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工作




饶恕

工作

谢彦群

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二醒着的时间是花在工作上。工作对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人对工作的反应和态度却各有不同。有人热爱工作,为要完成堆积如山的工作而废寝忘食,把一生大部份的时间都投在工作上。这样的人,工作就是他一生的全部。反过来,有人看工作为繁重、枯燥和毫无意义;每天重复着同样差事,面对着恼人的同事与无理的上司,工作对他来说,就只为了拿那份薪金来糊口养家罢了;若经济萧条时还得面对栽员和失业问题,这样动荡不稳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人就只好听天由命,无可奈何。以上种种心态都不是我们基督徒应有的,我们应当从圣经来学习正确的工作态度:

工作是神所交托的

首先,圣经一开头就向我们启示:神是一位工作的神。《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说:“起初神创造天地”。之后圣经描述了神用六日创造天地万物;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最后神亲自用地上尘土造人,然后把人安置在祂所立的伊甸园里,并吩咐人修理看守。一个这么偉大奇妙的宇宙,是神工作的成果;神还把管理看守的工作交托给祂所造的人!以后,神借摩西把诫命和律法颁布给以色列人时,清楚指示他们:“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出34:21)。神除了命令他们要守安息日之外,也同时命令他们“六日要劳碌作一切的工”(出20:8-9)。可见,不但“守安息日”是神给人的命令,“工作”也同样是神给人的命令。“工作”不是一个选择,因每个人都有责任借着工作供应自己以及家人的需要。懒惰不作工的人,是神所不喜悦的。《箴言》6:6-8 指示懒惰人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学习它的勤奋,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这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所以,工作是神的旨意,也是神交托给每一个人去作的事。

我们的责任就是劳力地工作,供应自己和家人的需要,可以使自己有余,也能供应有需要的人(弗4:28)。另外,既然工作是神交托给我们的,我们可以求神为我们预备适合的工作,也可以求神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上的种种难处。《箴言》3:6说:“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只要我们认定一切的工作都是神交托我们作的,祂就必在我们的一生中带领我们的工作。

工作是为主而做的

一般来说,工作都被人看作是为人而做,或为上司而做,又或为公司而做。故此,如果上司地位越是尊贵,公司名声越是显赫,人对所做的工作就越觉得是有价值和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工作也常被人看为是“属世”的事,没有属灵价值;因为他们觉得工作所服侍的对象是人,不是神。但使徒保罗在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中对那些信主的奴仆这么地说:“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22-24)保罗告诉他们,工作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劝他们要存敬畏神的心来作工,听从主人的吩咐,无论作什么工作,都要从内心去作,像是为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的工作不像在教会中事奉,但如果我们存心荣耀主的名,见证主的福音,在工作上忠心努力,也就等于是在事奉主了,而我们也必得到主的赏赐。

主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今天我们正需要这样愿意为主发光的信徒,在学校、商场、工厂或医院等职场,以事奉主的心在个人的工作岗位上为福音作见证。所以,只要那是一份正当工作,我们就可以在这工作岗位上为主作,事奉神;不论你是个专业人士或是个普通送货员,都是神把我们安排在这工作岗位上来荣耀祂。

工作是要把握机会的

在这讲究工作效率的时代,许多工作都设下限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不论是查账员、维修员或是建筑师等,都得努力地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我们的主看工作是一种时机,必须珍惜时间和把握机会去完成神的使命。主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约9:4-5)主看工作的时间是有限也看为非常宝贵。主暗示门徒,祂在地上传道的日子不长,祂必须把握时机完成天父的工作。同样的,我们在地上为主作见证的日子也是有限期的,我们都要把握工作的机会。尤其是在你工作的场所,如果你是惟一的基督徒,那么你就更要把握每一个机会来见证主,因为你周围的同事可能只能从你身上来认识神。

有三个水泥匠在工作,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水泥匠懒洋洋地回答:“你没看见我们在砌砖吗?”;第二个语气平淡地说:“我们要盖一座大房子”;第三个则兴奋地回答:“我们要建一座雄伟的礼拜堂,让很多的人来敬拜神!”这三个水泥匠,就只有一个领略到这工作的使命感,因此他对工作充满了热忱,他也会努力地完去成他的工作。

我们是否把握机会把工作做到最好?我们是否在职场上通过工作来见证主,让人可以认识我们的神?

我们基督徒是与世人没有两样,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在工作上,也一样会遇到工作上的挑战和困难,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明白到工作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我们也有圣灵的引导,帮助我们面对并克服工作中的种种难题,使我们可以借着工作,成为我们经历神和荣耀神的管道。

access_level: 
0

可怜我吧!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3-05 20:47
圣经 经节: 
可10:46-52
access_level: 
0

都看得清楚了?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3-05 20:49
圣经 经节: 
可8:22-26
access_level: 
0

什么使神赦免罪人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3-05 09:39
圣经 经节: 
诗78:38
access_level: 
0

主的身体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2-26 12:28
圣经 经节: 
太26:26-28
access_level: 
0

忍耐直到主来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2-26 12:31
圣经 经节: 
雅5:7-11
access_level: 
0

光来到世间,叫行恶的受责备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2-19 12:24
圣经 经节: 
约3:19-21
access_level: 
0

为了什么跟从耶稣?




饶恕

为了什么跟从耶稣?

程天秋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 6:66-68)

引言

主耶稣道成肉身,在世上传讲神国的福音,行了许多神迹奇事,有许多人跟从祂。在这些跟从耶稣的人群中,除了有耶稣亲自拣选的12个门徒外,还有其他宗教界人士和普通老百姓(他们当中有男有女,也混杂了一些闲杂人)。这些人对耶稣很感兴趣,因耶稣所言所行都很吸引他们。耶稣所传讲和教导的,与当时的宗教界人士如文士和法利赛人很不一样,因为耶稣所说的都出于神,带着权柄。耶稣能行平常人所不能行的神迹奇事,满有权能。虽然当时有很多人跟从耶稣,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从祂到底,许多人半途离祂而去。这些人并不真正认识耶稣,从《约翰福音》第6章的记载中,可以看见他们是因各有所取或各有所望地跟从主:

1) 耶稣供人吃饼得饱

在《约翰福音》6:26,耶稣对一群跟从祂的人说:“你们找我…乃是因吃饼得饱”。耶稣在世的时候,确实也曾为人解决了“吃的问题”。在说这话之前,耶稣行了5饼2鱼的神迹,解决了5千人“吃的问题”(约6:1-15;太14:13-21);又以7个饼几条小鱼行神迹解决了4千人“吃的问题”(太15:32-39)。有人就因为有饼有鱼得吃就来跟从耶稣。在这些人的信念中,免费的食物是他们跟从耶稣的目的。主耶稣肯定是有能力解决人“吃的问题”,祂是神的儿子,宇宙万物都是祂所造,是属于祂的,祂能供给人一切物质上的需要。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有2百多万的以色列民众,他们从哪里得食物呢!圣经让我们看到:神天天从天上降下吗哪喂饱他们,共40年之久,从没间断过!耶稣能供给人一切物质上的需要,但这不是祂来到人群中的主要目的。当耶稣在旷野受撒但试探时,祂自己也饿了;撒但挑战祂把石头变成食物,祂却回答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3-4)。对于那些跟从耶稣却只注重物质需要的人来说,耶稣告诉他们:“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6:27)。人若单单想从耶稣那里得到食物,就必定失望,不是耶稣不能供给人的需要,乃是祂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人吃的问题。人每天有食物得温饱,肉体是活了,但总有一天得死。人的灵魂若没有得“温饱”而死了,那将是永远沉沦灭亡。食物只能解决人肉体上的需要,却无法解决人灵魂的需要,物质食物无法使人的灵魂活过来。

2) 耶稣行神迹奇事

“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约6:2)这是当时有些人跟随耶稣的另一个原因。约2:23说:“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当时所行的神迹,不仅医治人身体上的疾病、使瘫子起来行走、使瞎眼可以看见、使长大麻风的得医治,也从人的身上赶出污鬼。但行神迹奇事也不是耶稣到这世上的真正目的。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祂来是要拯救人,改变人的生命,使人从罪中得释放,叫人与神和好。其实耶稣行神迹的目的有三:第一,出于怜悯的心,祂怜悯人身体上的软弱(太14:14,15:32,17:15;可5:19,9:22;路7:13)。第二,为所传的福音作见证。“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可6:20)。第三,证实耶稣的身份。“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0-31)。

初期教会使徒们也行了许多神迹,但神迹不是福音,不能拯救人,乃是要为福音作见证。《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2:3-4)。在耶稣的时代,很多人相信耶稣所行的神迹,却不相信耶稣是要来拯救人灵魂的救主,以致他们不能跟从耶稣到底,失去福音的好处。

3) 耶稣被拥戴为犹太人的王

“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约6:14-15)这一类的人看见耶稣行了神迹,也听见耶稣所传讲的信息,然而在他们心中却联想到要拥戴耶稣做王,因此他们就强逼耶稣作耶路撒冷的王。神确实应许将有一位以色列人的王从神而来,这位王要掌王权,统治以色列(弥5:2)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对弥赛亚的信念是:祂是一个政治解放者,要来带领以色列人脱离罗马的统治,并要在耶路撒冷登基作王,征服一切的仇敌,统治整个世界。他们带着这种想法和期望来跟从耶稣,结果却被耶稣拒绝了。事实告诉我们,带有这种想法跟从耶稣的人,的确将以失望告终。当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时,全城的人都欢呼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约12:13)但是他们的欢呼喜乐却在耶稣被捕及被钉死十字架上时彻底结束了。若耶稣道成肉身果真要成为以色列人的王,祂必定会求父差遣12营多的天使来拯救祂,免上十字架(太26:53),或祂自己也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可15:32);然而,耶稣没有这样做,因为祂来是要为人舍命,偿还世人的罪债。

4. 耶稣有永生之道

耶稣确实是世人的王,祂有大能行神迹,也可以供给人日用所需,但祂更是那赐人永生的主。主耶稣告诉世人:“罪人可以得永生”,而信靠祂就是得神所赐的永生的惟一途径。

“耶稣”这名字的意思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是神道成肉身所取的名字(太1:21)。主有“永生之道”,不是憑人的力量可以赚取的,乃是神的恩賜。在耶稣的教导里,永生包括了人对神的寻求,也包含了神对寻求祂之人的恩赐。使徒约翰说:“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这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1:17)。耶稣来到世间的目的与使命,是要恢复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世人回到神那里去的惟一途径。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圣经又说:“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耶稣是马利亚由圣灵感孕而生,是神的儿子,没有原罪,也没有罪行。宗教人士无法找出理由来控告祂,政治领袖(彼拉多和希律)也无法从祂的身上找出可以定祂罪的。祂是个完全的义人,却被钉在十字架上。祂担当了我们的罪,承受罪人所该受的一切刑罚,又使我们被神称为义,因为“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神的救恩虽是白白的恩典,但却是付上了极重无比的代价。神牺牲了祂的爱子,是“父怀里的独生子”,来完成救赎的工作,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6:47)

结语

神差遣祂的爱子,道成肉身,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并从死里复活,为要还清世人的罪债,并赐人有永生。若人所认识所相信的只不过是个行“神迹”、供人“食物”或“世界政治的王”的耶稣,那他所信的必是枉然;非但今生不能持久跟从耶稣,连永生也得不着。当日使徒彼得在多人失望离开主时,仍向主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8)彼得对主的宣告,不仅显示出他对主耶稣有真确的认识,也表现出他跟从主耶稣的决心。今日,跟从主耶稣基督的我们,是否也是这样地向主宣告: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圣经 经节: 
约 6:66-68
access_level: 
0

你与我们立约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2-12 11:06
圣经 经节: 
书9:3-26
access_level: 
0

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02-12 11:11
圣经 经节: 
可11:14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