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旧约综论之《传道书》——虚空

旧约综论之《传道书》——虚空

旧约综论之《传道书》——虚空

胡恩德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一2~3;十二1~8)

《传道书》曾遭怀疑应否被列于圣经之中,尤以书中有些话语似跟新约的道理不符,如:“……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八15)又如:“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九9)等等,似以如此的追求为最好。其实所罗门的意思是在万物终归虚空的大前提下,人不如在现世吃喝快乐。这个并非永存的真理。反观在新约启示的亮光中,“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林前七29~31)——是一种对现世完全的超脱,因为时候减少了。我们正朝向主来的日子迈进,就是朝着那真正的“晨光”稳步而行。不过,《传道书》既被编入圣经中,我们就当用心来读。那么,《传道书》的写作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传道书的目的

本书所言,几全属灰暗,令人无望,似在说明人的存在非但没有意义,且痛苦连连。本书的开首与结束,如文首所引,都是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第一章更两度述说同样的话。在十二章的圣经中,虽非每章每节均言及虚空,其中有处事为人的教导;但我们若不怀成见,不难看见虚空的景象。这是否那位默示人写圣经的神,使人有如此的看法?可以说是的。透过这卷书,神要让人认识一个事实:由于人离开了神,“在日光之下”(即在世上)的生活都是虚空!更有死亡置于眼前,人的结局极其黑暗。无论人有何等成就,死亡一来,什么都不能带走——赤身而来,也要赤身而去,故此一切尽属虚空!

《传道书》被列入圣经之中,并非没有神的意思,祂愿意世人明白:无论人在世上取得何等辉煌的成就,甚至如所罗门王般得着极大的丰富;若没有神的生命、没有救恩、没有永生,一切所作的终归虚空,徒然劳苦一生。这卷书乃是说:在人尚未进到神面前接受救恩之前,人的本相和世界的真相便是虚空一片;借此使人看明这个道理,因而转过来寻求主。《传道书》并非没有提到神,只是未触及神与人之间那出于爱的关系,更未提到主将自己的丰富以至一切来赐予人。这书披露人在世生活的真相,引导人去寻求真理和真正的生命。透过圣经其他书卷,人可找到真理和真生命,得以从虚空的境况里转过来,过真实的生活。

或许我们向人传讲福音,也有类似的表达。我们会告诉人在世生活诸事令人担忧,毫无意义。我们又会向人指出这世上实无一事值得留恋,生活日日如是,循环不息,令人厌烦等等。若我们所传的福音在此终结,确实使人绝望;假如耶稣基督的福音就在此停下,人大可寻求佛道,因为佛家思想看万事皆空,更为彻底。然而,主的福音不仅包含这一点。我们强调这个,为要让人的心灵不被世上短暂之物所束缚,能以从可毁坏以至变为无有之物转过来,仰望这位永生之主。

虽然《传道书》传讲虚空的题目,但是接着的一卷《雅歌》却带出了无上的满足,提到无上的爱并它的美好。作者借用一些象征寓意的方式,表达新婚的满足与喜乐,目的乃指向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满足。我们可以享受祂的爱,更可享受祂本身;而更为希奇的,是祂也享受我们!我们享受主——此为最高、最纯洁,也是最有价值的享受。《传道书》被编写于《雅歌》之前,圣经的编排实在有其好处。

认识世事之虚空而转向神

每逢春夏交替的日子,总会有人感到莫名的郁闷,觉得人生无味。或许秋天的季节分外令人伤感。这些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情感波动,本是无关痛痒,可以置诸不理。然而,就在我们感到生活乏味,人生厌烦之时,我们才体会到《传道书》所说虚空的境况。要是这些思绪出现,我们就利用它好了。基督徒本应随从圣灵而行,而不仅仅从情感而行,因为“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加二20)——一切不应有的情感、思想都已因基督一死完结了,现今当积极地靠着主、想着主和向着主来生活。若然心中有些微消极的思想,大可转过来追求永恒、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更可借此祷告,求主使我们认识祂是我们的享受;让我们追求更深认识祂。

看到一切皆虚空的景象,对基督徒而言是有益处的,因为可以借此使我们更转向主。可是,对不少人来说却会产生消极的想法,甚至落到厌世的地步。虚空感可以使人走入穷巷,不过对神的儿女来说,这就和世人大有分别了。在《哥林多前书》保罗有一句话说:“……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三21)那份虚空感虽然属于我,却不是我的主人;它不能拉动我,使我走上绝路,因为万有全是我们的!意即于我们不利的东西都是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使这种虚空感作为踏脚石,让我们在认识主的事情上更迈出一步。

阐述日光之下虚空的实况

本书并非每一章都提到虚空,较为明显谈论这个题目的,是在首四章。我们可略为一看: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一4~8)作者指出不论人、事、物都是不歇地循环往复,一代过去,另一代兴起,生命就如车轮或走马灯般转来转去,所以“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9)有人会问核子武器不是新事吗?这是涉及杀人的东西,而杀人之事自人类第二代便开始存在,不过并非使用核武来进行吧了!满清文人的书信中有一句:“踏磨驴之陈迹”,意谓北方的毛驴拉动大磨石来回往返,踏回自己旧有的脚迹,有何意思呢?它若如巴兰的驴能以开口回答,必然说:“都是这样的嘛,毫无新意!”做人不也是这样子吗?这就是传道书第一章所言的虚空。

“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一13~14)人类付出的是辛苦劳碌,所得的却是捕风捉影。这样的劳苦确是悲哀,因为付出的劳力不能得到实在的成果,成就实际的果效,以致变为极重的劳苦。

“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二1)所罗门论到自己的富有,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圣殿和利巴嫩林宫。他花了二十年来建筑这所宫殿,又建造其他积货城并囤车马的城,且修造园囿(二5)。此外,他还有许多仆婢、牛羊等资财。所罗门虽然富甲天下,却仍难免感到虚空——“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二11)

富有既不能使所罗门感到满足,他就竭力寻找快乐,然而也是虚空!所罗门是绝顶聪明的人,于是他转念,试图寻求别的事物来使他感到满足——“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二12)他察看智慧人,谁知与愚昧人并无分别。“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二14~15)即使智慧较愚昧优胜,可是,智慧人与愚昧人均有相同的遭遇,有一样的归宿,故此所罗门认为尽是虚空。

所罗门的智慧确实超绝。他向神求审判的智慧,神却把远超其所想望的智慧赐给他。他不但有着处世为人的智慧,对动植物的认识也很渊博,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写下一千零五首诗、三千句箴言;惟其有智慧,他便看见智慧本身也是虚空。他的智慧使他看见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他所看见的虚空达到极点,因而说“虚空的虚空”。正如说“穷人中的穷人”,意谓这个人在穷人之中是最为贫穷的,可谓一贫如洗。所罗门满有智慧,他看见这个世界是“虚空的虚空”。

现今,许多人看不见世界的虚空,因为他们没有智慧,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真相。人若真有智慧,应看见智慧本身也是虚空的。比方说人类登陆月球探险,发现崭新事物,表面上是进步,但却同时发现人类的知识正在退步;因为在发现并认识新事物的同时,才察觉到对于这些事物,人类是全不认识的,因而惊觉人类的知识是多么贫乏与不逮!所罗门虽有智慧,却发现他的智慧不能使他满足。尽管所罗门没有在《传道书》写下关乎弥赛亚之事,然而对这方面的真智慧他并非一无所知,因为《诗篇》中最少有一篇是他写的,还有《箴言》和《雅歌》也是他的著作。所罗门深深体会连智慧本身,在日光之下也是虚空的。

所罗门在传道书第三章用了大半章的篇幅描述另一些虚空的情况: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

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

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

堆聚石头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

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三1~8)

在此所罗门指出不管人如何策划、行动,尽归徒然,结果已定,无法改变,故极其虚空。

我们不要误会圣经鼓吹宿命论,认为每事每物都不能改动。事实上,神赐给我们很大的自由,我们可以追求和拣选。有些事情祂预定了,只要我们追求至某个地步,祂就赐给我们。并非如宿命论者所言,不论我们追求与否,神必然将所定的赐给人。

从第三章的内容所见,所罗门是要显明在世为人真没意义,因为诸事均有定时;不论人如何劳碌,都不能脱出那个定局,故亦属虚空。

及至所罗门“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我心里说,神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三16~17)在第三、四这两章圣经中,所罗门看见罪恶,又看见许多事情屈曲不能伸直,令他深感世界的虚空。

第五章至第十章,主要述说这个世界存在不少缺陷,而这些缺陷是人无法弥补的。一般人在世生活会觉得虚空,有厌世之感;倘若看见身处的环境满是缺陷,尤其当我们自身经历无法挽回的缺陷,不期然便会感到很大的遗憾。当面对这许许多多不论是人心灵上或肉身上的缺陷,均令人深深体会这个世界真是个苦海。不少事情是与虚空连上关系的。在这六章圣经中,所罗门即或没有像首四章那样强调“虚空”这题目,但当他提到在如此多有缺陷的世间生活,难免感到虚空,因此这六章圣经的内容仍是与首四章的题目有关的。

靠着耶稣基督超越虚空

所罗门告诉我们总不应对现世存有妄想,以为可以没有缺陷,或说希望人生没有缺陷。当人有此想望,他终底会失望的。若有缺陷之事临到之际,我们不用埋怨神,也不用感到希奇、疑惑;因为大有智慧的所罗门已看见这个世界充满了缺陷,惟其没有道出个中缘由。当然这是由于人与神——这位平安的根源脱了节,导致世界出现诸多缺陷,亦令人生发虚空之感。

今时我们若靠着耶稣基督——只要一信靠祂,切实地来到神面前,便得蒙神全然悦纳,也必领受神一切的福气;而且神会逐步提挈,应付我们许多的难处。祂先行除去我们内心的虚空感,主若愿意也会除去我们的缺陷。或许祂容许缺陷存在,为要成就祂的旨意。中国内地有人信主以后,老旧的病随即得愈,失业的找到工作。然而,神若容让缺陷存在,祂必能使我们另有一种满足,可以超越诸般的缺陷。当主荣耀的再来时,一切缺陷,个人以至整个世界的,也必销声匿迹。

《传道书》似乎表达世人完全绝望的境况,但末后的两章却把我们的目光推远一点,让我们稍为看见日光之上的点滴。第十一章一节带出一线希望:“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作者勉励人只管把粮撒出去,终必有所得着。换言之,人生是有希望的。“……这样,行万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十一5~6)意即我们原昧于神许多的作为,但只管作那有用的事情便是了。对于我们这在新约之下的人,或早或晚我们总要把神的道种撒出去;就在那一线的希望里,神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十一9)传道者在此提醒人不要只顾眼前的快乐,却要为所行的一切事向神交代,因为祂必审问。第十二章指出我们终底要归到神那里,并且再一次提及神的审判。末后一节说:“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传道书》的作者带领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看见少许关乎神的事情,但仍如黑夜里的人渴望天亮一样;当天边稍现曙光,人以为天亮即到,却还不知许多天亮的美景尚未显现。毕竟,除了末后两章,所罗门在其他篇章也提到神。而《传道书》末后的两章主要是说神掌管一切,人总不能逃脱祂的手,且要面对将来的审判。因此在世为人“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十二13) ■

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一○年九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编者按

access_level: 
10

不被捆绑的道

不被捆绑的道

不被捆绑的道

黄聿源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二9)

文首经文取自提摩太后书,是保罗所写的最后一封书信。当时他因为传道被囚在罗马的监牢里,他已经知道不久就要被罗马政府处死,为主殉道。在人看来,他很快就要结束他的一生和他的工作,再也没有机会为主传道了。保罗是否因着他的工作如此的告终而感到灰心呢?是否因着他传道落到如此下场感到失望呢?是否认为他一生所作的工作将要随着他的死而结束呢?不!绝对不是!

一方面,保罗绝对不认为他一生的忠心事奉落到坐牢、被定罪甚至被处死的下场是一种的失败;相反的,他为此而高奏凯歌!因此在提摩太后书四章六至八节,提起他即将为主殉道时,他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另一方面,从紧接着的九至二十一节,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他还在积极地部署他同工们的传道工作,并没有要松懈下来的迹象,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即将面对死亡的人。

一、保罗对于传福音工作的信心

到底为什么保罗对于传道的事工有如此坚定的心志和把握(尤其是面临他自己即将离世)?难道他没有顾虑到当他不在时,在工作上会出现所谓的“领袖真空”的问题?难道他没有考虑到他的同工们的“变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当他写提摩太后书的时候都已经发生了。提摩太当时已是胆怯、冷淡了;底马因贪爱现今的世界也离开他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他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将被捆锁起来且面对死刑。因此我们知道保罗对于传福音的事工保持积极甚至乐观的态度,并不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或同工或环境等等抱着乐观的看法或期望。

从提摩太后书二章九节,我们可以知道保罗之所以对于传福音事工如此的积极与乐观,乃是因为他深信:虽然他、或他的同工甚至所有事奉主的人会被捆绑(被束缚、受限制),神的道却不被捆绑,因此他才拼命的传福音,要叫听道的人可以得着主的救恩。可见神的道是不被捆绑的这个事实,是保罗在各种各样的恶劣环境中还能积极、乐观且满怀信心的去传神的道的主要原因。

二、神的道不被捆绑的意义

1. 传福音的工作是不受工人的局限所限制的:

保罗当时已被捆锁在罗马的监牢里,而且面对死刑,因此他已无法继续像以往一样到各处去传福音。从人的角度来说,不但他就要结束他一生传福音的事工,同时他所建立起来的传福音的工作也要因他的死而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因此而结束。我们或许说,保罗的工作与保罗是分不开的,没有保罗的保罗事工是不能生存的,纵然可以继续,但在质和量方面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一般人的看法。

但保罗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他的工作是决定在他所传的神的道,他自己虽然受到捆绑而无法继续传福音,但别人还可以继续他的工作,将福音传得更广更远。福音所传到的地方,也将继续看到果效,因为传福音工作的果效,是决定在福音——神的道,而不是传道的人。

2. 神的道一被传开,就没有人可以限制它发挥的功效:

神的道是有生命的,正如彼得前书一章二十三节所说的“神的道是活泼常存的道”(这里“活泼”应作“活的”,即有生命的意思)。而我们蒙了重生,正是由于接受了这生命的道。

保罗的意思是,虽然他当时已被关在罗马的监牢里,动弹不得,然而他过去数十年所传的道,却在听者的心田里继续的工作,发挥它的功用,结出生命的果子来。这个事实对于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其实保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文字所传的道,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发挥它的功效。当保罗看到这个事实时,是何等的喜乐和乐观呢!

3. 神的道在每一个接触它的人身上所产生的工作是无可限量的:

神的道不但能在听者身上工作,产生新生命;同时还能在接触它的人生命的深处工作,产生无可限量的功效。圣经告诉我们“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2~13)上述经文告诉我们,神的道对于听道的人来说正好像手术医生手上的一把利刀,将人的心思意念甚至灵与魂都刺入、剖开、辨明;同时又好像X光能将人内心的光景照明,使人无法遁形。

是的,神的道的确是不被捆绑的。

三、务要传道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提后四1~5)既然神的道是不被捆绑的,又有那么大的功效,因此作传道工作最主要的当然是传神的道了。

虽然保罗知道提摩太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他自己也因为传福音而坐牢,且即将为主殉道,他还是很严肃地“在神的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提摩太“务要传道”,不但如此,他还告诉提摩太:“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虽是这样,提摩太还得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都得传道。

从保罗命令提摩太传道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是何等认真看待传道的工作,他劝勉提摩太不但得传道,而且要用尽各样的方法与途径,并要忠心、尽心的传,就可以体会到,对保罗来说,传神的道是当今末世的时代最最重要的工作!

四、也要交托那忠心的人

传道的工作既然是那么的重要,提摩太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他不但要竭尽所能的传道,而且要栽培、训练人来接续他传道的工夫。所以保罗除了命令他要自己忠心的作传道的工作外,也吩咐他得栽培有忠心、值得信赖的人作传道的工作。不单只栽培一代的接棒人,更要预备两代、甚至三代的接棒人来接续这工作。看保罗怎样吩咐提摩太:“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保罗是第一代,提摩太是第二代,提摩太所交托的人是第三代,那些被忠心教导栽培的人便是第四代了。这里不但给我们看到保罗是何等重视传神的道的工作,他也非常重视栽培作传道工作的人;因此要提摩太为传道的工作不单是预备一代人,而是三、四代的人来接续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他也要我们明白,要确保主的工作能世世代代接续下去而不变质,最好的办法就是确保有忠心的人,将神的道忠心地传递下去,而不是去确保工作的组织能保存下去。

五、保罗将教会交托神的道

当保罗结束他第三次布道行程,来到米利都,接见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时,相信他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一来因他知道,前面有捆锁和危险等着他,所以他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说他已作好准备为主殉道。(徒二十22~24)

另一方面,他看到以弗所教会将面对内忧外患,有“凶暴的豺狼”(异端假道)内外的攻击他们(徒二十29)。当时他如何处理以弗所教会的问题呢?他将他们“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徒二十32)。将教会交托给神是可以理解的,将教会交托给神的道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般上我们会认为应该是将神的道(圣经与其教训)交托给教会,由教会来保管、保守、传扬等等。那么把教会交托给神的道,尤其是当教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信仰问题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1.教会,尤其是教会的信仰要蒙保守,就只有把教会交托给神的话,用神的话来教导信徒,建立信徒的信仰。

2.当教会面临各样异端攻击时,若要站立得稳,就必须用神的道分辨、驳斥异端,才能使信徒免受异端迷惑而离弃真道。

3.当信徒灵性幼稚软弱时,教会需要神话语的喂养与教导,才能渐渐成长成熟起来。

4.当教会需要训练、装备信徒,好叫他们成为神合用的器皿时,就必须用神的话来训练他们,好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因此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六至十七节教导我们:“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总结

神的道是不被捆绑的。让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都传神的道,领人归主;也让神的道在我们当中和我们的生命中自由的工作,结出属灵的果子来。让我们造就人,世世代代忠心的传讲神的道。并将教会交托那能建立我们的神的道,使我们坚固不摇动,在这末世的时代,为主作见证。

求主使我们对于神的道有绝对的信心,放心地传神的道吧!在许多人的眼中,神的道是十分脆弱的——需要我们保护才能生存、需要我们推销才能被人接受、需要我们包装才有吸引力、需要我们加工才有果效;其实神的道是不受捆绑的,神的道是有生命、有功效、有大能的,一旦传开,就必发挥极大无比的功效。宣信先生说到护道时,曾说过:“不要把狮子(神的道)关在笼子里,然后站在笼外保护它。把狮子放出来吧,它会保护自己的!” ■

access_level: 
10

圣经中有关教会领袖的教导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21 10:54
圣经 经节: 
林前12:28;弗4:11-12
access_level: 
10

主救赎宝血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21 11:09
圣经 经节: 
来9:11-14
access_level: 
10

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14 10:45
圣经 经节: 
林前5:6-8
access_level: 
10

神并没有撇弃我们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7-14 10:47
圣经 经节: 
赛50:1-11
access_level: 
10

大使命的祷告(1)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07 10:27
圣经 经节: 
太9:36-37; 提前2:1
access_level: 
10

主的名-耶稣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07 10:39
圣经 经节: 
路1:28-33;太1:20-21
access_level: 
10

宽门与窄门的比喻:两道门往两条路-只有一条引到永生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4-07 10:42
圣经 经节: 
西4:2-4
access_level: 
10

雅各是我所爱的

sermon_audio: 
sermon_paper: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3-03-31 18:22
圣经 经节: 
罗9:10-18
access_level: 
1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