂多时是在我们不经不觉中引导我们。祂有时好像在提醒我们,似乎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又好像不是;祂也会用圣经的真理引导我们,让我们知道该做此事,不该做那事。有时候,祂为我们有所安排,即使我们走在其中,仍不觉祂有什么特别的引导,而事实上祂却暗暗的引导着我们。

圣灵不但作我们的引导者,又帮助我们对付仇敌。“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八13下)指出圣灵能够治死我们身体的恶行。既然神的话这么说,那就是事实,祂确能如此做!我们不要以为祂不能。我们可以倚靠祂,若不懂怎样倚靠,祂会引导我们慢慢学会的。“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八26上)我们有一个软弱真的全无办法──“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八26下)我们会软弱至不晓得当怎样祷告,但圣灵会在我们心中替我们祈祷,或许我们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圣灵替我们祈祷,是认真将心摆上,认真体贴我们。我们不晓得体贴祂,但祂体贴我们,知道我们的难处,把我们的难处看作祂的难处,以致深深叹息。圣经用“说不出来”,一方面表示那叹息之深是不能言喻的;另一方面圣灵为我们发出如此深邃的祷告,我们多时是懵然不知的!不过,有时我们是知道的,因祂跟我们联合。我们可能为着某位圣徒,某个沉沦的人或某件事情,心里有一份很深的叹息,很深的渴慕,或是一份负担,觉得很沈重,需要祷告。看来好像是我们自己心里的叹息和渴慕,其实那是因为圣灵与我们联在一起,祂的叹息在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的叹息;祂的渴慕也成为我们的渴慕。

多年前,我蒙恩初期,有一次跟一位蒙主相当使用的长者,为着某个教会某位传道人的事情祷告。祷告完毕后,这位长者向我表示,她相信主会垂听,因祂给我们一个重重祷告的负担。我记得她用的字眼是:“我们有这样的‘渴慕’。”她认为有这样的渴慕是出于主,既然是出于主的,主必会工作。

现今圣灵帮助我们,亦作我们的代祷者。有时祂甚至将祂的祷告给予我们,让我们能跟祂同心,或说受感于圣灵而祷告。我们现今追求过圣洁的生活,能追求得好,追求得成功,能过得胜利,与主的灵跟我们一起大有关系。

若以一个易于记诵的方法来分析《罗马书》,第一至三章是定罪,第三至五章是称义,第六至八章是成圣,第九至十一章是论到以色列人跟救恩的关系;第九章和第十章指出以色列人拒绝救恩被神丢弃,第十一章论到他们虽被丢弃,但最终神仍然收纳他们。

到底神如何收纳他们?现今有部分以色列人得救,保罗乃其中一员。将来主再来降临地上时,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十一25,26)表明部分以色列人是硬心的,但到了应当得救的外邦人都得救之后,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以色列人与这个救恩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弃绝救恩,但神到底要拯救他们。虽然现今只有少数以色列人得着救恩,但将来所有活在地上的以色列人都要得救。如今以色列人已回归故土,拥有独立的国家,这都是为实现圣经上指着以色列的预言作准备的。

我们是有福的,这救恩本是赐予以色列人的,但因为他们的拒绝,以致我们今日能够得着。我们可以说:在后的成了在前,在前的反倒在后。无论如何,以色列人最终都要全家得救,外邦人和以色列人要合成一个荣耀的教会,在主再来时让主大得荣耀,我们也与主同得荣耀,同得极大的快乐。因此,我们要好好等候主的降临,盼望主的再来!

近日我看报章令我想到《以西结书》三十八章所讲的“波斯人”、“古实人”和“弗人”。“弗人”又作“吕彼亚人”,就是现今的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是亲苏联的。“古实”是伊索比亚,在东非(或东北非),在新约称为“埃提阿伯”,现今已成为共产国家,是亲苏联和迫害基督徒的。现今“古实”和“弗”已是亲苏联的国家。“波斯”即伊朗,亦很有可能变成共产国家。若美国在某区动武,相信苏联会帮助波斯;波斯也曾表示会投靠苏联。倘这三国(只有波斯的情况还未明朗)有朝一日真的完全站在苏联那边,将来就要攻打以色列。

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今的世界是接近大灾难了。换句话说,主提接教会的时候近了。我们要晓得看现今的局势,要等候主来。当然,有时我们看到预言的应验,认为主再来的日子十分接近,岂料还是有相当的日子;不过,主来的日子确实很接近,以色列全家得救的日子也是十分接近了!我们要好好的寻求主,以作准备来迎见神。 ■

编者按: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二一年五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信仰的真谛



信仰的真谛

信仰的真谛

黄聿源

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他是基督。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太十六13~27)

今天一般人都不重视信仰,甚至完全没有信仰。纵然有信仰,也只是个人生活中的点缀,平时鲜少提起,简直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那些有公职尤其是从事政治的人,甚至公开表明,他们的信仰绝对不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与处理。我们正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时代,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和不可改变的;因此对于信仰,一般人就更不重视,甚至加以否定它的合理性与价值。上述的现象,在基督徒当中,也十分普遍。他们故意地将信仰和生活划分开来,以表示自己是个开明,赶得上时代的人。难道信仰真的只是生活的点缀,可有可无的吗?那么信仰对我们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基督徒的信仰是什么?

当然,广义的说,信仰可以包罗万象。一个人的政治或哲学理念,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信仰。这里我们只谈基督徒的信仰。

到底基督徒的信仰是什么呢?它可以是包括全部圣经中所启示的一切真理。这样说,对一般人或许会显得太过广泛,不够具体。从文首的经文(太十六16)可以让我们看到,基督徒的信仰,可以总括为一句话:“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意思说,基督徒的信仰,基本上是对于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信祂是神所设立之人类的救主,且是神的儿子(即神本身)。

信仰的意义

这样的一个信仰,可以只是一个信念,一种对于主耶稣的认知。然而,它是否就是这么一个信念而已?今天许多自称为信仰纯正的基督徒,也只是把上述的信仰当作是一道信条,一个信念来看待,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对于自己的生活,人生的目标等等,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们的生活,人生所追求的目的,似乎与他的信仰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完全脱节,因此与一般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从文首经文所记载的,主耶稣当时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向门徒们所说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祂绝不认为是这样的。主耶稣对于门徒们对祂的信仰的要求,绝不只是一种的信念,而是对于他们人生的每一个层面都互相有关连,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不但要他们将信仰应用在生活上,更要他们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信仰,体现信仰,并为了信仰。

如今我们要根据文首的经文从八方面来看信仰的意义。

1. 信仰不是一般人的意见和看法(太十六13~14)

当日主耶稣带着门徒们来到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是为了要查考他们对于自己的信仰。相信当日市面上流传着不少对于祂的看法和意见。有人说祂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祂是以利亚,又有人说祂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太十六14)。主先问他们一般人对于祂的看法。祂并不是要他们从中挑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最合自己心意的,或是最多人接受的来做为他们的信仰;或者要他们来进行投票,看哪一种看法得到最多的选票,就成为他们共同的信仰。

不错,今天世人都是用这种所谓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大家对于不同重大的事物的选择。然而,我们决不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决定。我们对于主耶稣基督的信仰,我们相信祂,绝不因为祂是最受欢迎的,得到最多人支持的;事实告诉我们,自始至终,真正相信主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儿子的,都是少数。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是这样。

2. 信仰是个人对于主耶稣的认识和相信(太十六15)

接着主耶稣问门徒们一个非常个人性的问题:“你们说我人子是谁?”这里告诉我们,我们的信仰是个人性的。哪怕你是千万人中的一个,你对于主耶稣的信仰,并不是因为其他人对于主耶稣的信仰,而是你个人对于主耶稣的信仰;不但如此,同时也告诉我们,信仰不是根据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而是根据你个人对于主耶稣的认识。当一个人说他相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时,他是表明他个人对于主耶稣的确知和确信,不是因为别人的意见。

这也告诉我们,我们对于主耶稣的信仰,是建立在与主之间一种个人性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别人与主的关系上,哪怕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妻儿。

3. 信仰是靠神的启示(太十六17)

对于彼得当众宣告他对于主耶稣的信仰:“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时,主耶稣除了肯定了他的信仰是正确之外,还表扬他,说他是有福的。然而,主并没有称赞彼得聪明,看法准确,而是指出,他所以会认识和相信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并不是属血肉的(指从人而来的能力)使到他有这种认识;而是因天父的启示而有的认识,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二11下)

因此我们知道,我们对于主耶稣基督的认识,必须要有神的灵的启示,并不能单靠我们在知识上对于祂的认识。只有头脑上的认识而没有真正对于主耶稣属灵的认识,并不算是我们对于主耶稣的信仰。

另一方面,若要对于主耶稣基督有真正个人的认识,并与祂建立实在属灵的关系,是要靠神的启示,是圣灵的工作。只要我们回想当初信主的情形,就能明白个中的道理。

4. 信仰是教会整体的根基(太十六18~19)

信仰虽是个人性的,但却也是整体性的。教会是一批拥有共同信仰的人所组成,他们都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那些不接受这个信仰的人,或相信别种信仰的人,都不能成为教会的一分子。因为主耶稣告诉我们,祂要将祂的教会建造在这个信仰的磐石上。因此,我们可以说教会就是那些共同信仰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之人的整体。这个信仰,决定了谁在教会之内,谁在教会之外。

另一方面,主耶稣又向门徒们表明,因彼得宣告这个信仰,这个信仰将成为教会整体的根基,同时也将成为开启神国的钥匙。这个信仰,不但决定谁在教会内,同时也决定了谁可以上天堂。由此可见,相信与不相信这个信仰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绝不是可有可无,毫不相干的一回事。

5. 信仰是降服在主的主权之下(太十六21~23)

接着主耶稣就向门徒们表示既然他们已承认祂是基督,祂就必须按着神的旨意和计划,来完成祂做为基督、做为人类的救主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就是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这是无可避免的事。然而,当彼得听到主宣布那将要发生在祂身上的事,就加以拦阻,不想主去完成天父的计划。明显地,这是十分矛盾的事,一方面相信耶稣是基督,另一方面却拦阻主去完成祂做为基督必须做的事。这也是我们常犯的毛病,一面祷告称主耶稣为“主”,同时又不肯顺服祂的旨意,遵行祂的命令。

当日主就很严厉地责备彼得,称他为“撒但”(撒但是抵挡者的意思)。信仰并不单是指我们对于主的一种信念,表明我们对祂的认识;当我们说我们相信主的时候,也表示我们对祂的信靠,并对祂的旨意和权柄的降服。当我们一面说信靠主,同时又不肯服在祂的权下,这个信仰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藐视主、羞辱主的行径。这与撒但所扮演的角色又有什么分别呢?

6. 信仰是委身于跟从主(太十六24)

主耶稣接着向门徒宣告说,若有人要跟从祂(即信靠祂),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祂。这里有三重的意思。

(1) 信靠主的人,就是委身于跟从祂的人,他人生的道路就是跟着主的脚踪而行。

(2) 一个跟从主的人,就是一个舍己的人。“舍己”即“否定自己”的意思。一般人的人生道路,都是按自己的意思,跑自己喜欢跑的道路。但一个信靠主的人,却是一个否定自我在生命中主导的地位,否定自己的主权,全心全意跟着主的脚踪行的人。

(3) 一个跟从主的人,是跟着主的脚踪的人。主的脚踪就是背十字架,就是各各他的道路。

这是每个自称信靠主之人的人生必跑道路。

7. 信仰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太十六25~26)

一个信靠主耶稣,以“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为他信仰的人,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他的人生目的又是什么?

我们看到许多基督徒能很清楚地道出他们信仰的内容,也能分辨信仰的真伪,但却看不出他们的生活与别人有何不同,人生的目的与别人有何分别。

主耶稣却不这么认为。在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祂很清楚地指出,每个信靠祂的人,他的人生与别人有迥然的不同。一方面,他人生的意义绝不是为了今生今世而活着,乃是为了永生而活。因此从属世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不懂得爱惜生命的人;但实际上,他是为了永生的福分和好处而活。

另一方面,他的价值观是属灵的,不是属世、属物质的。他明白到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他轻看今生属物质的利益,全心追求属灵、属天、永恒的福分。意思说,他将他的生命完全投资在信仰上,信仰成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一切。

8. 信仰是永恒的保障(太十六27)

主耶稣在结束这段谈话时,提出一个很严肃的保证。祂说:“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这句话有两重的意思。当我们相信主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时,祂是否真的像我们所相信的,是基督,是我们的救主,是神的儿子,有荣耀的权柄,有审判和赏赐的权能?我们的信仰,不但要与我们各人的生活相称才有意义;正如上文所讲的各点,我们信仰所表明的,也必须与事实相符。将来我们必亲眼看到主在父神的荣耀中降临;我们也在祂的台前显露,接受祂的审判,得着祂的赏赐(太十六27,林后五10)。

总结

基督徒不单是有信仰的人,我们的信仰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与我们人生的每一部分都有关系,我们在世上的生活是要照着我们信仰,并为着我们的信仰而活。这样的信仰,才有真正的意义。你的信仰有意义吗?

access_level: 
0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圣经中芸芸的见证人,他们因信所走过的路,留下了美好的足迹,使后来的人看到了这信仰的路是何等真实可靠。一个真正倚靠、信服神的人,必然忠心地走在其中,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仍坚定不移地凭着信心往前行,虽未得着所应许的,却在所经历的事上印证了神是诚信真实的,他们的见证也蒙了神的喜悦。信仰是人类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促成了前行的方向,追寻的目标与理想;因此,正确和稳固的信仰基础非常重要,信仰的根基必需植根于那位创造者的真理之中,如巍峨大树深深札根于大地之上,纵然暴风来到仍能屹立不倒。这期的首文— —信仰的真谛,作者细腻的分享,帮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正确的信仰能带给相信的人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方向。先知耶利米说:“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十七7)但愿你成为有福的人,在这信仰的道上,活出美好的见证来。

新约综论之《罗马书》— —成圣一文中,作者论到成圣的追求时指出,蒙恩得救的人,是已经脱离罪和罪的权势,从基督的死和复活中得了释放。主既为信靠祂的人成就了救恩,我们就当遵祂的吩咐而行,随从并体贴圣灵的引导,活出圣洁公义的生活。信徒应当信任主,有盼望从祂而来,因祂是那位使人有盼望的,在祂那里有丰盛的恩典,就如先知弥迦所说:“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弥七7)至于那些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的,我们要远离,他们既轻看神的仆人,把神的话听听说说,至终神所命定的灾祸必速速临到他们的身上。

另一方面,在属灵追求的道路上,有些信徒会有错误的观念,不明白神作事的原则,以为信靠主就必凡事顺利,没有苦难与危险。阅读告诉耶稣这文章,从拉撒路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纵使主所爱的人也难免面对疾病和痛苦,我们要学习如何把需要带到主那里,交托祂、倚靠祂,那我们必能住在全能者的荫下,蒙祂的保守与看顾,祂也必按祂美善的旨意成全我们所求的。而从最后一篇的分享— —主恩数算不尽,姐妹的见证给我们很大的激励,看到她如何抓住主的应许,在属灵生命成长的道路上,靠着主的恩典,克服重重的困难,不抱怨,不放弃,且凡事感恩,见证这信仰的真实。为此,我们感谢赞美主,并愿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祂。阿们!

access_level: 
0

主是我们的王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29 09:49
圣经 经节: 
约18:28-38
access_level: 
0

知道善而不去行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29 09:52
圣经 经节: 
雅4:13-17;雅5:7-11
access_level: 
0

表明主的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22 21:12
圣经 经节: 
林前11:23-29; 林前10:16-17
access_level: 
0

与神相会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22 21:14
圣经 经节: 
出29:42-46;约一1:5-6
access_level: 
0

神借爱子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15 22:24
圣经 经节: 
诗20:1-9
access_level: 
0

服事神家中的人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5-15 22:27
圣经 经节: 
弗2:19-22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