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永远的光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5-07 21:47
圣经 经节: 
约8:12
access_level: 
0

教会会员责任




教会会员责任

教会会员

责任

陈志荣

本团契每年举行两次受浸/会籍查经班。我们感谢主有新会员加入教会。因行政的原因,我们把会籍和浸礼连在一起,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浸礼是主所吩咐的两项礼仪之一,基督徒服从主的命令在水里受浸(太28:19)。在五旬节当天,三千个新信徒在他们重生后不久便受浸,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份子。当基督徒成为地方教会的会员,他们是选择认同该信徒群体(地方教会)所相信的教义和教会的做法。

在受浸/会籍查经班结束时,教会的长老和执事会跟准备受浸或转籍的弟兄姐妹进行面谈,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他们是否清楚得救,要牢记这只是以人有限的智慧来确定的。若准备受浸的弟兄姐妹不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得救,我们会劝导他们暂时搁置受浸,直到他们清楚自己的救恩。在面谈时,他们常会被问及他们会否承诺将出席崇拜、掰饼聚会以及愿意在哪一方面事奉,而许多弟兄姐妹都热情地表示他们会对这几方面作出承诺,但几个主日后他们便缺席掰饼聚会,另一些则仍持抽离的态度,从来不考虑要在教会里服事基督的身体。在我们教会的会员名册上,华文部有345个会员,英文部327个会员,芽笼聚会处则有74个会员,总数有746个受浸会员。这746个会员是否全都明白作为地方教会会员的意义?其他经常出席我们教会的聚会却仍然不是会员的人又明白吗?既然我们的救恩不是取决于浸礼或是否在地方教会的会员名册上,那么地方教会的会籍是必需的吗?

另一方面,我们当中有些基督徒虽然在会员的名册中,但已经不再出席我们的崇拜聚会。又有些基于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原因而已经固定地在其他教会崇拜,他们却仍选择保留他们的会籍。教会每年举行常年会员大会之前,我们会发信给那些超过一年没有来教会的会员,询问他们是否已经参加其他教会,若他们恒常地在其他教会敬拜,我们会鼓励他们转籍,并向该教会的带领者负责。至于那些没有定期参加任何教会,多年来也没有来我们教会的“缺席”会员,教会的文书会写信通知他们的会籍被转至附属(非活跃)名册里,而当他们收到通知后所作的强烈情绪反应,往往使教会的长执感到惊讶。他们希望留在教会的会员名册上,却又不积极参与集体的敬拜和团契,实在令我们感到困惑。如果他们长期缺席,教会的长执如何照顾他们以及要求他们向长执负责?教会的长执对这些“缺席”会员有属灵的责任,将来要为他们属灵的福祉向主交帐,但若这些“缺席”会员拒绝成为教会团体的一份子,长执如何照顾他们?

另有一类会员则满足于在教会作旁观者,他们会恒常出席崇拜聚会,因为他们享受听好的讲道,却选择不参加主日学和信徒关顾小组。听道是作为地方教会会员的惟一原因吗?他们不觉得有需要跟教会其他信徒团契交通,但当教会的其他信徒面对危机或因健康出问题而苦苦挣扎时,他们会关心吗?他们何时尝试以圣经来鼓励其他基督徒或提供实际的帮助?许多人投诉教会冷漠,却没有作任何行动来与其他信徒建立关系,只期待他人先迈出第一步。

1. 初期教会的榜样 (徒2:42-47)

五旬节当天,圣灵降在彼得和使徒身上后,他传讲福音,约三千人认罪悔改,这些新信徒受洗加入耶路撒冷教会,当时可能没有会员名册,但第42至47节形容耶路撒冷教会充满活力,那些基督徒继续坚定地领受神的话语和彼此团契,他们参与记念主的掰饼聚会和彼此祷告。有些基督徒因为相信耶稣基督而在物质上受亏损,但其他基督徒变卖他们的财物,把所得的分给有需要的人。虽然耶路撒冷教会没有规定会员要平均分配他们的财产,但信徒们想要表达他们对彼此的关怀,不仅仅是在属灵上,也照顾在身体方面的需要。耶路撒冷教会由刚归信基督的信徒组成,他们却明白听道、集体敬拜、掰饼聚会、祷告和彼此关顾的重要性,也明白作为一个地方基督徒团体的一份子之重要性,他们不需要一个会员名册来像基督的身体一样地生活。在初期教会里有问题存在吗?他们彼此之间相处融洽吗?会员之间有冲突和争吵吗?在耶路撒冷教会肯定有争执和问题,《使徒行传》第五章便记载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事件,他们卖了田产,试图欺骗教会相信他们把所得的价银全数拿出来帮助其他人。在第六章,有说希腊话的基督徒投诉他们的寡妇被忽略,而使徒们需要委任执事来处理援助分配不均的问题。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教会,即使是由使徒们带领的耶路撒冷教会同样有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教会领导层之间的分歧,不是任何基督徒不积极参与教会肢体生活的借口。

2. 教会会员的委身

圣经虽然没有明确的经文命令基督徒要成为地方教会的会员,但却暗示了会员制度是必要的。在《哥林多前书》5:5,保罗吩咐教会要把乱伦的人从他们中间赶出去,若当时教会没有会员制度,保罗的命令便不会对那犯罪被抓的人带来任何损失。在《哥林多后书》2:6,保罗吩咐哥林多教会重新接纳一个悔改的人,因为大多数人加在他身上的惩罚已经足够,若教会会员制不是一个现实,这种挽回便毫无益处。有些基督徒在没有清楚明白地方教会对会员的期望之前,便匆匆想要成为会员,我们教会的长执往往会劝导这些基督徒不要急于成为会员,直至他们有机会在教会崇拜和与其他信徒团契交通。这谨慎的做法的理由是一个人也许同意我们教会在教义上的立场,但对于教会的某些做法或与其他肢体的相处上却有问题。

当基督徒成为地方教会的会员,他们是表明他们认同教会的信仰条文和做法,这意味着他们愿意委身与其他信徒一同传福音和造就其他圣徒。若任何人不同意地方教会的信仰条文或做法,那么这人最好找其他与他的信念相同的教会。

教会期望成为会员的基督徒要恒常地参与集体敬拜是合理的,集体敬拜是教导教义、圣经真理和分辨异端邪说的基本途径,扎根于圣经的基督徒能回应保罗在《歌罗西书》3:16的话:“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有别于个人的灵修和个别的敬拜,集体敬拜使基督徒在圣经里扎根,也让我们彼此建立,而集体敬拜也让我们可以“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以及彼此鼓励聚会的重要性(来10:24-25)。有些会员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教会不断地提醒会员参加掰饼聚会,其实掰饼聚会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应该以喜乐和欢喜的心参与,因为它是耶稣在我们的属灵追求中向我们施恩的其中一个途径。掰饼聚会提醒我们耶稣为我们得着救恩所作成的,也是一个向祂感恩和敬拜的机会。

通过成为会员,你也表明你愿意顺服教会的长老,他们负责牧养你的心,以及按照圣经为你属灵的福祉守望。当一个会员违反神的道德律法,虽然长老在法律上没有权柄执行纪律行动,但当你成为教会的会员,你便自愿地服在长老的权柄下,让他们照顾你和在必要时作纪律行动。会员不单是向长老委身,也是向其他信徒委身,竭力造就、照顾和爱护他人。这是我们教会成立主日学和信徒关顾事工的原因,好使会员有机会向彼此负责,在基督的身体里实践爱心。当有会员经常缺席崇拜、主日学和信徒关顾小组,他们便剥夺了自己得恩典的途径,而这恩典是神赐给基督徒来保守他们走在正直的窄路上的。远离地方教会生活的基督徒很容易受撒但的欺骗,而那些委身于地方教会的信徒则得向其他信徒负责。经常与其他信徒团契和彼此负责的基督徒就好像一条“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传4:12),那些视教会会籍纯粹是行政需要的人,其实是剥夺了自己作为基督身体的一份子的益处。

3. 基督徒作为基督身体的肢体

许多基督徒对待教会的会籍,就像他们对待专业协会或乡村俱乐部的会籍一样,他们缴付会员费以享用俱乐部的权益,却没有任何责任,因为俱乐部有受薪的员工来做一切的工作,而他们的十一奉献让教会支付全职同工和传道人的薪金,这些同工和牧者必须在教会做所有繁重的工作,而他们作为会员的权利只是享受好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14-27打破这个迷思,并指出作为地方教会的会员等同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因所受的教养、训练或性格也许有不同,但没有一个基督徒是多余或不重要的,即使当我们跟另一个基督徒意见不合,或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仍然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假设有尘埃将要飞进你的眼睛,你的眼皮不需要被通知才把眼睛闭上来防止尘埃进入眼睛。若尘埃进入了眼睛,引起不适,你的手不需要被吩咐去揉眼睛并把尘埃拿出来。只要我们的手和眼皮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们就会按神所设计的来运作。作为教会的会员,意味着我们会表现对彼此的关怀,就如关心我们身体的不同部分一样。若一个会员受苦,所有的会员一同受苦,若一个会员得荣耀,所有会员一同欢喜快乐,而这种情感的附属关系不会在任何世俗的协会或俱乐部发生。我们也许各有不同,但我们有同一位主,祂把我们连合起来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

有些基督徒不觉得有需要在基督的身体当中运用神所赐的恩赐,或许他们感到比不上别人,或没有音乐方面的才华或口才,在教会里没有可扮演的角色。保罗用身体的比喻来劝告基督徒要在基督的身体里使用神所赐的恩赐(罗12:4-16),我们身体的各部分有不一样的功能,但全部都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互为肢体。我们必须使用神赐给每一个人的恩赐,不论是教导、劝勉、施舍或怜悯人,即使我们没有明显的恩赐能使其他人得益处,我们仍可以透过表达爱心、善待人、做一个忠心的祷告勇士、或以神浇灌在我们身上的祝福来接待人,从而成为教会有用的会员。若我们的会员名册上有746个会员,为什么教会里这么多事工缺乏人手?是否因为许多人看不见有需要运用神所赐的恩赐来使教会得益处?若每个会员都贡献神托付给他的,那么教会就不会缺乏财政的资源或人手来满足各人的需要。

结论

我们作为地方教会的一份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督徒因信蒙恩得救,绝不是被召在这堕落的世界独来独往。对教会的会员而言,你们应该委身参与神为你们的属灵成长所赐的一切:集体敬拜、掰饼聚会、祷告和团契,你们也应该运用神所赐的恩赐来服事和祝福其他信徒。至于那些不是地方教会的一份子的基督徒,当省察是什么拦阻你成为地方教会的会员。

access_level: 
0

耶稣基督是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30 21:06
圣经 经节: 
林后4:3-6
access_level: 
0

主若今日来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30 21:37
access_level: 
0

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23 21:32
圣经 经节: 
来2:9-18
access_level: 
0

不凭眼见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23 21:34
圣经 经节: 
太9:27-34
access_level: 
0

主怜悯的心肠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16 21:40
圣经 经节: 
太9:35-36
access_level: 
0

要为永生作预备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3-04-16 21:42
圣经 经节: 
路16:1-13
access_level: 
0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见证篇-出乎神的信心

何丽芳口述·蔡冯宜芬代笔

我于一九三二年在马来西亚出生,家里四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由于父亲认为女生无需受教育,所以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校读书,父亲只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在家教我读书识字,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在我十岁的时候,父亲过世,我就跟随母亲来新加坡,在一家烟草工厂做工,当时我的二姐已经跟一个新加坡公民结婚并在这里安顿下来。

我二十八岁时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大女儿,隔了四年,小女儿便出生了。当大女儿约三岁时,我把她送到家附近的教会开办的豆豆班,后来她继续在那儿的幼儿园上课,直到上小学。

父亲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常叮嘱我们兄弟姐妹不要去任何基督教教会,因为他认为任何人一靠近信耶稣的人,最终都会被拉去作基督教徒。我为了证明他的看法是错的,就故意带大女儿去教会学校读书,有时还一起参加主日的聚会和活动。我当时是认为,只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但我就不同,我会抗拒别人的劝说,不会轻易相信任何宗教。我就是常以自己的所谓意志刚强自夸,虽然参加教会活动多年,仍然不为所动!

一九七九年,母亲因严重背痛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透过一位护士的见证分享,接受了耶稣为她个人的救主。她回家后,就告诉家人她不再拜偶像了,我取笑她太天真,这样容易便改变自己的信仰。神虽然多次让我听过关于主耶稣基督的事,但我还是继续的拒绝这位主。

自从母亲信主后,她常跟我们提说带她去教会,只是我们都没有人肯帮她。由于二姐是罗马天主教徒,母亲当时也不清楚分别在哪里,就叫二姐带她去她的教堂。后来二姐就告诉母亲说她的教堂有很多礼仪,像这样的老人家很难跟着做的,所以拒绝带母亲去她的天主教堂。现在回想起来,二姐的拒绝实在是神特别的眷佑。由于母亲一直不停向我们提出要去教会,我就去请了我女儿读书的那间教会的牧师来看她。这牧师来向母亲分享神的话,帮助母亲确定救恩,之后母亲就一直去这间教会聚会,直到主接她回天家。那时母亲是跟我的哥哥嫂嫂同住,哥哥嫂嫂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基于经济的考量,再加上他们认为基督教的丧礼比起其他丧礼是既简单又省钱,所以在母亲信主的事情上,他们没有任何的反对。我实在也看见,神为母亲的信主铺好了路,不必面对家人的反对。

母亲于一九八三年离世回天家,她的丧礼的安排,如会场的布置,聚会时唱的诗歌,都让我对基督徒所办的丧礼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它既不花费,也没有许多繁文缛节。在丧礼上,我对我的女儿说,我喜欢外婆这种既简单又令人感觉有尊严的丧礼,我还告诉她们,我希望我将来的丧礼也和外婆的一样。其实当时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经是信主的,我记得那时她们还向我解释说丧礼怎样安排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要我认识基督,要对基督有信心,要信耶稣。之后她们还鼓励我去教会,只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要去教会。

有一段时期我面对许多难处,丈夫有外遇离开我们,两个女儿还在少年阶段,我得独力抚养她们。那时我跟几个朋友经营家居清洁服务,起初生意还算不错,后来遇上一些不诚实的顾客的欺骗,工作做好了却收不到钱。遇到这种种不公义和诡诈的事,我心里开始想这一连串问题:为什么好人要受苦、恶人反而亨通?这世上有公义吗?如果有神,为何祂不惩罚恶人?这一些负面的思想令我感到很苦恼。

我尝试通过其他宗教,但都没有得到答案,痛苦的心灵也得不到一点安慰。后来我向一个朋友讨教,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我以为他会晓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结果当我问他是否相信有神的时候,他这样的回答我:“如果你相信有神,神便存在;但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就没有神。”他的答案令我吃惊。但之后他向他的一个基督徒儿子借了一本书和一些福音光碟给我,叫我自己去找答案。我听完那些福音光碟后,开始明白人都是罪人,需要一位救主来把我们从犯罪的光景中拯救出来。我相信神已经慢慢地在我的心中作工,只是我还没有进一步要接受主。神就是这么奇妙地透过一个非基督徒,让我有机会认识耶稣基督!

我一向都很保护我的女儿,在她们二十一岁之前,我从不让她们在朋友家过夜。在大女儿二十四岁的时候,她申请当空中小姐,但她知道我的思想十分传统,所以不敢告诉我,一直到了第三轮就是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她才鼓起勇气来问我可不可以让她参加第三轮的面试。我觉得这份工作危险性很高,又有许多的引诱在当中,所以感到很担忧和困扰,但另一方面我知道女儿的前途就取决于我的决定,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她。于是我尝试翻开圣经,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答案,结果我读到路加福音十二章二十二至三十一节的经文,那里说到神连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花草都看顾,人,祂岂不更看顾吗?特别看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25节)和“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31节)这两节的经文,我的心里很受感动,我似乎对属灵的事情有所领悟,我知道只要我信靠神,我就什么都不怕,也不用忧虑,因为万事都在祂的掌管和看顾之下。那一刻,我接受耶稣基督作为我的主和救主,我没有一点疑惑,我知道这个信心是出于神,不是我自己。我很感谢神,虽然我知道自己不配得着祂的恩典,但祂却愿意拯救我,为我钉十字架,祂使我这个罪人能够得到神的赦罪之恩,能够与神和好,使我生命里有倚靠。我信主后,学习祷告并把一切的事情都交托给神。我求神引领我女儿的前途,我也把她最后一次的面试交在祂手中。我心里不再烦恼忧愁了。

之后,我去了先母的教会聚会一段时间,后来因认识了一位刚从外地过来的基督徒,她正在找一间合适的教会,当时她把一本刊物《看哪》给我看,并告诉我她在国外收到这份刊物,她希望能探访出版这刊物的教会——基督渔人团契。我一看就认得是小女儿去的那间教会,所以我很乐意的答应带她去。

刚巧当时基督渔人团契正举行一系列的晚间聚会,我们就一起参加了这一系列的聚会,这几晚的信息对我的帮助很大,于是我也决定去参加星期日的崇拜聚会。那个主日的讲道,讲员所分享的信息正正解答了在我心底里许多的疑问,使我信靠主的心更加坚固。我发觉在这里的教导能满足我饥渴心灵的需要,我便决定继续来这里聚会,一直到今天。神的话语通过讲台和主日学的查考圣经,使我的属灵生命渐渐成长,我也逐渐地学习和弟兄姐妹一起事奉主,一起以我们的生命来荣耀见证祂。

虽然信主之后,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却发现,我所遇见的难处成为试炼我信心的机会,神借此帮助我在灵里不断地成长,学习更多的信靠祂。我感谢神的拯救,也感谢神一直以祂的慈爱和怜悯来保守看顾我。现在,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虽然我是自己一个人住,但我不觉得孤单,因为我知道主在我身旁,主时时看顾我,祂总不撇下我。但愿感谢、颂赞、荣耀都归于主的圣名!■

access_level: 
0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巴士站的一次偶遇

蔡冯宜芬

约十三年前的一天,当我走出新加坡中央医院要去搭巴士回家时,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巴士车站的长凳上。我一眼认出她是我们教会华文部的一位姐妹,因为我时常在周三教会祷告会上见到她,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就在她旁边坐下与她寒暄了几句。很巧地,我们在等同一辆巴士。

她自我介绍她是何丽芳,小女儿是在英文部聚会。当问起她是如何认识主耶稣的时候,她眼睛忽然一亮,说:“哦,这是神的恩典,故事很长、太精彩了!”她一开始说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她很高兴能与我分享她这个转变的经历。上了巴士,她继续地分享……

从中我看到了神在这位姐妹身上所显出的奇妙拯救恩典——神如何将一个曾经骄傲拒绝主的罪人,改变成为一个忠实的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很受感动!

当时我鼓励她把她的见证写下来,为的是荣耀神。但她告诉我,她从未上过学,不知道怎么写。原来她的父亲认为女孩子不需要去学校受正规教育,结果只让她在家里接受两年家教。我告诉她我可以帮她。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们见面数次,把神对她所彰显的奇妙大爱一一写了下来。我们有时候在她家相聚,有时就在美食广场或其他安静地方见面。她用广东话讲她的故事,我就用英文抄录成文字。写完见证后,我把它译为华文,让不熟悉英文的也可以读。

基于我们都是主里的姐妹,使得我们这多年来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我们还活力十足的时候,常到牛车水一带一起吃午餐和购物。当时的我已经六十多岁,她则比我大八岁。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就只能在她家附近的超市走走,在附近的美食广场吃午饭。

过去她是一个人住在一楼的一个组屋单位。记得我曾经问过她独自一人生活,是否会有任何顾虑?她很有把握地说:“当耶稣与我同在时,我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如果有一天我躺在床上离世,当我睁开眼睛时,我会看到祂,那是多么幸福啊!”我想,她当时应该是在想《诗篇》一百三十九篇十七至十八节的经文:

“ 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我睡醒的时候,仍和你同在。”

后来她日渐老迈,健康状况也不佳,需要搬到另一个地方和女儿女婿同住,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面了。但我们很高兴,因为在主日仍然可以在教会见面。到了冠病大流行这期间,我们又再次不能聚在一起……

今年六月十七日,我收到消息,九十岁高龄的何丽芳姐妹回天家与她所爱的主同在了。

从姐妹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如何将祂的爱、信实、怜悯和拯救的力量浇灌在她身上,那是因为她信靠神!的确,神在我们姐妹的生命中实现了祂在《诗篇》九十一篇十四至十六节里所有的应许——

“ 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

我就要搭救他;

因为他知道我的名,

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

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

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

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

我要使他足享长寿,

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