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人生有什么意义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4-12-01 16:10
access_level: 
0

升入高天的大祭司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4-11-24 17:03
圣经 经节: 
来4:14-16
access_level: 
0

我懂?我能?惟独耶和华神是我们的帮助!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4-11-24 17:05
圣经 经节: 
代下17:1-20:37
access_level: 
0

见证篇:玉莲姐妹——我属灵女儿的美好回忆



见证篇:玉莲姐妹——我属灵女儿的美好回忆

见证篇:玉莲姐妹——我属灵女儿的美好回忆

冯宜芬

玉莲姐妹出生于一九二五年,于今年一月十三日被接回天家,与主同在,享年九十八岁。她不仅是我的家婆,也是我属灵的女儿。我想分享在我的美好回忆中有关她灵程的一些经历,愿神得着荣耀,并激励我们在主里的弟兄姐妹们。

她来自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认为女儿都不用接受高等教育。她读完小学六年级之后,她的父亲就聘请了一位私人家教在家教她读书。尽管教育程度有限,她仍然能够流畅地阅读华文和英文。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安排把她嫁给一位名叫蔡五常的年轻工程师,当时他刚大学毕业。我家婆在十八岁时生下第一个儿子,就是我的先生蔡友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又生了两个儿子。

她对宗教不是很热衷,除了在特殊场合祭祀祖先外,就没有接触其他宗教。当友仁高中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前往加拿大学医,因着主的怜悯,他在那里信了主,得着拯救,成为他家里的第一个基督徒。一九七零年,我完成硕士学位后来到新加坡与友仁结婚,家里就有两个基督徒了。我知道我们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宣教工场,因此我利用一切的机会邀请家人来教会听福音,但都没有成功。

在九十年代的那个时候,我的家婆愿意来参加我们教会每年在九月份举行的“九月布道会”,

因为她很想听她的儿子友仁讲道。她一直都为她的三个儿子感到非常自豪,也很喜欢支持他们的活动。当时三晚的布道会中,她只参加了一晚;但随后的几年里,她就参加所有三晚的英语布道会。不过,仍然没有准备好接受主耶稣作为她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她说她需要更多地了解基督教,她要确定这位耶稣是否是她可以信靠的真神。

我的家翁家婆就住在我们住家后面的那条街,我经常打电话与我家婆聊天,也常去看望她。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宜芬,我现在要去你那里,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想问一问你。”我当时感觉到她应该遇到了一些特别的事。

当她来到时,我看到她泪流满面,于是先安抚她的情绪,接着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告诉我,她刚刚在电视上看了一部电影,片中的一个小男孩患有癌症,在临死前问他的母亲,他死后会在哪里,是否还能再见到他的母亲。这男孩的母亲告诉他,只要他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作他的救主,耶稣就会接他回家与他在一起;这母亲还说,什么时候她离开世界,她也会到耶稣那里,到时他们就会再次见面了。这小男孩听了之后,就不再害怕,躺在母亲怀里安详地离世。之后我的家婆就问我:“我想知道我死后会在哪里?我是不是能再次见到我所爱的人?”

我立刻再向我家婆分享并解释什么是福音,尽管她之前已经听过了无数次。我重申福音:我们在神面前都是个罪人,而罪的工价乃是死,死后且有审判,结局就是在地狱火湖里受永远的刑罚;但因着神的慈悲怜悯,祂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担当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而凡愿意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作为他们个人的救主的人,神就要赦免他们的罪,并赐给他们永生,死后不但不用下地狱,反而能到天堂与耶稣永远在一起。当时我家婆听完之后,她就说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耶稣基督进入她的生命里,因为她知道她自己还有许多不愿意放弃的坏习惯,其中之一就是搓麻将。她每周有五天都打麻将,这是她婚后的一个爱好。不过,她愿意和我一起祷告,也同意和我一起读圣经。她还开始断断续续地参加教会的聚会。

二零零四年初,七十九岁的她蒙神怜悯,在圣灵感动下,她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并相信主耶稣是惟一能赦免她的罪和赐她永生的神。在她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后的那刻,她想立刻受洗,但我告诉她,先固定来教会聚会,之后可以参加受浸查经班,待教会确定她清楚得救之后,就会让她受洗。我知道这对我家婆来说并不容易,她必须除去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礼拜天去菜市场买菜,她必须另作安排;另外她也需要自己搭巴士去教会,因为我和友仁都需要更早到达教会参加擘饼聚会,无法带她一起去。

她第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她不再打麻将了!她打电话告诉她的麻将朋友们,说她现在是基督徒,不再和他们一起打麻将了。她真的如她所说,从此不再打麻将,但也因此失去了她所有的麻将朋友。只有神才能如此彻底而奇妙地改变一个人!我们赞美神的恩典和怜悯,我家婆变成了一个更快乐的人,她也享受与教会里其他基督徒姐妹的团契。

尽管是困难重重,她还是固定参加教会聚会,也参加主日学,我是她的主日学老师!除了在主日学学习圣经外,我每周都去她的家,和她一起查经和祷告。在她信主之前,每当和她谈论圣经时,她总是自豪地这么说:“你不用教我圣经,里面讲的我都知道了,因为我在教会学校读书时,每个星期都参加周会,圣经里面所讲的我都听过,所以都已经知道。”但在她信了主之后,她却是谦卑地对我说:“宜芬,我对圣经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请你教我!”她真的是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她很珍惜我女儿送给她的那本大字《圣经》,一直用到破烂,书页也脱落,还经修理过好几次。我想送她一本新的,她都不要。二零零五年五月,我家婆接受了洗礼。自此,她一大早就和我们一起去教会,参加擘饼聚会、崇拜聚会和上主日学。她从不间断地出席聚会直到二零二零年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此后,她的健康每况愈下,无法固定去教会。

我每个星期一都去看她,与她一起读圣经,唱诗赞美神,也和她一起读一章能帮助她灵修的文章,我们也一起祷告。我看到她对神的信心是不断地增长。在她离世前的一个月左右,她这么说:

“有些人改变宗教信仰就好像换衣服一样,但我认识了圣经中这位耶和华真神,我就再也不会去拜其他任何的神明了!”我感谢赞美神,因为祂在我家婆心中赐下了那真实无伪的信心。

在她被主接回天家的前两天,许多亲友都包围着她,她含着泪水与每一个人握手告别。我们知道很快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在地上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刻,所以心情是很激动的,但我们有安慰,因为凡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将能够在永恒中再相聚。在她感到很不舒服和疼痛的时候,她低声向主祷告:“主啊!帮助我;主啊!保佑我。”她一生都紧紧地抓住她的主!

我们感谢主接她回天家,让她在那里享受着她过去所渴望与主同在的福乐。如今的她,对主耶稣的认识比我们任何人都多,她再也不需要我教她任何东西了!她在经历着那一节她最喜欢的经文:“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二十三6)■

编者按:本文原稿作者以英文撰写,现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access_level: 
0

天路行客



天路行客

天路行客

蔡友仁

地上天路客

保罗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19),我们可否真心地说出同样的话?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基督徒的人生是最好的,其中包括有快乐的家庭、美好的团契以及神所赐的各种福气。这些都是属地的,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在基督信仰里的喜乐?

享受神和祂乐意赐给我们的福气并没有错,但如果我们紧紧地抓住今生的东西,却没有注视神自己,也没有以在天堂里与神同在为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只是抓到信仰的皮毛。若我们只为了过基督徒所享有的美好生活,当我们面对逼迫时就连一分钟也熬不过去,我们将不能忍受苦难,也会抵挡不住试探而放纵肉体的私欲。惟一可以使我们能忍受苦难的,是在这邪恶的世界里追求圣洁,如朝圣者般生活,以天堂为我们的目的地。

彼得盼望那些在逼迫中的读者明白,基督徒的人生是朝圣者的人生,因为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二11)。此外,《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到古时忠心的圣徒时,说他们“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来十一13下~14)。那些忠心的圣徒们也宣告说:“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来十三14)

天堂——永恒的家

所以,基督徒是走向天堂的朝圣者。然而,如今很少人谈到天堂,很少有关天堂的诗歌,也很少关于天堂的书籍,即使有也尽是不真实的虚谈,甚至在基督徒的丧礼里也甚少提到天堂。基督徒年纪渐长,却没有因快要去天堂而感到兴奋。

托马斯(Derek Thomas)在一本名为《在地如在天》(Heaven on Earth)的著作中的后记总结说:

“天堂存在于某个地方,那是耶稣的身体现在所在之处。天堂在它现有的形态是在太空中的一个地点——有实体、有形和真实的。最终,当主再来时,天堂将会是一个更新的宇宙。”

他接续说我们应该视天堂为一个没有罪的完美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痛苦、疾病和死亡的世界,是我们的工作有最大满足感的地方。天堂最终将会是一个新的天地,神一切的创造将被恢复来让我们享受。天堂最美好的体验将会是注视耶稣的面(启二十二4),我们将以喜乐和感恩的泪水仰望祂,并俯伏敬拜、赞美和尊崇祂。

走在天路上

作为走往天堂的天路客,我们必须常常提醒自己只有一条路,这条路就是神的路,我们是透过我们的救主基督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是圣洁之路,人非圣洁就不能见主,而圣洁之路是往上走的路,虽然不容易走,但它是荣耀的。当你往上走时,你会越来越清楚地看见这世界的真面貌,也越来越向往属天的事情,氛围会更接近天堂、更敬虔。当你往上走,你会留下某些事物,进入新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像基督。

这条路会经过危险重重的沙漠,我们必须勇敢地前行,因为这是惟一引领我们回家的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前往我们的目的地,而我们一切所作的必须帮助我们达到我们最大的目的——前往天堂。然而,人生中有许多正当的事情,如教育、嗜好、职业等等,但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达到我们安全抵达天家的目的,我们不应让任何事情使我们分心。若我们在地上走错方向,这将会是十分悲惨的。

在任何的路径上单独行走是十分困难的,不管是走在云雾弥漫的山路,或在夜里没有路灯的街道,都是不容易的。基督徒的人生中若没有别人的帮助,也会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借着谈论属灵的事情、参与属灵的工作、甚至是指出缠累着对方的罪和拦阻来彼此帮助。当我们灵里干渴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和滋润;有些时候我们或许需要包裹伤口;我们有多方面的需要,而我们可以彼此帮助来满足这些需要。

我们是走往天家的天路客,死亡对我们来说不是灾害。死亡对基督徒来说不是灾难,这会舒缓我们丧亲时的忧伤。死亡代表朝圣者已抵达天家,夸越了又冷又深的河流,在对岸有号筒吹响的声音,是朝圣者回家的时刻。这些我们要记得,否则我们会羞愧地离世。要好好地离开,就要在我们作为天路客的时候好好地为主而活,在临终时越少遗憾越好,而且我们应该对天家有清楚的认识。若我们常常想着天堂,当主召我们回天家时,我们便能大大地喜乐。

结语

让司布真先生的话提醒我们:“基督徒啊,要记得,你是万王之王的儿子,因此,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不要沾污将来要在天上弹奏乐器的指头;不要让将来要看见荣美的王的双眼成为情欲之窗;不要让快要走在黄金街道上的双脚在污秽之地被玷污;不要让快将充满天堂无比喜乐的心被骄傲和苦毒所占据。”■

编者按:本文原稿作者以英文撰写,现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access_level: 
0

对忠心的一些认识



对忠心的一些认识

对忠心的一些认识

陈建城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十七4)

“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太二十五14~30)是主耶稣在世最后一周在橄榄山与门徒谈论结束时所讲的比喻之一。比喻中的主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有些人估计,一千银子(talent他连得)是当时一个工人十年的工价,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虽然在主人眼里是“不多的事”。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就和这些仆人算账。那领五千和二千银子的仆人各自为主人赚了一倍的银子,被主人称赞为“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第三个仆人把所领的一千银子原本交回,因为他认为他的主人是一个“忍心的人”,因此“害怕”,便把主人的银子埋藏在地里;结果被主人斥责为“又恶又懒的仆人”,因为他至少也可以把主人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当主人回来时,可以连本带利的收回。

我们都知道,经营各种行业或投资,不但需要付出精神和代价,且要面对许多风险。另一方面,对这些仆人而言,银子是主人的,所赚取的盈利又要归还给主人。因此,倘若仆人仍然殷勤地付代价,冒风险,为主人营业赚取盈利,他的忠心也由此彰显出来。

明显的,比喻中的主人乃是喻表我们的主;银子是祂的“家业”的一部分,是祂按自己的旨意分给我们的。因此,银子是属于主,不是我们的。从字面的意义而言,“银子”可以解释为钱财方面的托付;但从广义而言,也可解释为各种资源,诸如恩赐、能力、时间、机会……等。主按各人的才干,把各种资源适当地分给各人,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我们经营或使用这些资源,为祂盈利。

因此忠心的问题接踵而来。银子不是属于我们的,所赚取的利益也不属于我们,而在经营或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又必须付代价、冒风险,我们是否愿意按主的托付忠心的事奉祂?

对主错误的认识,也常导致我们不忠心。那位领一千银子的仆人认为他的主人是一位“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他就害怕,去把他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对神有诸般的误会,动不动就发怨言、埋怨神,他们忘了神是“守约施慈爱”的神,祂必持守祂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立的约,而背约、不忠的还是他们自己。

对主错误的认识固然常导致背信、不忠,但在这比喻里,那位领一千银子的仆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对主人的误会。从主人的回答,我们知道主人并没有同意他的看法,只是引用他的借词告诉他说:“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我们都知道,把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也需要花时间奔走一趟,并且银钱放在兑换银钱那里,仍然有风险。对于这位仆人而言,银子不是他的,所赚取的利息也不是他的,何必自找苦吃?把主人的银子埋藏在地里,是最轻而易举的办法。因此,主人对他的评判乃是“又恶又懒”的仆人。

我们各人都从主那里领受了一些“银子”,诸如财富、恩赐、能力、时间、机会……等各种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主按各人的才干分给的,主绝不会对任何人有过分的要求。在处理这些资源的过程当中,我们难免要付出代价,同时也要面对许多挑战、讥刺、风险,目的不是为我们自己,乃是为主。我们只是这些资源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林前四2)我们是否像那领五千或二千银子的仆人,抑是像那领一千银子的仆人,甚至把所领的拿来“肥己”呢?当主再来时,我们所要面对的,正像这比喻中的这三个仆人一样。 ■

access_level: 
0

成功的基督



成功的基督

成功的基督

王明道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十七4)

这两句话是主耶稣在被卖的那一个晚间祈祷的时候所说的。祂在世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祂作过木匠;祂周游过犹太国内许多的地方;祂行过一些奇事;祂医治过许多病人;祂对群众讲过多次道;祂收过一些门徒;祂也树了许多的仇敌;祂更惹起许多人的惊奇和反感。在祂起始传道的时候拣选了十二个使徒,到这时候还是只有这十二个人跟从祂,而且他们还是那样自私,彼此争论谁要为大。在这十二个人中间还有一个心怀叵测,正在那里进行怎样将他的主交给恶人,去换三十块钱使用。再过几小时以后祂要被人捉拿,受人审问,被人定罪。明日祂就要被人钉在木头桩子上丧了性命。祂这一生似乎没有什么成功,只有一些挫折、羞辱、艰难、失败。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是一个有大荣耀,有大权柄,叱咤风云,震动全世,战败强敌,复兴以色列国的人物。当主耶稣起初传道的时候,许多人在祂身上本来抱有这种希望,及至等候了多时,祂并没有这种伟大的建树,他们不免感到无限的失望。就连那亲自为祂作见证的施洗的约翰也不免怀疑起来,因此他从监里打发两个门徒去问耶稣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太十一2、3)当主耶稣那一次在加利利海边的山上用五个饼两条鱼使五千个人吃饱了以后,犹太众民想要拥戴祂作王,祂竟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自己退到山上去祈祷。祂放弃了一次成大事的机会(约六15)。到祂被害以后,祂的门徒感到了无限的失望,这件事我们从那两个往以马忤斯村去的门徒身上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当主耶稣与他们同行讯问他们谈论什么事的时候,“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路二十四17)以后那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路二十四19~21)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耶稣的死使门徒遭遇了极大的打击与失望。他们本来盼望祂能救赎以色列民,谁知道祂竟没有成就什么伟大的功业,反被人所杀害。在他们看他们的主已经成了一个失败者,这使他们不能不愁苦失望。主耶稣的一生不但在一般人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人,连祂的门徒在祂得荣耀以前也是这样看祂。但祂自己却不这样看。祂在将要被害以前对祂的父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在别人眼中看为成功的,是指着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事业,在主耶稣眼中看,“荣耀了神,成全了神所托付的事”,便是成功。祂在世界上三十几年的岁月中虽然没有成就什么大事,没有照犹太人所期望的作了王,掌了大权,复兴了以色列国,但祂确是以祂整个的生活荣耀了神,而且成全了神所托付祂的事。虽然祂整个的人生在人眼中看来是卑不足道,是与人异趣,是迹近癫狂,是自鸣清高,是干犯众怒,是自取祸败,但在神眼中看却是成全了神所托付祂的事。在人眼中看来,那挂在木头上的耶稣是一个失败的耶稣,但在神的眼中看来,祂乃是一个成功的耶稣,完全成功的耶稣。祂了解神的心,祂明白神的旨意,所以祂才这样祷告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祂果真成功了么?如果是,有什么证据呢?有!确实有。只看那空了的坟墓,和那放在坟墓中的手巾和细麻布。再听听那两个衣服放光的天使所说的话──“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二十四5、6)再看看祂复活以后屡次显现给门徒的记载。再听听祂复活以后对门徒所述说的一件重要的事实──“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再看看路加告诉我们的那件荣耀的事实──“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徒一9)如果祂未曾成功,便不会有这个荣耀的复活。如果祂未曾成功,神便不会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如果祂未曾成功,祂便不会被神接去坐在神的右边。这一串荣耀的事实都足证明祂是得了极大的成功。还不止于这些呢,保罗告诉我们说,因为耶稣“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8~11)不久还要有更重大更荣耀的事实显露出来,就是那位“被接升天的耶稣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一11)那时候“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林前十五25)从来没有人像祂这样受藐视、受冤屈、受痛苦、受羞辱,从来也没有人像祂得到这样伟大的成功。

今日我们这些信祂的人也应当羡慕这种成功,追求这种成功。不是成就什么伟大辉煌的功业,乃是“在地上荣耀神,成全了神所托付的事”。有一些基督徒会交际、会联络、会投机、会谄媚、会迎合人的心理、会讨人的喜悦、会戴假面、会用手腕、会吹号筒、会自我宣传,因此他们在社会里或教会中得到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多人的欢迎,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事业,建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但他们并未曾荣耀神,也未曾成全“神所托付的事”。他们在人眼中是成功的人,但在神面前却是失败的人。还有一些基督徒像他们的主一样,“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又像他们的主那样“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但他们确曾借着他们那种圣洁超凡的生活荣耀了神,又尽心竭力成全了神所托付他们的事。他们未曾得着人的什么称赞,他们却得了神的称赞。他们在世间并未得着什么荣耀,他们在基督得国的时候却要得着最大的荣耀。那些人眼中的成功者需要有超人的天资,不然,他们决弄不出那一套花样来。平常的基督徒是没有什么希望得到这种成功的,但没有一个基督徒不能得到神眼中的成功。今日那些人眼中的成功者讥笑那些敬虔的基督徒为低能,为愚昧,为无用,为笨伯。但到了基督的国里,他们才明白那真正低能愚昧无用的笨伯不是别人,乃是他们自己。我们不必羡慕那些人眼中的成功者,也不必哀叹自己没有超人的天资,没有特别的机缘,更不必追随摹仿那些人眼中的成功者。每一个基督徒都能成为神眼中的成功者。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光、事工都是我们成功的机缘。就连一个汗流浃背的农夫,一个终日辛劳的工匠,一个操持家务的主妇,一个目不识丁的乡愚,只要度着敬虔的生活,作成神交付他的本分,便都是神眼中的成功者。神所要的不是外表,乃是内心,不是功绩,乃是忠诚。

那样,天资高的基督徒能不能作神眼中的成功者呢?当然能,而且他们可以得着更大的成功。但是他们必须先谦卑进到神面前,“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倚靠自己的聪明”。他们必须“不自以为有智慧”,只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他们必须弃掉那种喜爱虚荣的心,和那些虚伪、诡诈、手腕、假面、迎合、谄媚、投机、宣传。他们必须不再求从人来的荣耀,只求从神来的荣耀。他们必须弃绝他们自己的欲望、野心、计画、经营。他们必须凡事只求使神得荣耀,使人得益处。他们必须走上主耶稣所走过的道路──“自己卑微,顺服至死”。如果天资高的圣徒能向神忠诚,他们所成就的一定特别的多。不过天资高的人却极少肯这样放弃人的荣耀,而专求从神来的荣耀,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今日的教会中追求在神眼中成功的人这样少,又有什么希奇呢?试看今日的教会中比较热心比较活动的领袖们所有的作风,岂不多是注重外面的效果成绩,过于注重里面的敬虔忠诚么?开大会,建大堂,成立大的诗歌班,组织大的布道队,作大报告,吹大号筒,立大教会,收大批的教友。无论什么都注重大。可是在这些东西里面仔细寻找神所看重的那些东西,真是少得可怜。自然我们并不反对圣徒开大会,建大堂,组织大的布道队,为主作大工,可是我们决不应当只注重这些,反忽略了神向我们所要的忠诚顺服与敬虔的生活。如果我们先有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神的灵在我们里面作起大工来,那时候自然而然的有许多大的工作大的效果大的成绩显出来,那真是最好无比的事,那也是主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的主确曾说过,“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十四12)但如果我们不注重神所要我们注重的那种里面的成功,却只注重外面的那些大的东西,大的成绩,我们的人生和工作势必成为绣花的枕头,外面美丽到极点,里面却充满了糠秕。

看看今日教会中许多热心的传道人和一些所谓之“布道家”、“奋兴家”的生活是多么可悲啊!事工好像作得很大,名声或者也传得很远,他们到处所作的报告和见证也确实的娓娓动听,但一详细观察他们的人生,便发现多少贪利好名,谎言虚伪,嫉妒纷争,倾轧排挤,谄媚逢迎,污秽邪恶。他们所讲的道纯正,他们的生活却不纯正。他们自己的里面既没有那些最好的东西,当然他们不会教训人追求那些最好的东西,因此只好鼓励听众为主作大工,成大事。今日的世界上无论什么事,人们都注重大而不注重真,注重量而不注重质,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容。连基督徒也这样,连热心的基督徒也这样,连热心的传道人也这样。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啊!但无论人怎样注重大,神所注重的总是真;人无论怎样注重量,神所注重的总是质;人无论怎样注重外表,神所注重的总是内容。我们不愿意讨神的喜悦得神的称赞就罢了,如果想讨神的喜悦,得神的称赞,就必须注重神所注重的,若不这样,我们在人眼中无论得到多么大的成功,在神面前我们仍是失败的人,甚至有些在人面前最成功的人,在神面前却是最失败的人。

我常在街市上看见一些商店的门面真是有趣极了。从正面看去是两层楼房,下面的玻璃窗内陈列着许多货品,楼上的窗户却都挂着窗幔。两层高的楼房,而且油漆粉刷得那样富丽堂皇,灿烂夺目,不问便知道这是一家很大的商店。可是你进到里面去,便发现这家商店的内容和货物竟远不及你所想像的那样好,那样多。房屋小得异常,货物少得可怜。你惊奇这家商店怎么这样里外不同。及至你走出店外几丈远,从旁边再细看一下,你便发现这家建筑物的二层楼房并不是楼房,乃是迎街房顶上造起来的一面高墙,墙上安好几面窗户,窗户上也装好玻璃,玻璃后面配上幔子。从前面看,你决不会想到它们都是伪作的装饰品。这家商店的主人这样作,就是为要使走路的人看着他的商店大,好认为他的货物又多又好,因此进来买他的东西。有更多的商店虽然没有安设这种伪装的窗户,可是也在前面房顶上造起很高的墙,绘上美丽的彩画,写上好看的大字,好使过路的人以为他们的商店大,货物高。许多基督徒和传道人的作风正像这些商店一样,外面是又大又美,里面却是又小又陋。这种作法只能使人从外面欣赏一下罢了,如果要找真实的好东西,不用说神找不着,就连那些有见识的人也不会被他们瞒哄过去。求荣反辱,弄巧成拙,可叹亦复可怜!

圣经上有一个比喻论到神眼中的成功与人眼中的成功,说,“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0~15)。

这是多么恰当有意思的一个比喻啊!“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前三样是贵重耐火的东西,可是费许多力出许多钱才能得到少许的,后三样是费一点力出一点钱就能得到许多的。但它们一点耐不住火,经火一烧便完全变为灰烬。神眼中的成功就是金银宝石的工程,经过许多劳苦、艰辛、忍耐、忠诚,仅仅得到不多的效果,可是这点效果是真实的,是永久的,是被神看重的。人眼中的成功乃是草木禾秸的工程,不费力、不尽忠、只是外面吹打一下,热闹一阵,便得到煊耀可观的效果,许多人悔改信主,许多人加入教会,可是这些辉煌的效果都是虚浮的,暂时的,在神眼中毫无价值的。可叹,多少热心的基督徒所建造的工程是草木禾秸的工程,多少热心的传道人所建造的工程是草木禾秸的工程,但这些人却被群众所欢迎,所摹仿,这真是一件令人发愁的事。我们应当快些觉悟,我们应当快些悔改,从此以后我们不希望成功就罢了。如果希望,让我们专心追求神眼中的成功,好叫我们在将要行完我们的路程以前,也能毫无疑惑毫无懊悔的对神说──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

编者按:承蒙香港灵石出版社提供文稿让本刊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默想主--天开了



默想主--天开了

默想主--天开了

黄聿源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一45~51)

在耶稣基督开始出来传道时,施洗约翰把他的两个门徒介绍给耶稣,之后都跟从了耶稣,其中一个就是安得烈,他之后把哥哥彼得带去见耶稣。而隔天,耶稣遇见了腓力,腓力也跟从了主,之后去找拿但业,带他去见耶稣。

在拿但业与耶稣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拿但业很精明,有思想,也是个有追求的人。从拿但业对腓力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看出他是个要求很高的人。当主耶稣指着他说他是个真以色列人,心里没有诡诈的时候,他听了不服,觉得主不需要奉承他。然后主又对他说,在腓力还没有招呼他,他在无花果树底下时,主就看见他了。主这么说的意思,不是指祂看见拿但业在无花果树底下,而是指主耶稣知道在前一天或什么时候,腓力亲自去找拿但业时,他是在无花果树底下。腓力或其他人没有告诉主,也并非主有千里眼或未卜先知,而是主耶稣乃是无所不知的。

我相信腓力与拿但业是谈了很多话,其中腓力有这一句话:“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说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我也相信这是他们整个谈话的重点或讨论的问题,甚至是辩论有关拿撒勒人耶稣就是摩西律法书上所讲的那一位。当时拿但业的结论就是: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如果是从耶路撒冷来的,还或许是。腓力讲不过拿但业,就把他带去见耶稣。

主提到拿但业在无花果树底下,恐怕是因为主知道拿但业常常在无花果底下默想神的话语,常常思想关于弥赛亚、神的国和圣经的应许等问题。无所不知的主也知道腓力找拿但业讨论这些事。当主说拿但业是个真以色列人,心里没有诡诈时,相信拿但业心服了,他认为耶稣真的是知道他是怎样的人。拿但业是知道许多关于弥赛亚的身分,祂是怎样的一位,以及祂来的目的。在拿但业的心里,所想的是神的国度和神的应许。后来拿但业就很确定地知道这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圣经预言将来要来的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是以色列的王,正如腓力对他所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

当主对拿但业说:“因为我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当然,那时拿但业是信了,但主进一步告诉拿但业:他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他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主知道拿但业是个寻求神并等候神的救恩来到的人,因此主告诉他,他将要看见救恩的成就。主是用了一个很特别的角度——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来讲救恩的成就。

在《创世记》二十八章提到雅各为逃避他哥哥以扫的追杀,就听从他父母的话逃往巴旦亚兰去投奔母舅。晚上,他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边”)与雅各说话,赐他应许。雅各睡醒后,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说这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只是雅各并不知道这里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天梯预表那位将要来的救主就是通天的道路。“天开了”的意思就是通天的路要开通了,这条路是通过救主的身体通上去天。

西方著名文学家John Milton是位清教徒,也是政治家,他写过许多书,其中一本《失乐园》讲述了人类失去乐园的痛苦。各种民族、政治家、哲学家和凡有理想的人,心中都向往乌托邦——一个完美世界的到来。人的心中都想重回失去的乐园。

《创世记》第三章记载人类始祖犯罪被赶出乐园,神派天使守住乐园的门,人不能再进去了。而根据圣经描述,这地上的乐园就是位于目前战乱不安的伊拉克,这荒芜的乐园绝非我们想要回去的。

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其中一个强盗求主在祂得国降临时记念他,当时主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主耶稣为我们恢复了乐园!

主告诉拿但业他将要看见天开了,就是指天上乐园的门要开了,我们人可以回去乐园了!拿但业所想的是以色列国前途的兴盛以及将来千禧年国所恢复神创造时的光景。千禧年国还不是乐园,因为在千禧年国里,人还是会死,且要面对最终的审判。因此千禧年国还不完全,也不是神为人所预备的最终乐园。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乐园是个新天新地,就是主应许给那十字架上的强盗的天上乐园。

《希伯来书》十章十九至二十节说,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有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就是通过耶稣基督。耶稣基督就是道路,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若用一句具体的话来形容,就是“这条通天之路是踏着耶稣基督的身体回去的。”通过耶稣基督,我们才能回到乐园,回到天父那里。

主所成就的这个救恩是因祂的舍己所作成的,这是何等大的事!我们感激不已。■

access_level: 
0

等候神——要全心全意



等候神——要全心全意

等候神——要全心全意

慕安德烈·麦华礼译

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诗三十一24)

这经文与上篇的默想几乎完全相同。但我很乐意,再次向那渴望真正完全学习等候神的人,提供这一个他们十分需要的一课:就是等候祂是要用心来等候的。要“坚固你的心”,一切的等候决定于内心的情况。人的心如何,他在神面前就如何。我们的心,若未曾被圣灵预备,我们就不能深入神同在的圣地,在那里等候祂。本篇的信息就是:“仰望耶和华的人……当坚固你们的心!”

这个道理似乎太简单。有些人会问,这不是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么?有什么需要特别如此着重它?事实上很多基督徒,并不知道思想上的信仰和心灵上的信仰是有很大的分别。他们往往着重培植前者。他们并不知道心灵较思想无限重要,所以必须先解决这使基督徒生命软弱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我们看见了,等候神才会为我们带来全备的祝福。

箴言三章五节可以帮助我来解释这讯息。这里提及一种敬畏神和蒙神喜悦的生命。它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信仰中,我们要使用这两种能力。理性从神的话语中得到知识,将它转变成为食物,使在心灵里的内在生命得到喂养。但这也带来一个可怕的危险,就是我们会依靠自己的知识,以为自己已经认识了神圣的事情。人认为自己拥有这些知识,属灵的生命就当其然会强壮起来。事实并非如此。知识只是对神圣事物有了概念和印象,并不触及真正的属灵生命。所以神有这命令,“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人的相信是在于心灵,并且用它与神接触,神在我们心里赐下祂的灵,使我们有神的同在,也有祂的能力在我们里面工作。在我们的信仰中,正是我们的心去信靠、爱、敬拜和顺从。我们的思想完全无力维持我们里面的属灵生命。我的心必须等候神,让祂在我里面动工。

在肉体生命上也是一个例子。我的知识告诉我应吃什么和喝什么,食物又会如何喂养我。但在咀嚼和进食的过程中,我的知识毫无作为,身体有单为这特殊作用而有的器官。正是如此,知识告诉我们,神说了什么话,但对于要用生命的粮来喂养的灵魂却没有任何益处。只有心灵借着对神的相信和信靠才可做成。人可以研究食物或睡眠的性质和影响;但当他想吃饭或睡觉,他就会将这知识和一切所认识到的放在一边,而只使用吃饭或睡觉的本能。所以基督徒研读过或听过神的说话后,需要停止继续使用他的理性,不要再依赖它,反要唤醒自己的心灵,向神敞开,寻求与祂有活泼的交通。

这就是等候神的福气。我承认所有的理性和一切努力的重要,但切要让自己的心在神圣安静中在祂面前俯伏,相信祂会更新和坚固祂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这正是本篇的教导,“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当紧记用头脑知道和用心灵相信之间的分别。谨防依赖用清晰有力的思想去理解的试探。它们只能帮助你了解到你需要从神那里得什么,它们本身只是图片和影子。“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坚固你们的心!”把你的心呈献在主面前,作为你灵性中奇妙的场所,使神可以在那里启示祂自己,你也通过它认识神。要培植这最伟大的信心。虽然你看不到内心,但神会借着圣灵在那里工作,让心灵在完全的安静中等候祂,因为在隐藏的深处神会工作。确信这事,单单等候祂。将你整个心,连同它里面所有秘密的工作,无时无刻不断地交在神的手中。祂要的是你的心灵,祂要得着它,成为祂的住处。“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

“我的心专等候神!”■

编者按:本文原刊载于多伦多迦密证道浸信会之“主日程序表”。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专心盼望



专心盼望

专心盼望

胡恩德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彼前一13~14)

我们信主重生后,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并且承受神的产业;这产业乃是值得我们羡慕的。这产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就这点而论便已够令我们向往不已;因为在今生里我们无论身内或身外,都缺乏这种性质!在将来我们所得的产业和福乐里,没有一样会腐朽的。这产业今天虽仍未到手,但神给我们保证,会为我们保留在天上;同时又保守我们,在将来的日子“必能得着”。今天在物质的世界里,没有一种事物是我们“必能得着”的;所以我们通常都说:靠主我将来怎么样或作什么事?保罗也是这般说:“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腓二24)因为地上的事物,我们诚然缺乏“必能”的把握!也许很多次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某些本具把握的事,终底不是主的心意,结果所盼望的落空了!有时主或者又借着一些事来打岔的,不过,若主愿意,祂仍可按着如同从死里复活的大能,来改变环境。然而在今生里,我们倒喜欢为未来的事作点保留;大抵这是懂得为人之道吧!

现今,圣经里神的应许,所给我们的产业,是用祂的话来作保证——“必能得着”。既然如此,我们便当专心等候盼望吧!

换上世上那些没有绝对把握的事物,若然我们盲目地专心盼望,便会引致极大的错误了!因为一旦落空,心里的失望便是百分之百的痛苦!不过设若我们透过未来的盼望,便知道主若命定,我们自会得着;万一得不着,亦不会失望的;因我们相信凡事都有主的旨意,一切事情都是美的。

反过来,现在主给我们将来的产业,我们不妨把全副精神摆上——“专心盼望”,圣经正是这样指导我们。在将来的产业里,其中虽有“赏赐”的部分,但亦有纯粹的恩典是我们可以得着的。“赏赐”是按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得,也按我们在主里的忠诚而给予,似乎与我们的行为有关,但却仍是在恩典的基础里。这些都是因信而得的。

现在我们所享用因信而得的恩典,只是一部分而已,将来还要全部的显出来。例如今天我们享用一些属天的喜乐,这些喜乐在今天仍不能十足地临到,或者会因我们的软弱而停止。但将来的是十足的、完全的、是无穷尽的;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平安愉快,虽不十足,但已觉得美好;但将来的恩典到丰满的时候,却能保持不变,不受任何事物所影响。喜乐来了便不失去;平安来了亦会停留,丰富也是恒久不变的,不会止住。

在某年里,一位嫁给中国潮籍人的瑞士女子,在一次聚会里因听道而哭起来,因着讲员提到:我们犯罪乃是得罪神。她把这句话听入心内,圣灵在她心内作工,使她极感难过,知道自己得罪主干犯主;会后她未有立刻离开,仍然坐在椅上饮泣……,后来结果她返家去了,自己刻意地去读圣经和祷告,并且诚心认罪。次日,有信徒遇见她,她以英语对那信徒说:“我很丰富。”丰富怎么形容?尝过的人自会明白!丰富固然包含很多东西的啊!

将来主的丰富认真地临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自觉有丰富感和丰富的实际,是可供享用的。将来的福都是恩,是恒常不变的,不像今天会因我们的喜乐无常而断断续续,甚而失去。为此,圣经教我们“专心盼望”,更因为“必能得着”,有了这保证就更值得我们摆上了!“盼望不致于羞耻”,也决不致失望。神的话既已应许,便坚固过于磐石。只要神说过,谁也不能动摇它!圣经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先去世,身体卧在坟墓里,骨头也枯了,也不碍于这盼望的来到。也许主在我们未死之先已经来到,在那日子,我们会听到三种的声音,帖撒罗尼迦前书正启示这真理说:“有呼叫的声音”,如同主在拉撒路坟前向他的呼喊:“这是义人复活的日子”。第二是:“天使长的声音”,到底天使长呼喊什么?我们则不明白。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末段和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末段说,当神的号最后一响的时候,“我们这些活着还存留的人”,会改变形象而上升,在坟墓或死了的信徒得回身体,与我们活着的人同去。这是我们所等待的恩。斯时我们会感觉这声音是可爱的,因为这是复活的主唤醒我们,为要使我们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永生的身体,我们“专心盼望”吧!

“专心盼望”尚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单就这个福气已足够,我们尽可放下一切,不必作其他的盼望。这是惟一可爱的,其他可不必追求了;这盼望既能填满我们的心,值得我们把全副的精神和爱摆上,专心盼望!

我们所以专心,不仅在于主带来的恩;要紧的是这位恩典的主。我们全心全意等候祂,不是照本分而作,乃是基于我们里面的爱与诚。圣经所以提醒我们“专心盼望”,是恐怕我们不常爱慕和盼望祂来,故此便提醒我们不忘盼望!假如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盼望,便该起来寻求。愿主开我们的眼,让我们看见,又相信主的灵在我们心里能创造出“专心盼望”的意念来。约翰一书给我们提供一个失去的原因:“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让我们都给主光照吧!看见了便靠主除去!

三心二意是今天基督徒的特征;尤其住在香港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有很多的东西会把我们拖走,有很多属世的事物充塞着我们的心。为此,彼得的话便针对着我们的时代背景而说。其实,作基督徒是要专心的。主最早呼召门徒(腓力)时说:“来跟从我”。清楚地指明是跟基督一人,并非呼召来跟从整群人的。因此基督便成为腓力心里的视线焦点——跟从基督。主到什么地方去,他们都去;主经历怎样的迫害和困难,或去祷告,他们都随着,一切生活起居,都跟主自己,这行动就是专一了!不可三心二意,不能朝秦暮楚!马太本在税关工作,当主呼召他的时候,他起身跟主走了;其他门徒每个均是一样。我们当日得救的时候,似乎未有听见这句话,但实际上,主救我们的时候是含有这个意思:“来跟从我吧!”圣经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这个观念。在当日,人们想得主的好处,便跟主耶稣而行;然而主看破他们的心,于是向当时的人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作我的门徒。”可见当时的人信主的方式,就是跟随!事实上“信”包含在“跟”里面。又有一次有极多人围绕主,想要跟着祂。主于是又说:“人若跟随我,便当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不爱我过于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田地……,不配作我的门徒。”当日的人信的表现便是跟从,这是很清楚了!

我们今天信主该清楚这件事——“跟随”,既然相信,便认准祂,不要三心二意,不可朝秦暮楚;专心面对前面要来的主,而现在则要专心地跟随祂的脚踪行。我们是否专心?设若当日曾有人叫彼得脱离门徒行列,回到渔船去跟着大伙儿重操故业,假如彼得可以因人的话而转离,他便不是一个真正跟随主的人了!真正的跟随者是不会离开主的,眼睛也不挪移半步哩!不论上高山,下深渊,都一样专心。

有些年青人结婚后(不论男女),都不愿对方与其他异性有接触,总希望对方能全心全意地向着自己,无他……保罗在哥林多后书里这样说:“我为你们所起的愤恨,原是神那样的愤恨。”“愤恨”在原文里是妒忌的意思;神的妒忌是没有罪恶性的。乃因基督以命把我们救赎,我们反倒醉心于假使徒的道理,向主不专,神乃向我们宣布祂不能忍受我们的不专,不能接受我们的三心二意,保罗继而说:“我将你们许配基督,如同贞洁的童女,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主把我们整个买回来,我们就该专向祂。保罗向主专心,所以他盼望哥林多教会也专向主;若然他今天还生存且在我们中间的话,他也一样盼望我们全部的人都专向主,不要少一个!我们专向主的程度要连一点半分也不能分出去;作基督徒若不把整个心归主,便失去了基督徒应有的性质了!

还有,“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当心我们内心的野性爆发,很容易便闯了出来,故此要约束,免得心散。我们的志、情、意,包括思想各方面都当小心。“约束”是指着心而说;“自守”则包括整个人的内与外!求主让我们脱离缠着我们的罪,也不要为魔鬼留地步;让我们查究尚有何罪存在,让我们谦卑承认,求主赦免并保守我们的心!

现在有很多信仰纯正的人,都似乎不甚盼望主的再来,或不甚承认将来的事,一旦涉及前面的事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不愿正面谈论;所以他们传福音也只讲重现世的问题,他们虽不致把福音传得庸俗只顾今生的福气,但仍然仅提及有关今生的心灵解决的问题,一触及将来便止住不提了!更严重的,有些人更反倒专注于现世的社会问题和怎样参与社会,故此渐而失去专一盼望的心!假如我们专向主的话,便对地上的诸问题看为不很重要;魔鬼总是努力于使我们看淡将来的问题,甚至催速我们,叫我们不愿承认!

事实上圣经何处有主张叫我们看重社会的呢?有些别具用心的人向基督徒提出了反挑战,看基督徒从圣经里能否找出不关怀社会的主张?意思是要说服基督徒关心社会。在此,我也向别具用心的人提出一个反挑战:圣经有何处主张我们必须关怀社会?诚然,圣经教训我们要爱邻舍,这是爱个别的人。但别具用心者的主张却是要把整个社会来关怀,这自然牵涉到社会制度的问题上去,揭穿了便是主张共产而已!人以关怀社会为口号和工具,这是我们所知悉的策略。退一步说,即使关怀社会是基督徒当作的事,我们也不因此而用别具用心者的术语,而为他们铺路;虽然圣经叫我们作善事,有些类似他们的社会关怀,但我们却避免采用他们的一套术语,免得为无神者铺路。其实教会很多时都或明或暗地,做了不少关怀人们肉身需要的工作;但从不因此放弃盼望将来的福,或看淡将来的事,以求积极于属地的好处。我们须切实当心,专心盼望将来的福,也在现今行爱顾人的事,体恤人眼前的需要,但我们不称这些为社会关怀,我们愿意根据圣经的说法,称之为邻舍关怀吧!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最后,总要专心向主,因祂对我们是极度专心的;祂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祂,并盼望祂来,和盼望所带来给我们的恩!■

编者按: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一九七九年二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