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坦然进到神前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6-12 21:36
圣经 经节: 
来10:19-20
access_level: 
0

耶稣受试探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6-12 21:38
圣经 经节: 
太4:1-13
access_level: 
0

更美的祭物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6-05 09:05
圣经 经节: 
诗40:6-8;来10:5-18
access_level: 
0

勿论断人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6-05 09:08
圣经 经节: 
罗2:1-5
access_level: 
0

使人得安慰的福音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2-06-05 09:12
圣经 经节: 
伯5:7
access_level: 
0

齐当俯伏拜




齐当俯伏拜

齐当俯伏拜

沈清才

齐当俯伏拜,荣耀大君王!

主权力仁慈,须同心颂扬!

主亘古如盾牌,护我免灾害,

荣光罩若宫闱,颂声环如带。

圣诗作家罗伯特.格兰特(Robert Grant) 是在研读了《诗篇》104篇之后写下了圣诗“齐当俯伏拜 O Worship the King”;歌词充满敬拜之意。

1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大,

你以尊荣威严为衣服;

2 披上亮光,如披外袍;

铺张穹苍,如铺幔子;

3 在水中立楼阁的栋梁,

用云彩为车辇,借着风的翅膀而行;

4 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5 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诗104:1-5)

罗伯特将万王之王的伟大与英国皇室的威严作比较。《诗篇》104:1论到神说:“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大,你以尊荣威严为衣服”,在第2和第3节补充说:神“披上亮光,如披外袍”和“用云彩为车辇”,而第5节则提醒我们:神“将地立在根基上”。

所有的创造皆反映神的伟大!在《诗篇》104:24节宣告说:“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第31节说:“愿耶和华的荣耀存到永远”。

文首圣诗“齐当俯伏拜”的歌词根据了《诗篇》104篇的意境——神以创造的荣耀为衣袍——然后加以阐述,而诗歌的第4节提到人出于尘土,则取自《诗篇》103:14,提醒我们人被创造的起源。

敬拜是什么?

敬拜是当一个人从神那里白白地得到自觉不配得的祝福、而从心里向神发出感激和喜乐的回应,并为着祂已经完成和继续为我们而作的一切,献上祂应得的尊荣、崇拜、赞美和感恩。我们透过唱圣诗、述说神的属性和作为来表达我们对神的称颂和感恩,就是敬拜神。

“敬拜”一词也许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意象,简单来说,敬拜是宣告神是配得的,而“敬拜”一词源自一个意为“配得敬拜”的古英文字 (worthship),因此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敬拜神不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而是向神献上祂应得的尊荣,承认祂是配受敬拜、以及祂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和要求。

敬拜万王之王的意思

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3:3指出基督徒信仰的三个特征:“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里夸口,不靠肉体的。”保罗把真信徒的第一个特征定义为“以神的灵敬拜”,因此,在灵里敬拜神,并在基督里喜乐,是基督徒生命的真特质。

你是否按着你该作的来敬拜神,确认祂和讨祂喜悦?

作神子民一起敬拜神的福分

冠病大流行的来袭,使我们需要改变到教会的实践,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也一样,在疫情不同的阶段,教会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感谢神,不单因为祂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家庭,也为着祂在过去的两年多来供应我们所需的科技,使我们继续得到属灵的喂养。

我们必须感谢神,因新加坡的冠病疫情已大大改善,大部分跟教会有关的限制已取消,可以举行实体的崇拜及其他聚会,神的子民终于能够聚集在神的殿来敬拜祂,这是何等的福分!

虽然我们当中有些人也许因为医疗或其他原因,需要继续上线参加崇拜,但其余的人理当享受在教会一同敬拜神的荣幸和权利。

教会和出席教会聚会的重要

圣经对出席和积极参与教会有什么教导?首先,《马太福音》16:18提醒我们,教会是神的构思和祂对我们的计划:“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教会是现今神成就祂在地上的工作的途径。

从《使徒行传》的记载,以及保罗、彼得和约翰的书信,可以清楚看见今天神的工作是通过教会来成就的。如果你检视神用来形容祂的教会的词汇,你便会明白教会对祂是何等重要——基督的新妇、神的家、基督的身体、神的殿。因此,既然教会是神的计划,所有信徒必须把教会视为生活的优先次序之首。

第二,《希伯来书》10:25吩咐我们“不可停止聚会,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这节和其他经文清楚教导我们要参与教会,神希望祂的子民积极地参与教会。新约所有的记载,早自初期教会,都教导有关参与地方教会的重要性。

第三,教会是教导神的话语的地方,使信徒的灵命能够成长。教会事工的重点是清楚和忠心地教导神的话语,带领信徒在属灵上日趋成熟。《彼得前书》2:2劝勉刚信主的信徒“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而《以弗所书》4:14说:“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第四,教会是神让信徒运用他们的属灵恩赐的地方,固定地参加教会的聚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信徒可以实践他们从神领受的属灵恩赐,而他们实在应该这样做。

《罗马书》12:3-8:“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作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干甘心。”

我们应当谨记一切的属灵恩赐都是从神而来,祂的计划是让信徒运用他们的属灵恩赐来投入教会的生活。

第五,神的子民是在教会里与其他信徒联系起来,教会是一个“彼此”相交的社群,我们不应作独行侠,反而应该彼此相爱、互相劝慰、以恩慈相待、彼此原谅和互相代祷。

《罗马书》13:8“惟有彼此相爱...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帖撒罗尼迦前书》4:18“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以弗所书》4:32“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这些及其他圣经里的劝诫都提醒我们彼此相交的重要性。

《提多书》2:1-8指出,信徒在教会里可以找到成熟和敬虔的良师:“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又劝少年人要谨守。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

第六,教会是神的工具,借着教会来接触人和传福音,教会也是神喂养和装备祂的子民去传福音、外展和宣教的地方。《使徒行传》为我们记录了初期教会的成长,以及个人布道、外展和宣教的工作。在今天的情况来说,外展是透过教会来完成的,圣经明显指出,地方教会是神的子民受装备和训练的地方,目的是为基督接触未信主的人,而信徒是透过积极参与教会而被训练和预备来服事神。

最后,神的设计是由祂的教会来完成大使命,使人作门徒。

《马太福音》28: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们的主把大使命留给祂在地上的教会,基督的计划从来不是由人单独来进行的,而是托付给教会,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参与其中。

总结

神的话语教导我们积极参与地方教会的重要性,出席和积极参与教会必须是每一个信徒优先要做的事。我们若不参与实体聚会或不积极参与教会生活,便会失去神赐予祂教会的福分。

圣经 经节: 
诗104:1-5
access_level: 
0

主恩数算不尽



主恩数算不尽

见证篇

主恩数算不尽

谢明霞

我是在1976年来到基督渔人团契,至今已超过四十年。如果要数算神在我身上的恩惠,真是数不清,也说不完。我一生的经历,无论是好是坏,是苦是乐,都是我要感恩的。

这四十多年来,除了出国旅行,一次重病在家休养外,神让我每个主日都能来参加掰饼聚会,来敬拜祂,这是神赐给我的恩典,我要感谢祂!记得初来教会时,我家人是多么地不高兴。为表示自己对信仰的决心,我曾求神赐给我每个主日都能有健康的身体。主真是奇妙又信实,到如今一个星期内我都常会生病,但除了主日就没事!父母亲渐渐地也不反对我来教会,甚至我稍微迟起床,他们还会来敲我房门叫醒我,怕我聚会迟到呢!

我从不停止聚会,从听道中,我总是会听到神向我说话。我听明白了,就回应神,照着祂所说的去做,这使得我的属灵生命逐渐地成长。但是,我也曾有过灵性低落的时候,在主日都不想去聚会。我是知道我不能够停止聚会,因为一旦停止不去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接下来就越来越不想去了。因此,我每次都逼自己去聚会。但是我瞒得了别人,却骗不了主。往往主就是借着讲员的一句话重重地敲醒我,而另一个主日,主又有另一句带着能力的话来激动我的心,这位爱我的主就是这么奇妙地用祂的话天天保守着我,使我不至成为迷失的羊。

在我二十五岁那年,我得了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要打一次针,后来是打两次。如果你问我:打针会痛吗?我不敢说。想想我们的主为了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你说:主会痛吗?

四十多年的糖尿病损坏了我的双眼,如果不是神及时的挽救,我早已瞎眼。我一只耳朵也听不见,头脑的平衡系统也不好,使我常常头晕,走起路来还歪歪斜斜的,有时还不稳,很容易就跌倒。我目前是末期肾衰竭病人,就快要接受洗肾了。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谢主,因为我还能自由走动,我的生活起居还能自理,我又能读圣经;我珍惜,我把握每个主日能去教会与弟兄姐妹一起敬拜主。我为此感恩不尽。

想起这些年来的事奉,也是充满主的恩典。我当过儿童主日学老师,向孩子们讲圣经故事。教会中不少的大朋友曾经是我的主日学学生,也都听过我讲的故事!我也参与《看哪》抄写讲道录音信息的工作。这些事奉都不是短期性,而是几十年的时光。我曾经是个小学华文老师,教了三十六年书,因健康状况就申请提早退休。当在学校教书时,回家后要备课改卷,在我父母亲生病期间,虽然有帮佣,但仍然要亲自照顾双亲及处理一些家务事。我非常感谢主,让我在百忙中仍然能服事主。主总是能为我预备时间来事奉,即使只有半小时,我也能把半篇讲道信息抄写下来,所谓积少成多,神的工作总有一天会完成。

在文字事奉中,我也遇过困难。有一次,我的手指头因关节炎发作,痛得我无法握笔写字,可是我又得继续地写,怎么办呢?后来,我发现一个奇怪又难看的握笔法,居然让我能写但不觉得痛。这握笔法就是像拿扫把一样,我是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写,学校的本子及讲道信息的抄稿工作,我仍然可以完成!感谢主啊!

总之,事奉要坚持,有困难就找主耶稣,不必忧虑,主必为我们解决——“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若我们缺少恩赐,就求主耶稣,祂必赐我们足够恩赐(参雅一5)。另外,事奉要趁年轻,把我们最好的一切献给神,不要再等待。尽管有多大的拦阻,只要我们肯为主,有这份心,主必开路。而我们所付出的辛劳,主必看见并记住。

我也提醒自己,事奉固然重要,但神托付我们在地上的工作也不可忽略。我告诉自己要认真勤奋,不可偷懒,这是为神而做,不是做给人看;也不是为了高抬自己,而是让自己有好表现时,就将荣耀归给神。我们更不可以因自己的不尽责,而让别人有了机会羞辱主的名。我们平日的行事为人,圣经都有清楚的教导,只要我们多读圣经,又去遵行,不但对自己有益,也能荣神益人!

《玛拉基书》三章十节:“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我试过了,神的话语和应许,的的确确是真的!神从来没亏待我,反而,祂赐给我的福气是多而又多,而且满溢!神的恩典真是数算不尽啊!■

access_level: 
0

住在全能者的荫下



住在全能者的荫下

住在全能者的荫下

黄聿源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我要论到耶和华说:“他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诗九十一1~2)

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我就要搭救他;因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诗九十一14~16)

二十一世纪是个恐怖世纪。自从九一一事件以来,恐怖袭击层出不穷;沙斯、禽流感、瘟疫、地震、台风、海啸、飓风等天灾人祸接二连三的发生,令人感觉到很没有平安!但主耶稣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约十四27)主也说:“……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那么,究竟我们基督徒是如何的有平安?

每当我们遇到难处时,都会懂得祷告求主帮助;而从一些基督徒的传记里面,看到他们在遭遇危难时特别经历主的眷顾,让我们十分羡慕,盼望也一样能够经历他们所经历的。

最近有一位初信的弟兄因病入院,他告诉我他有祷告求主帮助,但主似乎没有听他的祷告。这是否代表只有某些人才能经历到主的帮助,拥有真正的平安呢?有的人到了有危急的时候才来紧张求助,我们就会笑他“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或许不少基督徒也是如此,把主的帮助看成是随时需要就随时取得,好像把银钱投进贩卖机里面,要喝“可口可乐”,一按键饮料就会出来,如果不出来,就生气地用脚踢那副机器。又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祷告没有什么果效,某某人为他祷告就会比较有果效,正如天主教教徒觉得向马利亚祷告比较有果效,因为她是主耶稣的母亲。

究竟要能经历主的帮助或眷顾的秘诀在哪里?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实际经历主的保守眷顾呢?

住在全能者的荫下的人

诗篇九十一篇第一节说,“住在全能者的荫下”的人,让我们想到有如小鸡在母鸡翅膀下被保护一般。这句话让我们明白,若住在全能者的荫下,就会得到眷顾。“住在”就是每时每刻都在,所以并不是在危难时才呼求主的护庇,而是因住在全能者的荫下,就经常地、不断地经历主的眷顾。原来要经历主随时的帮助,秘诀就是住在全能者的荫下,不要离开;若是脱离全能者的荫下,当遇到危险时才求救,就会觉得没有安全,似乎得不到帮助了。所以最安全、最蒙神保守的就是每时每刻在全能者的荫下!“住在全能者的荫下”的人,他是把神看为他的避难所、他的山寨、他的神、他的倚靠;所以他是天天都住在避难所里面,天天都经历主的保守,时时心里都有平安。

“住在全能者的荫下”的人,也就是那些“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人。至高者就是我们的神,隐密处就是指神的所在处。神是隐密的神,主耶稣在论到祷告的时候,提到我们祷告是要祷告在暗中的父,祂在暗中察看。这个“暗”不是指黑暗,而是隐密(secret)的意思。由王明道先生所翻译的《隐密处的灵交》这本书,讲的就是有关与神灵交的情形。经常与隐密处的神灵交的,就是与神保持着亲密关系的,这个人就是得神不断的保守眷顾的人了。

通常小鸡都会在母鸡的身旁,与母鸡保持近距离,因为什么时候老鹰一来,小鸡就可以立刻跑到母鸡的翅膀荫下,就十分的安全了。原来要得神的眷顾不是等到患难危急来到的时候呼求祂,而是要经常或每天与神亲近,与神保持不间断的关系,这样的人的生活是非常有平安,他与神保持近距离关系,就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是常常祷告在暗中的父,是与主灵交的人。他就在神的光中、神的荫下,十分安全。若我们细读这诗篇的第二至第十三节,就可以看出诗人是以他倚靠神、以神为避难所的亲身经历来见证并勉励我们读经的人:一个亲近神的人是何等的有安全、有平安!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人

诗人在最后的三节(14~16节)就从个人见证的说法转为用“神说”,意思就是以神祂自己的话语及应许来作保证——住在全能者荫下的真是有平安!因此整首诗篇,诗人自己先作见证,之后再以神的话来教导我们,让我们明白那些以至高者隐密处为居所的是怎样的人,而这样的人,神又是会怎样的对他,使他有平安。他们是:

(1) 专心爱神的人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是那些专心爱神的人。“爱”在新译本是译作“恋慕”,就是那一些恋慕神的人,而这些人,神要搭救他,救他脱离危险。

(2) 认识、倚靠神的人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是那些知道神的名、认识神、倚靠神的人。这些人,神要把他们“安置在高处”。或许住在新加坡的人不大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美国发生风灾时,低洼处都会淹水,逃生的都不会跑去海边而是逃往高处去,因为在高处那里有安全,就算洪水泛滥也不会危险;因此高处是指安全的地方。神把那些认识祂、倚靠祂的人安置在安全的地方。

(3) 常祷告神的人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就是那些常祷告神的人。而这些常祷告神的人,神就应允他们所求的。

神应允他们的祷告

原来,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人之所以安全,是因为有神搭救他们,有神把他们安置在高处,以及有神应允他们的祷告。那么,主又是怎样应允这些常亲近祂、祷告祂的人呢?诗人也从四方面告诉我们:

(1) 主要与他同在

那些常常祷告的人,在急难中,主要与他同在。这里不是说在急难中要祷告,求主同在,因为许多时候,平时不祷告的人到了急难时也会忘记祷告;而那些常常祷告的人,在急难的时候是自然不会紧张,不会害怕的,因为他深知,有主与他同在,正如沙得拉、米煞、亚伯尼哥在火窑中,有主同在一样(但三25)。

(2) 主要使他尊贵

那些常常祷告的人,主要搭救他,使他尊贵。“使尊贵”就是不致受羞辱的意思。我们往往在犯罪或处事不当时就会蒙受羞辱,如果我们不要受羞辱,就要常常祷告,主必保守我们不犯罪,并懂得如何处事,就不致招受羞辱了。

(3) 主要使他足享长寿

那些常常祷告的人,主要使他足享长寿。“足享长寿”不是祈求长寿的意思,因为长寿不是求来的。若我们常常祷告倚靠主,主就保守我们免去许多灾祸,那么我们就享足神所给予我们的寿命了。

(4) 主要将救恩显明给他

那些常常祷告的人,主要将祂的救恩显明给他。这里的“救恩”包括了灵魂的得救、生活方面的得救以及属灵方面的得胜。主不但拯救我们的灵魂,祂也应许现在及将来都要救我们(林后一10),祂应许救我们脱离凶恶,正如主耶稣教导我们要祷告求神救我们脱离凶恶,脱离那恶者(太六13);这就是属灵方面的拯救。基督徒不是单单“欣赏”这样的一个应许——有神的救恩显明,而是可以去经历这个宝贵的应许。

1. 生活方面的拯救

曾有一个渔夫讲述他自己如何经历神在急难中拯救他的性命。他是香港的一位水上人家,长期生活工作都在船上,有一次遇到大风,他的船被大风浪打翻,甚至淹盖。渔夫形容他当时就好像约拿在鱼腹中的感觉。后来,他被大浪抛起,就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抓到一样东西,他当时就把腰带脱下,把自己绑在这东西上,然后他就晕过去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是高高的绑在一个石柱上。他知道这是神的拯救,不然他不会活下来。

有一个姐妹驾车的时候睡着了,结果整辆车撞进货车底下,整个车顶都飞了出来,但她只受了轻伤!她见证说感谢主让她当时驾车睡着了,否则她就没命了。对她来说,驾车睡觉也有神的恩典!主的拯救是很奇妙的,基督徒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2. 属灵方面的拯救

在属灵生活方面,我们也常常经历神的救恩显明在我们身上,例如当我们落在各样试探中,就经历主的拯救,以致我们不被试探所胜。

基督徒也有可能面对邪灵的攻击,主也必拯救我们。或许我们较少觉察到有这方面的需要,但在那一些拜偶像兴盛的国家如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方,常有宣教士经历主拯救他们脱离邪灵的攻击。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主这方面的拯救是多么的重要。我的母亲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母亲以前在橡胶园做割橡胶工人,清晨四点就要进去橡胶林割橡胶。当时割橡胶的人常碰到两个危险:第一就是会遇到老虎,常有人给老虎吃掉;第二就是会遇到邪灵攻击,有时连性命都保不住。邪灵会使他们在橡胶园里迷路走不出来,之后就给老虎吃掉或是饿死在树林中。我的母亲就有一次忽然觉得耳朵好像有东西塞住,神志开始模糊,使她一直无法走出橡胶园,她赶快跪下祷告,不久她就清醒过来,走出了橡胶园回家。许多时候,我们把一些邪灵或有关邪术的事当作是故事听听,其实这些是属灵界的事实。属主的人,我们可以仰赖主多方面的救恩显明在我们身上。

我们若常常活在神的面前,就是在全能者的荫下,我们就不用害怕任何的灾祸或魔鬼的攻击。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若我们不活在神的面前,就是离开神,那么我们就处在最危险的处境,不可能有平安。所以这不是信心大小的问题,而是在乎我们与神的关系如何。在经文“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的“必”字,是告诉我们可以不必挂虑,我们必定有平安的。我们所要挂虑的,是我们有没有活在主的面前,与祂保持亲密的关系!

总的来说,一个亲近主的人,就是一个常与主灵交的人,他必然可以经常经历主的搭救,有主的同在以及主的帮助。这样的人就是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人,圣经说,他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是十分平安的人!■

access_level: 
0

告诉耶稣



告诉耶稣

告诉耶稣

陈建城

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十一3)

每当我念拉撒路的故事时,总是很羡慕这一家人,因为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都很爱主,并且也是主所爱的。当然,主耶稣爱世人,甚至爱祂的仇敌。但这一家人与主的“爱”,显示他们与主有特殊的关系和交情。我想一个基督徒家庭的每个成员,若都是这么爱主并为主所爱,该是多么理想的家庭!

虽然如此,一个爱主并为主所爱的人,并不意味他必定凡事顺利,没有苦难、灾祸或危险。一般信徒之所以会有这种观念,乃是由于误解圣经,或是凭自己的意念解释圣经的结果。拉撒路的故事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个爱主并为主所爱的人仍然“病”了,并且不是一种普通的病,而是一种严重的病。圣经学者告诉我们,原文的“病”字,是指一种致命的病,有似今天的癌症一样。主在每个属于祂的人身上,都有祂自己美好的旨意。有时疾病、苦难、灾祸临到一个属主的人身上,也许是主的管教,也可能是一种试炼,最终的目的“乃是为神的荣耀”。

当拉撒路的病情每况愈下的时候,他的两个姐姐便打发人去告诉耶稣。这时耶稣在北部约但河外的伯大尼(约一28;十40),而拉撒路一家却是住在南部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约十一1,18)。两地的距离,约有四天的路程。

马大和马利亚老远的打发人告诉主耶稣一个消息:“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这个消息是满有意思的:

(1) 这虽然是一个消息,但同时也是一个祈求、盼望。若这两姐妹老远的打发人去见耶稣,目的只是告诉祂一个消息,则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当这两姐妹托人通知主耶稣拉撒路病了,她们对主有一个祈求或盼望,盼望她们的兄弟拉撒路能得医治。她们深知主的权能,主可以在祂所在的地方,凭一句话,就使拉撒路得医治。

(2) 她们对主的祈求或盼望的根据,不是她们两姐妹对主的爱,也不是拉撒路对主的爱,而是主对拉撒路的爱——这是极有智慧的祈求!因为人对主的爱,不但时冷时热,且常带着自私的成分;就算是真挚纯洁的爱,也不能因此在主面前“求功”,更无法与主对我们的爱相比。主对我们的爱,何等长阔高深,又何等无微不至。人到主面前,毫无是处,惟一的根据就是主自己的大爱与怜悯。马大和马利亚深深地认识了这一点。

(3) 她们只是把拉撒路病了的消息告诉主。换句话说,她们把她们的需要简单地告诉主,并交托给主,然后让主自己决定应当怎样行。她们并没有求主赶快下到她们那里,或是就在祂所在的地方,为拉撒路行一个神迹,好让拉撒路得医治。我们的困难是:我们不但把我们的需要告诉主,同时常吩咐甚至“教导”主应当怎样行!我们的愚昧,常使我们以为我们比主更有智慧!

在拉撒路病了的这件事上,马大和马利亚晓得怎样将她们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诗三十七5)有一首诗歌《告诉耶稣》(圣诗487首),其内容正好反映马大和马利亚的信靠:

~在你心中若有世间忧虑,你当告诉耶稣……,

~在你心中若有何等悲哀,你当告诉耶稣……,

~在你心中若有含泪痛苦,你当告诉耶稣……,

~在你心中若有诸般罪恶,你当告诉耶稣……,

~在你心中若有惧怕缠绕,你当告诉耶稣……,

~在你心中若有明日忧虑,你当告诉耶稣……,

~耶稣实在有慈爱,你不必疑惑,

 你也不必惧怕,你当快告诉耶稣。~

婴孩的哭声,常惊动父母的心。羊的呼声,岂不更震撼“好牧人”的心?■

access_level: 
0

听你的话却不去行



听你的话却不去行

听你的话却不去行

王明道

“人子啊!你本国的子民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你。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吧!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结三十三30~33)

少到礼拜堂或不到礼拜堂去聚会的基督徒,是被大家公认为冷淡退后的人。这种判断虽然不能说一点没有错误,但大多数的情形确是这样。一个信徒不常聚会,如果不是因为身体患病,或职业的拘束,或有其它万不得已的情形,那就一定是因为他贪爱世界,顾不得亲近神,或犯了什么罪,不敢见神,不敢见人。反过来说,凡勤到礼拜堂去聚会的信徒一定都是热心虔诚的人了。这种判断在大多数的信徒心中是认为像上面的那种判断一样的准确,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说,这种判断在一部分信徒身上是真确的,同时在另外许多信徒身上是完全错误的。不但在今日的教会中是如此,在古时以色列民中也是这样。在上面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神怎样对祂的仆人以西结述说以色列人怎样殷勤聚会,怎样喜欢听先知讲论神的道,他们“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以西结。他们必是称赞以西结怎样会讲道,用的比喻怎样恰当,说的话怎样流畅。他们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吧,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这足可证明他们是那样喜欢听神的话,热心事奉神。他们不但这样说,而且也真来到先知这里。“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们来到先知面前坐下,不但少数的人来,而且来的很多。他们都来坐在先知面前听道。他们看着都像神的好子民。不过“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上面所叙述的情形都很好,都很使我们羡慕,这两句话却使我们感到一些失望。还有呢:“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坏了!坏了!殷勤聚会热心听道的人们,里面原来竟是这种情形啊!下面还有话呢:“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追随财利”并未曾将神放在心中的百姓欢喜听道,并不是因为愿意听神的话好照着去行,乃是因为看先知如同“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道不是为心灵,更不是为生活,乃是为“耳朵”。他们来听道是因为以西结的比喻恰当,以西结的措词得体,以西结的言语流畅,以西结的表情动人。他们怎样喜欢听“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也这样喜欢听以西结讲“耶和华的话”。这样的百姓听了先知的话却不去行,不但不足惊奇,而且正是我们早就可以料到的。听道是为耳朵不是为生活的人,听了道以后生活当然不会有什么改变与进步。不过这些人听道也不算白听,至少他们的耳朵总快活了一些时候,此外他们也可以对别人表示一下他们常去听先知讲道,用这件事在人面前自豪。不过他们却也因此惹了一个大祸──“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所说的快要应验”,所说的什么快要应验呢?容我们往上多读几节──

“你要对他们这样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在荒场中的必倒在刀下;在田野间的必交给野兽吞吃;在保障和洞里的必遭瘟疫而死。我必使这地荒凉,令人惊骇;他因势力而有的骄傲,也必止息。以色列的山都必荒凉,无人经过。我因他们所行一切可憎的事使地荒凉,令人惊骇。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三十三27~29)。

神借着先知说这些降灾祸的话,不是为要叫这些话应验,乃是为要叫它们不应验。祂满心希望以色列人听了先知的话,心中受警教,速速悔改,这样,祂便使祂所说降灾祸的话落空,如同祂待尼尼微人一样。如果以色列人诚心实意来听以西结讲道,不但听,而且竭力遵行,神一定不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可惜他们虽然殷勤到先知面前聚会,也乐意听先知讲道,但他们只是听,却不照所听的去行,以致耶和华所说要降灾祸的话到底临到了他们身上。抱着听唱歌和奏乐的态度来听道,究竟有什么益处呢?

以色列人的景况处处可作今日信徒的写照,在这一件事上又何能例外。今日常去聚会欢喜听道的信徒中,何尝不是有许多人与那些“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的以色列民一样。他们“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某某讲道的人怎样会讲道,讲得怎样清楚。他们彼此招呼说,“来啊,我们去听道吧,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了。他们坐在礼拜堂中真像极虔诚的圣徒。但他们听道以后,生活并没有少许的改变。讲道的人所斥责的罪恶,他们并没有离弃;讲道的人所传述的教训,他们也没有遵行。说谎的仍然说谎,嫉妒的仍然嫉妒,自私的照常自私,贪财的照常贪财。聚会的时候他们像天使那样圣洁,在日常的生活里他们竟会像魔鬼那样邪恶。在礼拜堂中是一种样式,到了社会中家庭里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式。聚会是聚会,作人是作人,听道是听道,生活是生活。这种人聚会根本就不是为敬拜神。他们听道也不是为学习怎样讨神的喜悦,怎样遵行神的旨意。他们聚会不过是因为这是一种规矩,一种习惯,因为一个基督徒不去聚会叫别人看着不好,显得自己不热心。他们喜欢听道,不过是因为讲道的人讲得动听,讲得有兴味,可以叫他们的耳朵满足。或是因着听道可以增长一些圣经中的知识,多明白一些属灵的真理,除了满足自己属灵的求知欲以外,还可以对别人讲一讲自己所得着的,借此显明自己是虔诚热心明白真理的基督徒。这种信徒聚会听道,完全像听唱歌奏乐一样,讲道的人讲得好听,就多听一些,讲得不太好,就少听一些,讲得没有意思,就不去听。一个人听了奏乐唱歌以后,在他的人生里怎样不受什么影响,这种信徒聚会听道的效果也是如此。神借着先知告诉我们,古时以色列人聚会听道,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也告诉我们,今日殷勤聚会欢喜听道的信徒中间,一大半也是如此。明白了这种情形,你便可以晓得平常我们所说“殷勤聚会欢喜听道的人一定是虔诚热心的基督徒”,这句话是靠不住的了。

我们要问,这种聚会听道有没有益处呢?没有。没有益处,只有害处。这种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这种听道不但不能使他们得着神所赐的福,只能使他们多受神的咒诅,多遭一些祸患,正像古时候那些“口里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的以色列人一样。

说起来真可叹!岂止听道的人中有许多是这样的呢,讲道的人中何尝不是有许多也是这样呢?“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弥三11)。这种情形古时怎样普遍在以色列民中间,今日也照样普遍在教会里面。不讲神的真道,只讲一些属世界的学理,引人走入迷途的那些假师傅,根本就不必提;就是那些自称是传真福音的,自称是信仰纯正的传道人,有几个人真是心目中不注重自己的名利,不讨人的喜悦,将神要他们传的话语不折不扣的都传述出来的呢?许多讲道的人是为金钱讲道,为饭碗讲道,为名誉讲道。这样讲道的人当然不敢忠心传达神的信息,不敢斥责众人的罪恶,不敢宣布神的咒诅。他们只能作几篇唱歌式的讲道,奏乐式的讲道,叫群众的耳朵快活快活;再好一点的作几篇授课式的讲道,叫众人的知识增多一些。还有几个讲道的人和别人有些过不去,或受过别人的欺负,或与别人分赃不均,便借着讲道为名,肆口谩骂,出出胸中的闷气。因为他们存心不正,所作的工也是凭着血气,当然不会使人得什么益处。真能像古时的先知那样,“借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的讲道人有几个呢?

“口里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听神的话却不去行”的信徒们,你们应当急速悔改,免得神的咒诅临到你们身上。“为雇价施训诲,为银钱行占卜”的传道人,你们也当急速悔改,免得你们受更重的刑罚。■

编者按:承蒙香港灵石出版社提供文稿让本刊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