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耶稣基督是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30 21:06
圣经 经节: 
林后4:3-6
access_level: 
0

主若今日来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30 21:37
access_level: 
0

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23 21:32
圣经 经节: 
来2:9-18
access_level: 
0

不凭眼见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23 21:34
圣经 经节: 
太9:27-34
access_level: 
0

要为永生作预备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16 21:42
圣经 经节: 
路16:1-13
access_level: 
0

主怜悯的心肠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16 21:40
圣经 经节: 
太9:35-36
access_level: 
0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何丽芳口述·蔡冯宜芬代笔

我于一九三二年在马来西亚出生,家里四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由于父亲认为女生无需受教育,所以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校读书,父亲只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在家教我读书识字,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在我十岁的时候,父亲过世,我就跟随母亲来新加坡,在一家烟草工厂做工,当时我的二姐已经跟一个新加坡公民结婚并在这里安顿下来。

我二十八岁时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大女儿,隔了四年,小女儿便出生了。当大女儿约三岁时,我把她送到家附近的教会开办的豆豆班,后来她继续在那儿的幼儿园上课,直到上小学。

父亲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常叮嘱我们兄弟姐妹不要去任何基督教教会,因为他认为任何人一靠近信耶稣的人,最终都会被拉去作基督教徒。我为了证明他的看法是错的,就故意带大女儿去教会学校读书,有时还一起参加主日的聚会和活动。我当时是认为,只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但我就不同,我会抗拒别人的劝说,不会轻易相信任何宗教。我就是常以自己的所谓意志刚强自夸,虽然参加教会活动多年,仍然不为所动!

一九七九年,母亲因严重背痛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透过一位护士的见证分享,接受了耶稣为她个人的救主。她回家后,就告诉家人她不再拜偶像了,我取笑她太天真,这样容易便改变自己的信仰。神虽然多次让我听过关于主耶稣基督的事,但我还是继续的拒绝这位主。

自从母亲信主后,她常跟我们提说带她去教会,只是我们都没有人肯帮她。由于二姐是罗马天主教徒,母亲当时也不清楚分别在哪里,就叫二姐带她去她的教堂。后来二姐就告诉母亲说她的教堂有很多礼仪,像这样的老人家很难跟着做的,所以拒绝带母亲去她的天主教堂。现在回想起来,二姐的拒绝实在是神特别的眷佑。由于母亲一直不停向我们提出要去教会,我就去请了我女儿读书的那间教会的牧师来看她。这牧师来向母亲分享神的话,帮助母亲确定救恩,之后母亲就一直去这间教会聚会,直到主接她回天家。那时母亲是跟我的哥哥嫂嫂同住,哥哥嫂嫂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基于经济的考量,再加上他们认为基督教的丧礼比起其他丧礼是既简单又省钱,所以在母亲信主的事情上,他们没有任何的反对。我实在也看见,神为母亲的信主铺好了路,不必面对家人的反对。

母亲于一九八三年离世回天家,她的丧礼的安排,如会场的布置,聚会时唱的诗歌,都让我对基督徒所办的丧礼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它既不花费,也没有许多繁文缛节。在丧礼上,我对我的女儿说,我喜欢外婆这种既简单又令人感觉有尊严的丧礼,我还告诉她们,我希望我将来的丧礼也和外婆的一样。其实当时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经是信主的,我记得那时她们还向我解释说丧礼怎样安排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要我认识基督,要对基督有信心,要信耶稣。之后她们还鼓励我去教会,只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要去教会。

有一段时期我面对许多难处,丈夫有外遇离开我们,两个女儿还在少年阶段,我得独力抚养她们。那时我跟几个朋友经营家居清洁服务,起初生意还算不错,后来遇上一些不诚实的顾客的欺骗,工作做好了却收不到钱。遇到这种种不公义和诡诈的事,我心里开始想这一连串问题:为什么好人要受苦、恶人反而亨通?这世上有公义吗?如果有神,为何祂不惩罚恶人?这一些负面的思想令我感到很苦恼。

我尝试通过其他宗教,但都没有得到答案,痛苦的心灵也得不到一点安慰。后来我向一个朋友讨教,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我以为他会晓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结果当我问他是否相信有神的时候,他这样的回答我:“如果你相信有神,神便存在;但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就没有神。”他的答案令我吃惊。但之后他向他的一个基督徒儿子借了一本书和一些福音光碟给我,叫我自己去找答案。我听完那些福音光碟后,开始明白人都是罪人,需要一位救主来把我们从犯罪的光景中拯救出来。我相信神已经慢慢地在我的心中作工,只是我还没有进一步要接受主。神就是这么奇妙地透过一个非基督徒,让我有机会认识耶稣基督!

我一向都很保护我的女儿,在她们二十一岁之前,我从不让她们在朋友家过夜。在大女儿二十四岁的时候,她申请当空中小姐,但她知道我的思想十分传统,所以不敢告诉我,一直到了第三轮就是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她才鼓起勇气来问我可不可以让她参加第三轮的面试。我觉得这份工作危险性很高,又有许多的引诱在当中,所以感到很担忧和困扰,但另一方面我知道女儿的前途就取决于我的决定,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她。于是我尝试翻开圣经,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答案,结果我读到路加福音十二章二十二至三十一节的经文,那里说到神连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花草都看顾,人,祂岂不更看顾吗?特别看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25节)和“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31节)这两节的经文,我的心里很受感动,我似乎对属灵的事情有所领悟,我知道只要我信靠神,我就什么都不怕,也不用忧虑,因为万事都在祂的掌管和看顾之下。那一刻,我接受耶稣基督作为我的主和救主,我没有一点疑惑,我知道这个信心是出于神,不是我自己。我很感谢神,虽然我知道自己不配得着祂的恩典,但祂却愿意拯救我,为我钉十字架,祂使我这个罪人能够得到神的赦罪之恩,能够与神和好,使我生命里有倚靠。我信主后,学习祷告并把一切的事情都交托给神。我求神引领我女儿的前途,我也把她最后一次的面试交在祂手中。我心里不再烦恼忧愁了。

之后,我去了先母的教会聚会一段时间,后来因认识了一位刚从外地过来的基督徒,她正在找一间合适的教会,当时她把一本刊物《看哪》给我看,并告诉我她在国外收到这份刊物,她希望能探访出版这刊物的教会——基督渔人团契。我一看就认得是小女儿去的那间教会,所以我很乐意的答应带她去。

刚巧当时基督渔人团契正举行一系列的晚间聚会,我们就一起参加了这一系列的聚会,这几晚的信息对我的帮助很大,于是我也决定去参加星期日的崇拜聚会。那个主日的讲道,讲员所分享的信息正正解答了在我心底里许多的疑问,使我信靠主的心更加坚固。我发觉在这里的教导能满足我饥渴心灵的需要,我便决定继续来这里聚会,一直到今天。神的话语通过讲台和主日学的查考圣经,使我的属灵生命渐渐成长,我也逐渐地学习和弟兄姐妹一起事奉主,一起以我们的生命来荣耀见证祂。

虽然信主之后,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却发现,我所遇见的难处成为试炼我信心的机会,神借此帮助我在灵里不断地成长,学习更多的信靠祂。我感谢神的拯救,也感谢神一直以祂的慈爱和怜悯来保守看顾我。现在,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虽然我是自己一个人住,但我不觉得孤单,因为我知道主在我身旁,主时时看顾我,祂总不撇下我。但愿感谢、颂赞、荣耀都归于主的圣名!■

access_level: 
0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蔡冯宜芬

约十三年前的一天,当我走出新加坡中央医院要去搭巴士回家时,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巴士车站的长凳上。我一眼认出她是我们教会华文部的一位姐妹,因为我时常在周三教会祷告会上见到她,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就在她旁边坐下与她寒暄了几句。很巧地,我们在等同一辆巴士。

她自我介绍她是何丽芳,小女儿是在英文部聚会。当问起她是如何认识主耶稣的时候,她眼睛忽然一亮,说:“哦,这是神的恩典,故事很长、太精彩了!”她一开始说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她很高兴能与我分享她这个转变的经历。上了巴士,她继续地分享……

从中我看到了神在这位姐妹身上所显出的奇妙拯救恩典——神如何将一个曾经骄傲拒绝主的罪人,改变成为一个忠实的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很受感动!

当时我鼓励她把她的见证写下来,为的是荣耀神。但她告诉我,她从未上过学,不知道怎么写。原来她的父亲认为女孩子不需要去学校受正规教育,结果只让她在家里接受两年家教。我告诉她我可以帮她。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们见面数次,把神对她所彰显的奇妙大爱一一写了下来。我们有时候在她家相聚,有时就在美食广场或其他安静地方见面。她用广东话讲她的故事,我就用英文抄录成文字。写完见证后,我把它译为华文,让不熟悉英文的也可以读。

基于我们都是主里的姐妹,使得我们这多年来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我们还活力十足的时候,常到牛车水一带一起吃午餐和购物。当时的我已经六十多岁,她则比我大八岁。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就只能在她家附近的超市走走,在附近的美食广场吃午饭。

过去她是一个人住在一楼的一个组屋单位。记得我曾经问过她独自一人生活,是否会有任何顾虑?她很有把握地说:“当耶稣与我同在时,我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如果有一天我躺在床上离世,当我睁开眼睛时,我会看到祂,那是多么幸福啊!”我想,她当时应该是在想《诗篇》一百三十九篇十七至十八节的经文:

“ 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我睡醒的时候,仍和你同在。”

后来她日渐老迈,健康状况也不佳,需要搬到另一个地方和女儿女婿同住,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面了。但我们很高兴,因为在主日仍然可以在教会见面。到了冠病大流行这期间,我们又再次不能聚在一起……

今年六月十七日,我收到消息,九十岁高龄的何丽芳姐妹回天家与她所爱的主同在了。

从姐妹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如何将祂的爱、信实、怜悯和拯救的力量浇灌在她身上,那是因为她信靠神!的确,神在我们姐妹的生命中实现了祂在《诗篇》九十一篇十四至十六节里所有的应许——

“ 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

我就要搭救他;

因为他知道我的名,

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

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

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

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

我要使他足享长寿,

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

access_level: 
0

你跟从我吧!



你跟从我吧!

你跟从我吧!

黄聿源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啊,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二十一18~22)

引言

基督徒即是跟从主耶稣基督的人,基督徒的人生就是跟从主耶稣的人生。跟从主并不是一次过的。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主都要一而再的呼吁我们跟从祂,往前奔走人生的道路。我们在任何一段人生的路程,灵性的好坏,灵程是否有进展,就看我们在这个人生阶段中,是否有忠心的跟从主。许多基督徒的人生,来到某一阶段就停滞不前,肯定是在那一个阶段没有跟从主继续前进。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主一直都跑在我们前头,不断的呼召着我们来跟从祂。

彼得的例子

从四福音的记载,我们知道自从彼得在他兄弟安德烈的引领下认识主就开始跟从主,在那三年半跟从主的日子中,主曾一而再地呼召他来跟从祂。这并不表示彼得一直没有真正地跟从主,而是在这三年多中,彼得经过了好几个跟从主的过程或阶段,每次主都重新呼召他来跟从主,继续跑下去。最后两次正记载在文首的经文中,而这两次相隔的时间,只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间。为了使我们能更清楚跟从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将按文首的经文,主与彼得的两段对话,来进一步了解跟从主的意义。

跟从主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一、是一条不随己意的道路

按约翰福音二十一章十八节,主耶稣告诉彼得,他年少的时候,可以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却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他束上,带他到不愿意去的地方。可见跟从主的道路不是自己定的,也不是随自己的意思决定的。一般人都喜欢决定自己人生的道路,选择跑自己喜欢跑的道路,正因为这个缘故,许多人都十分不愿意选择跑跟从主的人生道路。

二、是一条各不相同的道路

在文首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彼得十分想知道主为约翰所安排的是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下意识里,很想将自己的道路相比较一下。从主的回答中,主并没有正面的告诉彼得,祂为约翰预备的是一条怎么样的人生道路:但却清楚的告诉他,祂为他们两人所预备的,是迥然不同的道路:一个要为主死,另一个却可能是长命百岁。因此让我们知道,在跟从主的事上,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别人的人生道路来跑我们自己的道路;各人有各人要学习的功课,要经过的人生经历,要达到的人生目的。别人的经验最多只能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绝不能依样画葫芦。没有两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人都得自己亲自来寻求,亲身来经历。

三、是一条由主预定的道路

主告诉彼得,他年老的时候的遭遇,不是他自己选择的,那主又怎么知道呢?原来这一切都是主所预备、预定的。在信仰上我们都知道,不但主在过去就知道未来,而且决定未来。主在创立世界以前就拣选了我们(弗一4);如果说,我们人生的道路,主早已为我们预备、决定,这是必然的事实。然而,在许多人心里,就是觉得不自在,觉得人生的道路总该由自己来决定吧!当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主早已为我们做了决定,心中总感到不自在、不情愿。岂不知,这是最安稳、最完美的人生。请问有谁可以比主更知道我们的未来,更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呢?反过来说,我们对于未来又知道多少呢?我们又有多少能力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呢?最有智慧的做法就是跟从主,奔跑主为我们预备的人生道路。

四、是一条必须付代价的道路

从主对彼得所说的话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主暗示彼得,跟从主的人生是必须付代价的——人要把他的手束上,带他到不愿去的地方。约翰还在第十九节加以说明,那是彼得要怎样为主殉道说的。其实主耶稣早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告诉门徒们,若有人要跟从祂,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祂(太十六24)。这跟一般人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人都认定,来跟从主是要得好处,求平安,不是来受苦,付代价。不错,主的确是将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赐给祂所拣选、所拯救的人(弗一3)。然而主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跟从主是必须付代价的。路加福音十四章二十五至三十三节记载,当日有极多的人和主耶稣同行;主转过来对他们说,人若要到祂那里来(即跟从祂)就必须:⑴爱祂超过一切;⑵要背十字架跟从祂;⑶计算所必须付的代价,必须预备付出这些代价;⑷要撇下一切所有的。可见必须付代价才能跟从主是众所周知的事。

五、是一条荣耀神的道路

当约翰解释主耶稣向彼得所说的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时,还加上一句“荣耀神”。意思说,主为彼得所安排的人生的道路,不是要叫彼得受苦,而是要叫他荣耀神;受苦只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过程,一种荣耀神的途径。主要我们的人生,成为荣耀神的人生,这是每一个人人生最终又最正确的目的。主在哥林多前书十章三十一节教导我们:“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七章,在钉十字架前与门徒的离别祷告时向天父祷告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十七4),可见主耶稣的一生所追求的也是为了要荣耀神。荣耀神是基督徒人生最终、最高的目的。

要如何跟从主

从约翰福音二十一章二十至二十二节记载了主和彼得的另一段对话。这一段的对话内容的重点,是教导彼得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跟从祂。

跟从主不但要对于这条道路有所认识,同时要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始终一致的奔跑到底。许多人在跟从主的道路上半途而废,无法有始有终,都是在态度上出了问题。

一、跟从主是完全个人性的一回事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不少的“同路人”,也有不少的“同工”,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阶段与我们同行,陪伴着我们。但很快的就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了。我们常因此而失望,甚至放弃。其实这是必然的事实。主在这里告诉彼得,虽然他和约翰曾一起跟从祂,过去的三年半朝夕相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所跑的是同一条道路,将来他们的遭遇也十分不同。

二、我们人生的结局与别人无干

许多时候我们喜欢“看人”或“跟人”来跑人生的道路。也常因别人表现的好坏成败而得激励或被绊倒。不错,圣经教训我们,我们必须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好作别人的榜样,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的绊脚石。然而,反过来说主在这里提醒彼得,同时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的表现“与你何干”呢?当我们

“看人”甚至崇拜人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人所绊倒了。我们跟从主的表现,是看我们个人的表现,决定在我们自己如何跟从主,与别人无干。

你跟从我吧!

以上说过,在主与彼得的这两段相隔不过数秒钟的对话中,两次都以“你跟从我吧!”来总结,这是很重要的。

一、这是一个呼召

主要彼得从今以后,像以往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的跟从主。

二、这是一个挑战

我们都想知道自己跟从主的人生道路,是怎么样的一条道路。然而,往往当主将祂的旨意向我们显明时,我们便临阵退缩,裹足不前,因此就停滞下来,我们接下来的属灵道路就没有进展。彼得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将有怎么样的表现呢?除了明白主的旨意,或说明白了主的旨意之后,就是要接受挑战,勇往直前,跟从主!

三、人生的把握

当我们知道彼得的人生将要面对如此大且艰难的挑战时,我们难免为他担心,他是否能承受得住、担当得起。他有什么把握可以跑完这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呢?答案就在“跟从主”。其实当日主是告诉彼得:“你要跑这条人生的道路,不是看人,也不靠自己,你只要跟从我就万无一失了。”跟从主,必有主的同在与帮助。

四、极大的安慰

彼得或许会说:这条道路不但艰难,而且孤单,我必须单独一人去面对所有的难处和挑战。主要让他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条路主早已跑过,祂是过来人,同时祂正在他的前头,引领着他,祂也必随时与他同在,永不离开他,这是一条有主同在、同行的道路。主是呼召彼得跑一条“跟从主”的道路。

主也是这样呼召我们奔跑一条跟从祂的人生道路。放心的跟从祂吧!主岂不是在我们前头,向我们呼召说:“你跟从我吧”——像当日招呼彼得一样吗?■

access_level: 
0

奉献与传道



奉献与传道

奉献与传道

王明道

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一1~2))

今日有些热心的信徒在讲奉献的真理的时候,常把两件不同的事混成了一件事,这两件事就是奉献与传道。他们说,“我们得了神那样多那样大的恩惠,不应当再为自己活,应当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奉献给神,因此我们不当再去作世界上的事,为自己谋求衣食享受。我们应当奉献我们整个的身心光阴,去为神作传道的事工。”许多热心有余知识不足的信徒听了这样的教训深深的受了感动。他们觉得他们实在应当这样奉献,因此便抛弃了自己本来的学业、事工、责任、家庭,去作传道的准备。学生退了学,职员辞了职,商人停了业,工人休了工,治家的妇女丢下了家务和子女。他们去入神学院,去读圣经,去担任传道的事工。过了不久,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发现他们并没有传道的能力和恩赐,同时他们的家庭和事业仍十分的需要他们照料,他们不得已再回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上去。在他们回去以后,他们又感觉不平安。他们觉得他们已经是奉献了的人,如今不传道而作着世上的事工,无异乎以色列人从迦南地又回到埃及去。他们自责,他们惭愧,他们痛苦,他们悲哀。在这种景况中,他们既不能传道,又作不好自己的事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挂在半空中,那种苦味真不能形容。我见过不少这种信徒,我爱他们的忠诚,我敬他们的热心,但我不能不哀怜他们的无知。我觉得这些人陷入这种可怜的地步并不是他们的错,乃是错在一种不正确的教训上,就是把奉献与传道混为一谈的那种教训。

完全奉献与专一传道是两件绝对不能混在一处的事。专一传道的信徒一定需要先完全奉献,但完全奉献的信徒却不必须都去专一传道。每一个得救蒙恩的人都应当完全奉献,但只有少数特别蒙了神差遣的人才应当去专一传道。罗马书是写给一切圣徒的。保罗在第一章七节说,“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在第十二章一节他对他们说,“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所有的圣徒都应当把身体献上,但我们决不能说罗马所有的圣徒都应当专一传道而不作别的事工。今日各地的圣徒也都应当把身体献上,但我们也决不能说所有的圣徒都应当专一传道,而不作其它的工作。完全奉献是说把自己奉献在神的手里,以后不再是属自己的,乃是完全属神的,所以无论什么事自己都不作主,只容神作主;神吩咐我走那一条路,我便走那一条路,神命令我作什么工,我便作什么工,神把我放在那里,我便在那里,不再有自己的选择,不再有自己的计划,不再有自己的安排;神要我经商,我便经商,神要我作工,我便作工,神要我教授生徒,我便教授生徒,神要我看护病人,我便看护病人,神要我作邮差,我便作邮差,神要我当院长,我便当院长,神把我放在家庭里,我便治家,神把我放在门房里,我便看门,神要我下乡传福音,我便下乡传福音,神要我站在讲台上讲道,我便站在讲台上讲道。奉献的人没有选择,只有顺服。如果你说,我决定不再作别的事,我决定专一传道,那便证明你还没有完全奉献,因为一个完全奉献的人是不应当说这句话的。

神的旨意是要他所有的孩子们都把自己奉献给他,然后他照着他的美旨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职业中,去服事他。他放一些人在商界里,放一些人在工界里,放一些人在教育界里,放一些人在政界里,放一些人在医院中,放一些人在农场上,放一些人在家庭中,此外他也召选一些人去专一为他传道,为他牧养他的羊群。这些信徒所作的事业虽然不同,可是如果他们都在自己的地位事工上殷勤忠心,好好的事奉神,荣耀神,他们便都是作神的工,都是服事神,都得神的悦纳和夸奖。我们决不当看传道的圣徒比作其它事工的圣徒更高尚,更属灵。我们也决不当看除了传道的工作以外,其它的事工都是属世界的,属肉体的。一个在世界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圣徒,如果存着事奉神的心去作,他得神的喜悦决不在一个传道的人以下。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传道的人不忠心,不爱神,只为衣食或虚荣而传道,他在神面前实在还远不及那在其它职业上忠心事奉神的人。

在许多热心信主的人心中有一个极错误的观念,就是他们把信徒人生中的事务分为两种:一种他们认为是属灵的,就如祈祷、读经、歌诗赞美神,为主传扬福音,治理教会,拜访圣徒,登台讲道;另外一种他们认为是属世界的事,就如治理家务,教育子女,作饭、洗衣、经商、作工、耕地、诊病、教读,在公事房里办事,在社会里服务。他们称前者为圣工,称后者为俗事。这种错误的观念所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热心的信徒都想撇下自己的家庭事业,去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那些不能撇弃家庭事业的人在作事的时候便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他们自恨不能撇弃世俗专心事奉神。他们羡慕那些专一传道的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的工作当然不能作到好处。如果他们没有这种错误的观念,他们本来可以借着他们所处的环境,所作的事工,服事神,荣耀神,但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便使他们不能好好的事奉神,而且受了许多苦痛;同时那些撇弃家庭事业但没有奉差遣的人,又弄出我们上文所提的那种可怜的结果来。这是多么可惜啊!

我们现在应当帮助圣徒知道奉献的必要,也当帮助他们明白奉献过的人便完全是属神的。无论作什么事,只要存心是为神而作的,便都是服事神。牧养教会的,传扬福言的,耕田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作铁工的,当邮差的,开汽车的,拉人力车的,作小买卖的,当经理的,当学徒的,当警察的,作法官的,作行政官的,作医生的,作看护的,当教员的,驾驶飞机的,收发电报的,看门的,作饭的,洗衣服的,作律师的,作会计师的,治理家务的,只要他们都把自己奉献,都存着事奉神的心去作他们的本分,作事不是为求发财,不是为求虚荣,也不是追求自己的享受,乃是为讨神的喜悦,为荣耀神的名,为使别人得福,他们便都是为神作工,他们所作的工也就都是神圣的工作,属灵的工作。有些教会称传道人为圣品人。圣经里并没有这个称呼。如果这个称呼是指着服事神的人说的,我认为有些瓦匠、木匠、车夫、仆役、农人、医生、铁匠、护士、教员、小商人,比那些称为神父、会长、牧师的,也许更配称为圣品人。

我们并不拦阻信徒献身专一去作传道的工作。现在世界各处都需要一些把一切事务抛下专一去为主传道作工的人。但我们却不愿意人把真理讲错,以致使许多热心的信徒受了损害和打击。因着世界和教会的需要,神确是在每一个时代都选召一些人,兴起一些人来,使他们“撇了网,别了父亲”,丢下了一切,去作神的工,去传神的话,去牧养他的羊群。神会把他的呼声放在他们心中,招呼他们,豫备他们,差遣他们,用他们去作工。也有时神借着他的仆人把这种呼声传达出来,送到他所选召的人耳中。但我们决不可用人的力量和方法,去替神选召人,差遣人。这种被人选召被人差遣的人不但作不了神的工,反倒毁坏了神的工,不但不能荣耀神,反倒使神受了羞辱。为神的道和工作大发热心固然是极好的事,但如果不按着真知识发热心,常是会演出极不幸的结果来。我们真不可不加注意。

今日的教会中太缺少好的传道人,也同样的缺少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神的圣徒。我们希望多有真实被神选召被神差遣的传道人,我们同样希望多有完全奉献的圣徒。■

编者按:承蒙香港灵石出版社提供文稿让本刊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