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活石



活石

活石

蔡友仁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彼前二4~6)

圣经以许多不同的词汇来形容基督徒,在文首的经文里,彼得以活石来比喻基督徒,他从四方面来教导我们这个真理。

一、真基督徒的属灵生命是活的

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基督徒在属灵上是活着的。在大自然世界里,石头是没有生命和知觉的,但圣经说信徒是“活石”,他们经历了极大的转变。这跟许多现代的教导恰恰相反,这些教导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好的素质,只要一点宗教的启发便能使他绽放生命的亮光。彼得在这里特别以一幅图画来说明每个人的属灵生命原本都是死的,就如石头一般,直到他从神那里得着属灵的生命。从前他在灵里是死在罪中,但如今被救活过来——因着主耶稣透过圣灵的工作赐他生命,使他得着重生的生命。基督徒与世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对属灵的事情敏锐,与世人完全不同,他们常常就近主耶稣基督,为耶稣基督而活,而且他们属灵的生命是活的。

二、真基督徒不是孤立的

我们知道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彼得在第五节给了这命令:“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我们不应满足于作孤立的石头,却要成为这灵宫的一部分。今天世人的心态是选择“不参与”或“置身事外”,但基督徒的心思意念不应该受世俗的影响。我们是不可能“不参与”团契生活的。希伯来书十章二十五节也强调彼得这方面的教导:“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对于初期的教会来说,并没有“无教会的基督徒”这回事,当他们信主后,便接受浸礼,加入教会,继续恒心遵守使徒的教导,彼此团契、擘饼和祷告。教会是基督徒外在和有组织的体现,因此每个真正信主的基督徒都应该在合符圣经教导的教会聚会!

三、真基督徒是与基督联合

从文首经文所带出来的真理,我们与耶稣基督是联合的。彼得在第四节谈及来到耶稣基督面前。当我们来到耶稣基督那里,我们是来到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活石前,祂被形容为房角石。我们注意到第四和第五节之间的关系,先是耶稣基督被形容为活石,继而讲到信徒也是活石。主是什么,他们就是什么,这是与耶稣基督联合极大的奥秘。一个基督徒原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他乃是与耶稣基督联合的人。

神在永恒的旨意中拣选了祂的儿子,又在祂的儿子里拣选了一个族类,当耶稣基督在地上生活的时候,祂的生命就算为该族类的生命;当耶稣基督受死,祂的死就算为那族类的死;当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祂的复活也算为那族类的复活;当耶稣基督高升坐在天上时,那族类也与耶稣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祂一切的所是,同样算为他们的所是,这就是与耶稣基督联合的真理。我们互为肢体,但我们是属于耶稣基督的,虽然我们是某一个地方教会的成员,但我们不应忘记我们实际上是属于神的儿女。因为我们属于祂,所以我们被称为基督徒并不羞愧。你爱耶稣基督吗?你是否属于祂、并在行事为人上表明你对耶稣基督的忠诚?

四、真基督徒目标明确

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是目标明确的。我们不单是建造成为灵宫的活石,也是在里面事奉的祭司。在新约圣经里,每个基督徒都是君尊的祭司,而祭司的主要工作就是献祭。真正的基督徒是定意靠着耶稣基督向神献上可蒙悦纳的灵祭。

那么灵祭是什么?圣经里有四处的经文向我们说明这方面的教导。

1. 诗篇五十一篇十七节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所以,我们作为祭司,当常常带着眼泪来到神面前。为罪痛悔流泪是基督徒人生的重要部分,若你只在最初成为基督徒时认罪悔改,那么你算不上是真基督徒。悔改是基督徒每一天的经历,真基督徒的标记就是为自己的罪忧伤难过,并一次又一次谦卑地来到神面前求洁净和挽回。神喜悦这样的祭,因此,一个真基督徒是定意为罪忧伤。

2. 保罗在腓立比书四章十八节说:“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为神的工所献上的,是蒙神悦纳和讨祂喜悦的祭,因为神喜爱乐意捐输的人。我们也读到马其顿的教会如何在极穷困的境况里无私地供应别人的需要,为历世历代的基督徒立下馨香、讨神喜悦的美好榜样。因此,一个真基督徒是定意为基督的缘故使用他的钱财。

3. 第三种祭记载在希伯来书十三章十五节:“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向神献上赞美也是一种祭,这种赞美是不间断的,而且不是空洞、毫无意义地叫喊着赞美主而已。希伯来书的作者是说那些怀着感恩的心走人生道路的人,看见造物的奇妙,就把荣耀归给神,他们想到恩典的一切好处——良心得着平安、罪得赦免、基督徒的朋友和家庭、教会生活,与神同工的荣耀——直至他们的心中每天都因感恩而满了喜乐。神从天上垂看这祭便满心喜悦。因此,一个真基督徒就是定意要在地上荣耀神。

4. 第四种祭是希伯来书十三章十六节提到:“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对神来说,行善和与人分享都是馨香的香气。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有着各样的需要,或许是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句鼓励的话,或许是探访患病的人,或对别人的款待,或一种恩慈的行动,或对有需要的人给予一些实际的帮助。一切为了主而作的,都能讨祂喜悦。因此,一个真基督徒是定意行善和与人分享,因为这些都是神所喜悦的。

若你自称是基督徒,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是不是活石?灵里有活泼的生命吗?与其他信徒在教会里有没有美好的团契生活?你能见证基督吗?你是否定意每天向神献上祂所悦纳的祭? ■

access_level: 
0

满有威严的主



满有威严的主

默想主

主耶稣——受苦的仆人(十三)

满有威严的主

黄聿源

愿你裂天而降,愿山在你面前震动,好像火烧干柴,又像火将水烧开,使你敌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国在你面前发颤。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时你降临,山岭在你面前震动。(赛六十四1~3)

以赛亚书从四十二章开始是讲到神的这位仆人——我们的主耶稣——弥赛亚,祂怎样蒙神差遣来到世上,成就天父的旨意。祂第一次来的时候,是何等的谦卑、温柔,又是何等的憔悴、枯槁,以致没有人会因祂的容貌羡慕祂。祂在世上受尽各样的轻慢和侮辱,并各样的痛苦,最后还为我们上了十字架,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祂成就了天父要祂成就的救恩,把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祂的工作不止于此,祂还要第二次再来。

以赛亚书六十一章讲到神的这位仆人第一次来的时候要宣告耶和华的恩年;第二次来的时候,祂要施行审判和报仇。然后以赛亚书六十三章开始,是讲主耶稣第二次降临的情形,基本上包括三方面:

1. 祂要来拯救祂的百姓以色列人,使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可以在痛苦悲哀时得安慰、得拯救、有盼望;

2. 祂要来施行审判,刑罚世界上敌对神的人和权势;

3. 祂要来得荣耀。

主再来彰显无比的大能和威严

当我们想到弥赛亚这位神的受膏的仆人时,通常会想到祂是被杀的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处,是温柔没有反抗的。这思想没有错,这是祂第一次来的情形;我们也讲过羔羊发怒的情形;现在来到主再来的高峰了。文首以赛亚的这个祷告带出了主再来是要彰显祂无比的大能和威严。这个祷告是距离主耶稣第一次来临的七百多年以前,除此之外,主耶稣自己在世上的时候,也讲到当大灾难过去以后,那时人子的预兆显明在天上,祂要大有权能、大有荣耀的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当祂被祭司长审判时,祂再次说人子要驾着天上的云大有权能的降临。意思告诉我们,主耶稣自己本身也知道,祂再来的时候,不会像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任由人摆布,祂要彰显祂无比的威严、大能和荣耀。

愿你裂天而降

主耶稣再来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七年大灾难前,或是说七年大灾难要开始的时候,祂在天空显现。那时号筒要吹响,主在天空显现,在主里面死了的信徒要先复活,然后,活在地上的信徒要改变形象,被提到天空中与主同在。这是指着教会说的。在七年大灾难里,神要拯救在地上的以色列人,惩罚那些敌对神的人,向他们施行审判。

接着,这一切都过去以后,就是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九至三十节所说的:“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指七年大灾难),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我们通常读到这段圣经的时候,就会想到底以后发生的是怎样的一回事?是否像很多人所说,是人造卫星或是其他什么的东西坠落?其实,这里讲的与以赛亚说的“愿你裂天而降”是同一件事情。当大灾难过后,那时天地黑暗,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因为荣耀的主裂天而降!这里给我们看见的是个黑暗的背景,没有光,是十分可怕的。大灾难的末了就是这么一回事。就在这个时候,天上有一位大权能者裂天而降。“裂天而降”就像一道大光突然出现,霎时来到的样子。所以,这是主耶稣基督再来时整体的情况,祂要裂天而降。

到时“山在你面前震动,好像火烧干柴,又像火将水烧开。”这里让我们看见那时的情形是沸腾、火热的。主“裂天而降”不单在以赛亚书有形容,主耶稣也有描述,此外撒迦利亚书十四章也讲到主耶稣再来时,“他的脚站在橄榄山,橄榄山必要东西分开,高山向南北挪移,整个橄榄山要崩裂。”意思是天地要震动,要显出祂极大无比的威严来。

神无比的威严

以赛亚也提起另外一件事:“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时你降临,山岭在你面前震动。”(赛六十四3)这里“你曾”的意思是以前你曾经来了,做了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事情;那时候你降临,山岭也要震动。我相信这是指出埃及记十九章,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到了西乃山,神向百姓显现一事。神降临的时候,雷轰、山裂、地震、冰雹;那种威严可畏,以色列人十分惧怕,因这个震撼力太大,神的威严太大,他们承受不来。所以,以赛亚说在西乃山“你曾”显现过一次,那威严有多大,将来主再来还要更大,就是将来主要裂天而降的时候显出的威严。

为什么是“你曾”而不是“耶和华神曾”?这里给我们看见耶和华神跟这位将要再来的弥赛亚、神的仆人,是同等、同尊、同荣、合一的。在旧约耶和华神所做的,就等于将来耶稣基督所做的一样。祂们是同等的,是互为代表的。这就把祂的威严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了:祂来,裂天而降,显出那无比的威严。这个威严不是人间的威严,不只是君王的威严,乃是神的威严!我们的主耶稣,祂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祂就是神,将来祂再来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祂是神的那种无比的威严。

常存渴慕主再来的盼望

主耶稣在被卖之夜设立圣餐时,嘱咐门徒说:“这饼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吃这为的是记念我。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你们喝是为记念我。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後,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当主耶稣讲这话的时候,有两个意思:(1)我们要如此记念主,直到祂再来。(2)我们不但要这样做来记念主,还要等候那日子的到来,就是主在父的国里与我们同喝的日子。保罗也说我们要记念主,“直等到他来”。(林前十一26)意思说主的再来是我们的盼望。当我们每次记念主时都要想到主再来这事。其实讲到主再来时,我们的思想应该是:愿你裂天而降,让我们看见你无比的威严,是神大能的荣耀在我面前彰显出来。我们所等候、所盼望的就是这个,我们愿亲眼看见,你就是那位大君王啊!

我们对神要有够高的视野(high view),要想到祂是非常崇高,伟大无比,大有威严的主。所以我们每次到主的面前来记念祂的时候,要存敬畏的心来敬拜祂,因为祂是无比威严,是我们的主。

当使徒约翰写启示录到了最后一章的时候,他说见证这事的说:我必快来。主应许祂必快快再来。约翰代表教会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我想,这是整本启示录的总结。

“主耶稣啊,我愿你来!”这不单是启示录的总结,更是整本圣经的总结;是神一切启示的总结,是神在我们身上工作的一个总结。最终的总结是:主要再来!但愿我们心中都有像以赛亚的祷告:“愿你裂天而降。”使徒约翰这样的祷告:“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如果我们心中失去了渴慕主耶稣再来的盼望,我想我们失去的就很多了。或许是对主的认识不够,爱慕不足,所以我们真是要求主把祂的荣耀常摆在我们面前,好叫我们常常以敬畏的心来敬拜祂。

我们在地上的日子不过是一个过渡,我们盼望的是主耶稣基督快快到来。主的再来不单只是我们的身体改变被提,在神的国里永远与主同在,这都是好得无比的事;但是主耶稣再来的时候,要显出祂无比的、神圣的威严,我们在主面前就当俯伏敬拜,歌颂赞美我们的主。

主是满有威严、大能、荣耀的主,但愿主的威严大能荣耀常在我们的心中,好叫我们懂得怎样来敬畏祂、事奉祂、敬拜祂。我们来到主面前,想到这一位满有威严的主、大能的主、荣耀的主,竟然降卑为人,为我们死,担当了我们的罪,主爱我们的爱是多么的大,祂的救恩是何等的奇妙。

“愿你裂天而降。”愿我们在主面前常存等候的心,因为知道这日子必然快快来到。阿们!■

access_level: 
0

旧约综论之《约拿书》——慈爱的神



旧约综论之《约拿书》——慈爱的神

旧约综论之《约拿书》——慈爱的神

胡恩德

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四10~11)

神爱罪人

约拿书记载神吩咐约拿前往亚述国的京都尼尼微大城,向当地人民大声呼喊,警告他们,因为事情十分严重。按圣经所记,约拿后来在城内宣讲的却极简单——“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拿三4)相信他是在不情不愿,逼不得已的情形下才道出此片言只字。约拿何以如此?

神知道约拿有爱国心,但此心需要矫正,故神借此教导他认识:不仅爱本国的人,也要爱敌国的人。可见,这样的爱,并非普通的爱国心所能及的。普通的爱国心多是自私的,是自我的表现(并非个人,而是范围大一点的国族自我),一面倒的寻求本国的利益和好处,甚至将此置于别国的损失之上。约拿即属此类,明显不能与神同心。神爱以色列民,不过,神也爱祂所造的一切!约拿不肯与神同心,最后神教导他——“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四10~11)

由于犯罪的缘故,尼尼微城要被倾覆,但神仍爱惜他们。神不像世人,见人犯罪,总是咬牙切齿,甚至内心充满凶杀的意念,毫无爱人的余地。尽管神耳闻目睹人恶贯满盈,因而宣告刑罚,将要倾覆此城——经文指出此城有三日的路程。一般而言,人一日可走二十多哩(即由深水土步至元朗),换言之,绕此城一次便需走上六十哩了(约新界的一半面积)。尼尼微是个大城,非郊野之地,想必人口没一百万也有好几十万,小孩子不懂得分左右手都有十二万多;神差遣约拿前往,就是要挽回他们,可见神对罪人那份爱惜之情!

若按公义来说,他们是该灭绝的,但神的慈爱越过祂的公义,舍不得他们被毁灭,所以吩咐约拿前往,好叫他们悔改,免得毁灭临到他们身上。神不仅顾惜那十二万多的小孩,甚至那许多的牲畜,都是神爱怜的对象。诗篇有这样的话:“人民、牲畜,你都救护。”(诗三十六6)倘若神所造的牲畜祂也顾惜,何况是人呢?耶稣基督说:“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路十二24)换言之,我们的价值比这些贵重得多!况且,如今我们并非一般世人,我们有神的生命,是神的儿女,神对我们的爱是格外浓烈的。神仿佛打开祂的心扉,好让我们能细看祂的内心是如何地爱我们,可惜我们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求主开启我们心灵的眼睛,透过约拿书能看见神慈怜厚重的爱心。

神怜约拿

另外在约拿身上神的爱也是鲜明可见的。纵使神吩咐约拿前往尼尼微(在以色列的北面),他却一声不响地下到约帕,坐船向西逃往他施去。当时的人视他施为极远之地,有人认为可能是现今的西班牙。总之,约拿从地中海的东面,走到地中海的西面,目的是“躲避耶和华”(拿一3)。他下到约帕,乘船往他施去,此举明显是反叛神的行径。按理神可以完全丢弃他,甚至叫他马上死去。

圣经记载当天使犯罪,神毫不宽容,把不守本位的(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拘留在黑暗中,等候那大而可畏之日,就是神的审判来到!

天使犯罪,离开自己的住处,看来似乎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在神眼中却是不得了的!这些天使恐惧地等候神忿怒、公义审判的大日,就是在神面前受审判,被定罪,扔在火湖里。

现今神给约拿一个使命,一个职责,但他逃避,不肯履行,即离开他的本位,与那些犯罪的天使相同,理应是没有希望的;然而,神用方法管教他、训练他,至终仍要差他往尼尼微城去,足见神对人温柔忍耐的爱心。其实我们比天使微小,天使神也不顾惜,何况我们!但如今神的爱竟在我们身上发动。约拿经历神爱的教导和管教,重新走上那条顺服神的路,但后来竟又向神大发雷霆,神仍温温柔柔地再次教导他。本书末了的话,是神再次将祂的爱心教导约拿。向尼尼微城的人,神固然是显出其大爱;向这位叛逆的先知约拿,神的爱也同样地显露无遗。

管教之恩

在神管教约拿一事上,神大能的作为清晰可见。“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拿一4),地中海起大风,有时是很厉害,看新约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记载保罗所遇的那场大风暴,跟约拿所遇到的同样厉害。神使约拿所遇见的大风暴,甚至使船几乎破坏沉没。可见,当神的管教来到,人要逃避神的手吗?欲随己意而行吗?一定不能成功的,尤其我们是神的儿女、神的仆人、神的先知,是逃不掉的,神的拦阻会临到。

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时候,神会用一些挫折、痛苦,甚至灾难来拦住我们。每逢我们遭遇失意、计划被打岔、面对疾病、痛苦或困难之时,我们须自省,在神前祷告,求主光照,是否所行已在主的旨意之外,以至受主的对付管教。不过,即使有上述的遭遇,也不一定是出于神的管教。我们不能看见别人患病或遭逢困境,就马上认定他们一定是犯罪招致,因未必是出于神的对付,不过是神借那些事来施行教导就是了。然而,有时却明显是出于主的管教。

多年前,基于身体的缘故,有同工劝我前赴东莞城外的礼贤会医院休养。医院位处东江支流,有附属医院的小艇绑于岸边。有一天,我自行划此小艇,顺流而下。医院位于一三角洲上,我起初以为那洲不大,岂料实际颇不小,河水一直流动,近岸处水流缓慢,河深处则较湍急,随水而下,骇见前面没有尽头,正欲回头,小艇却已离岸稍远,逆水行舟,颇感吃力。心想这下子可麻烦了,但仍尽力划艇,发觉贴着船边划较理想。桨一下去,船边的一根刺插进我的指甲缝里,约有一分深,我欲把木刺拔出,却因木质较湿,有部分断在甲缝内。那时我警觉这是主的对付,因院方规定病人不能擅离医院,我虽非从陆路离开,而是从河道离开,仍是触犯院规,我就向主认罪。那时已不知身在何处,竟在不知不觉间划近岸边,既已抵岸,立刻上岸,归还小艇。心想自己身处医院,木刺插进甲缝,只属小事,必定不难找到医生把刺处理好,然而主要对付我,医生要把那根刺两旁的肉按下,再用尖箝插进甲缝内,才能将刺拔掉,那痛楚是厉害的。幸好主不是严厉的对付我,若主容让小艇漂到更远之地,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了。别人或许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但我是传道人,理应严格遵行公义,恪守各地、各机构所定的规则,否则如何教导别人?我们的本性是不愿受规条律法的管束,但现今我们蒙主拯救,要做一个服从守法的人,不能一下子兴之所至就不按规矩而行,招致神的管教。幸而神有恩典,这个从主而来的管教还不算太严厉。

罪的连累

神管教约拿,仍是满了怜悯,虽然他公然违背神,而神大可使那艘船沉没,使同船的人得生,约拿则被淹没;然而神并没有如此行。据圣经所记,那船几乎沉没,船上的人慌张不已,各人求告自己的神。船主走进船舱,将沉睡的约拿唤醒,敦促他求告他的神。风浪来势汹汹,船上的人决定以掣签的方法找出罪魁祸首。神使他们起意如此行,而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中,他们掣签,就掣出约拿来。神并非要取约拿的性命,而是要对付他,好再使用他。神似乎找不着可奉差遣的人,却一直在寻找约拿。船上的人于是质问约拿,要知道事情的缘由。约拿回答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拿一9)他们听后就恐慌起来。对于航海的人来说,海洋甚为可怕,而约拿竟公然违抗那位创造天地之神的命令,他委实斗胆!我们是否如约拿般胆大妄为,竟敢违抗神?船上的人知道所遭遇的一切,是神对付约拿的结果,恐怕他们的性命也难保。

在此带出一个教训:约拿一人躲避神,使全船的人受连累;我们犯罪,也会拖累别人。或有人会在聚会结束后,相约到某人家中搓麻将,不但自己去,也怂恿别人一起去,使别人在你的罪上有分。主耶稣说:“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栓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太十八6~7)即便我们的罪没有累倒别人,但那因罪带来的痛苦也会连累别人。

如大卫数点民数,神降灾与他的国,一连三日的瘟疫,夺去多人的性命。大卫为一国元首,格外会连累他的百姓,当然百姓本身对神也有不妥之处;但大卫确是连累了他们。我们当中若有作带领的,尤当小心提防连累别人。

约拿一人犯罪,连累全船的人。他们在恐慌之际问约拿当如何行,约拿知道当怎样才能平息风暴。我看当我们得罪主的时候,我们不用问人也会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事情平息下来。约拿指出,“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拿一12)故请他们将他投入海中,海就会平静下来了。船上的人不欲如此行,就竭力荡桨,想把船拢岸,但海好像越发跟他们对抗似的,使他们毫无办法,于是“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拿一14)意即他们如此将约拿投于海中,置他于死地,好像流无辜人的血,求神不要将罪归与他们,因这场大风是神要用以对付约拿,如今是神的旨意要如此行,他们才这样做,故求神不要刑罚他们。他们祈祷之后,就将约拿抬起来投入海里,海的狂浪就平息了。他们就大大敬畏耶和华,向神献祭,并且许愿。

约拿虽被神管教对付,但在这过程中,神让船上的人认识祂是创造天、地、海的真神。约拿逃避神是不对的,且累及别人;可是,神却利用这件不好的事带出利益,使船上的人得以认识神。我们或会走错,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深感无法挽回,然而,神能做奇妙的事,甚至我们的失败(是不好的,神不喜欢的),神也能利用以成就祂的美意。简单来说,我们犯了一件在神、在人前甚觉羞愧之罪,令我们悔不当初,亦亏缺了神的荣耀,那缺陷如大海般,无法填补。根据约翰一书一章九节的话,我们向神认罪,神也赦免了我们的罪。我们就可以满有把握,心里满得平安。然而,我们会否觉得这样的跌倒,这样的后退,总是一种亏缺啊!但神可以利用我们的失败,让我们得着造就,最低限度也使我们认识自己委实不可靠,实在败坏,好使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那一次厉害的失败,使我们悔改的心分外充分;因此,那次的失败变成我们的踏脚石,使我们再回到要讨神喜悦的地位上,帮助我们改正和追求向上。

坚定的爱

约拿书第二章记述约拿落在鱼腹中三日三夜,他在鱼腹中祈祷,神就吩咐大鱼把约拿吐在旱地上。到了第三章,神再一次呼召约拿,仍然是要他到尼尼微大城去宣告神所吩咐他的说话,此次约拿遵命而行。

神对约拿施行管教,一方面拦阻他去他施,另一方面管教他,使他重回正路,神仍然肯使用他,差遣他去宣讲神所吩咐他的话,是因神爱他,没有将他弃绝。设若你是约拿,落在鱼腹中,你觉得还有希望吗?于我则觉绝望了,因这是罪有应得,神理应给我如此的结局——死在鱼肚中!岂料,遇大风暴原来是神的管教,好让约拿归正,可惜约拿宁死不屈;神又使他落在鱼腹中,用更深的管教来使他归正,结果神叫大鱼将他吐在旱地上,他的行动才稍为改正,尽管他的心仍不太愿意向尼尼微人宣讲悔改的道,但他仍遵命前往。神的管教一浪接一浪,约拿始走回正路上。

把约拿吞下的大鱼,一般人都相信是一尾大鲸鱼。有人认为地中海没有大鲸鱼出没,也有人认为鲸鱼的喉管太狭窄,不能把人吞下;不过鲸鱼不只一种,曾有鲸鱼吞下活在大洋海的巨型墨鱼,那么,吞一个人就并非不可能的事了。

然而,有人会问:“鲸鱼可以把人吞下去,而那人仍能活着从鱼腹中出来吗?”据悉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英国有一艘捕鲸船,在福克兰群岛附近捕鲸。以往没有鱼炮,捕鲸是用标枪的方法,标枪有倒钩,枪尾系绳刺入鱼身,进行捕猎。有一次,他们发现一尾大鲸,便放下两艘小艇,驶近鲸鱼,标枪对准鱼身,用力一刺,鲸鱼痛极下沉,不久鲸鱼浮上水面呼吸,正好就在艇的旁边,这就方便了,捕鲸者拼命再一刺,这回鲸鱼痛极挣扎,并非立刻下沉,而是用它强而有力的尾巴,打在其中一艘捕鱼艇上,艇上的五、六人随即堕入海中,另一小艇连忙拯救堕海者,但其中一人失踪,失踪者名叫James Bartley。他们搜索多时,仍遍寻不获。那尾大鲸被拖上甲板宰杀,取出内脏,发现胃部像有东西撞击,破开骇见Bartley从鱼胃滑出,时经四十八小时,他已失常性,之后送院治疗休息,几天后才能恢复过来,道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他的小艇被鲸鱼打沉后,他没入海中,感到双脚好像踏着一些柔软的东西,原来那就是鲸鱼的口部。他看见鲸鱼红色的上颚闭合起来,接着就觉得下面有东西拉扯他的双脚。随即漆黑一片。在黑暗中通过窄窄通道,那是鱼的食道,四周静寂无声,触摸到的全是滑溜溜的感觉。忽然他惊觉自己原来已被鲸鱼吞吃,顿时昏了过去,直至醒来已在医院病房了。

一般人落入鱼腹,一定绝望非常;约拿虽在鱼腹中,但他并不绝望。我们看他那篇祈祷,满了信心,相信神会拯救他。“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拿二2)“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拿二4)“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拿二6下~7)祷告的结束——“救恩出于耶和华”(拿二9)这一句,表明他相信神仍然听他的祷告,仍然会拯救他。约拿明显是因犯罪而遭此海难,且落在鱼腹中;然而他并不绝望,他的信心是大的。

这里提醒我们,纵然落在最黑暗、最无望的境地,甚至知道所遭的灾祸是由一己之罪带来的,好像不能向神求解救,求怜悯似的;但我们仍可学效约拿信靠神,相信救恩是出于耶和华。可以仰望神的圣殿,因祂仍然俯听我们的声音。约拿之所以有如此的信心,是因神是可信的,是满有怜悯、慈悲、宽容大度的神。约拿是先知,他知道神是这样的,既然神是如此的神,他就可以相信了,即是说,约拿能够如此相信是因神之“所是”。他的信心被带动起来,全在乎神的伟大和祂的所是。如此叛逆的先知,受神对付的人,原来神还有怜悯和恩惠要临到他身上!

亲爱的弟兄姐妹。前面或许会遇到很大的难处,我们的灵性也许会落入墨黑的困境中;即便如此,我们岂能绝望,认为神不会怜悯我们呢!我们不用绝望。约拿的遭遇是最绝望的了,然而他非但不绝望,还向神满怀信心。他最终的祈祷说:“救恩出于耶和华。”当我们研读第二章约拿的祷词,发现他根本没有向神求什么,祷词充满的是对神完全的相信——神肯、神能、神会施行拯救!

我们是属祂的,祂救了我们,把我们救进祂永远的爱里,我们是永远蒙爱和怜悯的。我们已与神建立了这个永恒的关系,我们有此地位,即便我们落在很深的黑暗中,甚至受神的对付,好像被神丢弃,如约拿般落在鱼腹中,可是,我们仍然可以相信神。我们是祂的儿女,圣经告诉我们:“我以永远的爱爱你。”(耶三十一3)当耶稣基督与门徒吃最后的晚餐时,约翰这样记载:“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十三1)就是因这大爱,使约拿仍可放胆仰望神,而他的仰望没有令他羞愧,神吩咐大鱼把他吐在旱地上。约拿从鱼腹被吐出,他就遵神命往尼尼微宣讲神的道。当神赦免尼尼微人之罪,不降所说的灾,约拿甚不喜悦。他走到城东的山头,坐观此城,意思是要亲眼看着此城,直至城塌被毁为止。或许他希望会有大地震发生使城塌下,皇宫首当其冲,皇帝率先被压死。于是神借一棵蓖麻来教导他:此树一夜生长,使他能以在其荫下消暑纳凉,他甚欢喜;但当它一夜枯死,日头热风使约拿身心枯竭,他就大大发怒,甚至向神求死。“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拿四9)约拿的话满是悖逆顶嘴,但神仍以温柔的大爱来教导他。此书是如何结束的?结束在主温柔的教导、慈爱的话语中!神如此对待约拿,亦以如此的大爱来对待我们。况且我们知道今天神对我们的爱大得多,因祂牺牲自己的独生儿子来爱我们,使我们蒙恩成为神的儿女,与神有密切的关系;愿主使我们深深认识祂的爱,以至我们深深服从祂,使我们从约拿书中得着当得的教导,好让我们能将神当得的荣耀和颂赞归给祂! ■

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一四年五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编者按

access_level: 
0

神奇的职事



神奇的职事

编辑室

神奇的职事

黄聿源

亚伯拉罕所信的, 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 。 (罗四17)

以利沙是旧约最伟大的先知之一。他与师傅以利亚于公元前九世纪在北国最败坏的亚哈王朝中作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得胜了巴力的假先知,在众百姓面前见证了耶和华是神(王上十八39);后来以利沙接续以利亚,以他一生的事奉彰显耶和华神的作为。他的职事不但表现了他为神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彰显了神借着祂的仆人能做什么。

职事不但是我们为神工作的途径,更是神借着我们做工的途径。在列王纪下第二到十三章中,记载了以利沙一生所做的工作(即神借以利沙所做的工),其中尤其是第二到六章,记载了以利沙一连串所行的神迹,使人感到十分神奇。其实这些事迹,不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认定这些都是神的作为(神迹),而且每一事件,都有它特别的意义,要让我们看出神的工作的性质,也即是神借着我们的事奉所要彰显的作为。这些记载不但要让我们知道当时神借着以利沙做了什么来彰显祂的荣耀,使人知道耶和华是神;也要让我们知道,在今天这个时代,神照样要借着我们的职事,来为祂作见证,使人知道耶和华是神,叫人将荣耀归给祂,并全心归向祂。

一、医治的职事(王下二19~22)

耶利哥城的地势美好,只是水源恶劣,土产不熟而落。这城的人向以利沙求助,以利沙叫人用新瓶装盐给他,然后他将盐倒在水中,水就得了医治。一直到列王纪下的作者写书时,水还是美好的。意思是以利沙一次过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自从人类堕落以来,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以及社会各种的病态。而药物、医术、科学、政治,甚至教育、宗教所能做的,只是治标,不能治本;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而且需要不断地重复的“治疗”,不能一次过的根治,惟有神能解决我们人生的疾苦。

但我们不要弄错,以为是以利沙将水治好了,更不要以为是那一瓶盐的功效,这完全是神的作为,是神做事的原则,也是我们事奉主的意义。或作盐、或是以利沙,都是神的工具,神的仆人。

二、改变量的职事(王下四1~7)

有一个先知门徒的寡妇,因为贫穷无法还债来求助以利沙,以利沙问她家里有什么,她回答说除了一瓶油之外,什么都没有,以利沙吩咐她去向邻舍借空器皿,然后将那一瓶的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结果倒满了所有的器皿,油就止住了。以利沙吩咐她将油卖了还债,以作为她及她儿子的生活费。

这件事显明了神的作为的另一种性质——量的增加。我们常是贫乏的,有无数的需要,好像永远无法满足,永远都不足够。主在我们身上往往也行祂在这个寡妇身上所行的;使我们的不足“变”成丰富,能足够应付一切的需要。个人是这样,教会也没有例外。

这件神迹可说是间接的神迹,这个寡妇是照着以利沙的话去行而经历到这个神迹的,以利沙只是教导、吩咐这个寡妇应该作什么,当这个寡妇照着去行时,神的作为就彰显出来了。

另一方面,这神迹是用那寡妇家里仅有的一瓶油来增加它的量而做成的。神当然可以“使无变为有”,但许多时候,神却选择用我们所有的,来作成祂的工作。千万不要轻看我们所有的那一点点,当神使用它时,可以做大事。

最后,也给我们看到,神的作为的限制往往是我们自己。当空器皿用完了,油就止住了。我们的容量有多大、多少,神的恩典就有多丰富。往往因为我们的容量太少、太小而无法经历神丰富的恩典。

以利沙的工作是指示人去跑一条蒙福的道路,去经历神丰盛的恩典。

三、改变生命的职事 (王下四8~17)

书念有一个富户的女主人善待以利沙,热情地款待他。因此以利沙要为她做些事表示感激。但这家人样样都有,一无所缺,只是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儿子。这妇人的丈夫也老了,因此要生育的机会极渺茫。以利沙为了要成全这家人,就预言隔年他们要得一个儿子。妇人果然怀孕,到了时候,就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在今天医学昌明的时代,要使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生育,已经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或许要服药、打针、动手术,甚至使用许多的科技都不一定能成功;何况在以利沙的时代,这一对夫妇(圣经说丈夫已经老了,虽然我们不清楚他有多大年纪)在没有用药物,动手术等等的情况下,他们终于怀孕生子,很明显的,是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动手术”,使到他们的生命有了生育的可能与能力。圣经中记载过不只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撒拉、哈拿与以利沙伯。就是今天,我们也知道有同样的例子,我们常感到难以置信!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神是创造天地的主,是无所不能的神。祂能用泥土造人,使人能生养众多遍满全地,要祂使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生育绝非难事。

其实更“神奇”的事,是祂能使人的生命改变,使罪人变义人,正如圣经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在这件事上,以利沙所做的只是向那妇人宣告神的应许,事就这样成了,何等神奇的事奉。我们传福音不也是这样吗?

四、起死回生的职事 (王下四18~37)

书念妇人所生的儿子,一天忽然喊叫“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吩咐仆人将他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膝上,到了中午就死了。孩子的母亲就将孩子放在以利沙的床上,然后赶到迦密山去向以利沙求助。圣经说,以利沙来到便祈祷耶和华,使孩子起死回生,然后将这孩子交给他母亲。

属灵的职事,是起死回生的。否则就不能达到拯救世人的目的。圣经说,世人都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若我们所做的,不能起死回生,那将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这起死回生的工作,乃是神借着主耶稣基督为我们死而复活作成的。而今天我们能够经历起死回生,乃是通过与主联合而成的。

根据列王纪下四章三十二至三十五节的记载,当日以利沙为那死了的孩子的祷告是很特别,他“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这里所记载的不是一套的急救法,而是以利沙用自己的生命,与那死了的孩子完全的联合,使他活过来。这里告诉我们两件事:

1. 我们蒙主拯救是与主联合的,主以祂的生命与我们联合,将我们救活的。 (罗六3~6)

2. 救人的工作是用我们的生命作成的,不是方法,是生命拯救生命。

五、改变质的职事(王下四38~41)

吉甲有饥荒,先知的门徒采野瓜熬汤充饥,发现瓜汤有毒。以利沙叫人拿面来,撒在锅中,锅中就没有毒了,野瓜汤可以用来充饥了。

这件事给我们看到神借着以利沙将两样东西的性质改变。首先他将面的性质改变。本来不能解毒的面,竟然能解毒;以利沙也将有毒的野瓜的毒性改变了,使它成为可食用的食物。因着这样的改变,使到先知的门徒得到一餐的温饱,暂时解决了当时的困难。

神不但在当时借着以利沙行了这样一个神迹,其实神在历世历代以来,不知重复过多少次类似的神迹,解决了无数次的难处。神用埃及法老的女儿来收养摩西,以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便是一个例子。我们每个信主的人,按本质只不过像那极平凡的面,神却乐意使用我们改变周遭的人的生命,解决他们生命中无数的难处,又借着他们使别人受益。这是十分神奇的事,在我们当中不断地重复发生,彰显主奇妙的作为。

六、无限量供应的职事(王下四42~44)

有人从巴力沙利沙来,送给以利沙二十个大麦作的饼及一口袋的新穗子。以利沙就转送给一百个人吃。虽仆人认为这一点食物,根本不足够给一百人充饥,但以利沙叫仆人只管给众人吃,因为耶和华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结果正如耶和华所说的,众人都吃了,而且还有剩。

这个神迹与撒勒法的寡妇的一把面与一点油能供应她和她儿子并以利亚食用多时而不减少、不短缺(王上十七8~16),以及主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还有剩下的神迹,都是同一性质的。以利沙并没有先将饼变多了才分给众人吃,而是将二十个饼分给一百人吃,但二十个饼却能吃饱一百人,而且有剩下的。有剩下表示(撒勒法寡妇的面与油及主耶稣的五饼二鱼同样有剩下),这些饼不止能满足一百人,若有一千人甚至是一万人或更多的人,都能满足而且仍有剩下。神的丰富是没有限量的,因此祂的供应也是没有限量的,我们的需要有多少,祂的供应就有多少,而且有余。

在事奉主的当中,我们常感到惊讶的就是神的供应。在人所看到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像寡妇的面和油、以利沙的饼、主耶稣的五饼二鱼,但却能不断地供应我们一切的需要,而且永远有剩余。让我们学习以信心仰望主的供应吧!

七、使人看见的职事 (王下六8~17)

亚兰王因以利沙屡次破坏他要攻击以色列人的计谋而迁怒于他,当亚兰王得知以利沙在多坍后,便派兵围攻多坍,要捉拿他。当先知的仆人清早起来,看到亚兰军队围困那城时,便十分害怕。但以利沙却十分镇定,一点都不怕。当然,这绝不是因为以利沙不晓得亚兰人已经围城要捉拿他,而是因为他同时也看到耶和华神的火车火马,比亚兰的军兵还多,正满山遍野围绕着他。但他的仆人却没有看到。因此以利沙为他向神祷告,叫他的眼睛能看见耶和华的火车火马,他就看见了。

我们同时生活在属物质与属灵的世界之中,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属物质的世界,却看不到属灵的世界,因着这样,我们往往只关心属物质世界的事,对于属灵的事,我们就一无所知,因此也就毫不关心了。

传福音的工作,其中一点就是叫世人的属灵的眼睛得开,正如当日保罗向亚基帕王所说的(徒二十六18),要使世人看到属灵的实在,叫他们愿意追求那属灵的生命、永恒的归宿和永生的福气。当他们属灵的眼睛得开,也就能看到他们属灵生命的光景,在神面前是何等的罪恶;同时也能看见神是何等的慈爱,主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救恩是何等的伟大。否则他们将是糊里糊涂的一无所见,一无所知,好像生活在黑暗中一样。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许多属灵的事、神的旨意、神的真理,有时也是一知半解的,往往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祂的同在与保守,我们也看不见,以致我们像那位先知的仆人一样无端的受惧害怕。

属灵的职事的其中一个性质,就是能使人看见神的启示与作为,把人带入属灵的实在中,建立人的信心,使人可以摸到神的心意。

总结

以利沙的职事还有许多,单从上述几项就使我们感到惊奇。不是惊奇以利沙所做的,而是惊奇神可以这样借着以利沙行这许多奇异的事,来彰显祂自己的荣耀与作为,也借此来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要,解决人各样的难处。或许我们会这样想:我若能像以利沙,有分于这样“神奇的职事”,那该多好啊!

历世历代以来,神都在寻找人与祂同工,正如当日耶和华神向以赛亚所发出的呼吁:“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六8)但愿我们当中有人回应主的呼召。往往我们以自己能为主做些什么,或我们有什么长处可以被主用来衡量我们事奉的意义与价值。其实,我们所该问的是:神能在我们身上作什么,祂怎样改变我们,使我们变成合祂使用的器皿,作成祂的工作,成为别人的祝福、供应,彰显神的作为,荣耀祂的名。■

access_level: 
0

是否有神不赦免的罪?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12-03 10:29
圣经 经节: 
太12:31
access_level: 
0

只有一件事




只有一件事

只有一件事

黄天月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 3:13-14)

圣经里有许多经文提到“一件事”。有的是可憎的事,如“无论什么人,行了其中可憎的一件事,必从民中剪除。”(利18:29);有的是机密的事,如“以笏献完礼物,便将抬礼物的人打发走了,自己却从靠近吉甲凿石之地回来,说:“王啊,我有一件机密事奏告你。”(士3:18-19);又有的是虚空的事,如“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传4:7);也有的是奥秘的事,如“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林前15:51)。

在这许多的事件中,每一件事都有它宝贵的功课要我们学习的。在这里,我要从圣经中所记载的三件事,来思想当中的教训,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来奔跑前面的道路。

诗人大卫向神求的一件事

首先,我们来看诗人大卫在《诗篇》二十七篇所题的一件事。他这么说:“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诗27:4)

《诗篇》二十七篇的开始,诗人讲到他对神的认识——耶和华神是他的亮光、是他的拯救、是他生命的保障。所以,当敌人来攻击他的时候,他并不害怕;相反的,他感到安稳,因为他知道神必保护

他,把他藏在帐幕的隐密处,把他高举在磐石上;使他不受到任何的伤害。他要仰首,唱诗,歌颂、赞美耶和华神!

在这诗篇的前半部第四节,诗人告诉我们:他曾求耶和华,如今,他还要向神求,他相信神必应允他。他向神求的是:他要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在那里瞻仰神的荣美、在那里向神求问。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们看到他跟神的关系是何等地亲密!他要常在耶和华神的殿中,他可以常与神亲近,与神交谈、求问神。这是诗人大卫常向神求的一件事。

一个女人做在耶稣身上的一件美事

接着,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记载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太26:10)

这是发生在耶稣被钉前的一件事。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大家正在那里坐席。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瓶非常贵重的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门徒看见这女人所做的,发呆了!还指责这女人浪费钱财。他们认为更好的做法是把这香膏卖了,将得到的钱用来周济许多的穷人。

可是,耶稣却称赞这女人所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这女人知道将要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她所做的是要为耶稣安葬做的,有深刻的意义。耶稣还特地吩咐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

被耶稣这样称许是少有的事。这女人在耶稣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使徒保罗在服事主时心里想的一件事

我们再来看使徒保罗的榜样。“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

这是使徒保罗给腓立比教会的一个宝贵的劝勉。从人的标准,保罗的出身背景,他所受的教育,他在遵守律法的事上,可以说是比别人做的更好、更特出。但是,保罗却告诉腓立比的教会,他把这一切都当作是有损的。这一切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他以认识耶稣基督为最宝贵的!

以他的属灵经历,使徒保罗还认为自己还没完全得着耶稣基督,他要竭尽所能,努力不断地追求,来得着耶稣基督要他得着的。

他要如何得着耶稣基督呢?这就是他在十三节这里所说的,他在追求主的真理上,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

要把过去的一切忘记,这是我们常感到很难做到的。我们常因着我们过去的成就,感到自豪、骄傲,自满。我们以为自己曾立下许多的丰功伟绩,叫我们感到了不起!但这却常是我们不能成长的原因。因着我们的过去,我们不愿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我们总以为自己懂得最多,做得最好。就是关住耳朵、眼睛,我们也可以摸到对岸。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却常因此而跌入很深的沟渠,无法起来。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因为过去的包袱,拖累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前行。保罗告诉腓立比的教会,他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我们在跑步的时候,我们要立定目标,往这目标,努力奔跑。我们要专注,不要被其他的事情牵引,走偏离了道路。

使徒保罗的目标是什么?要得着神召他要他得的奖赏。这是非常的宝贵的目标!我们要的不是那短暂、会朽坏的;而是那能存到永恒、永不朽坏的奖赏,是神要给我们的。这是使徒保罗一心一意想要追求的,这是他心中所想的一件事,他不被世上其他的事务所牵引、拖累;他要努力,向着标竿直跑,好得着神要给他的奖赏。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在我们服事主的道路上,是否也是这样地奔跑呢?在我们的心中,是否也愿意做“这一件事”?

结语

在这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在我们心中所想的是哪一些事呢?

我们是否被许多世上短暂的利益所蒙蔽、吸引,而看不到、也听不到神向我们的呼召、要我们做的事呢?

保罗自从认识耶稣基督之后,便将万事丢弃,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保罗看到属神的人的生命是富有意义的,因为他清楚看到将来所要得的奖赏是什么。

今天对基督的认识,以及将来要得的奖赏,成为保罗忘记背后、努力向着标杆直跑的原因和动机。保罗将他今天所做的一切,与他将来要得的奖赏联系在一起。

我们既是天上的国民,就不应该思念地上的事,而是思念天上的事。正如《希伯来书》作者劝勉我们的:“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求神借着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经文,让我们学习诗人大卫常向神求,叫我们能常在神的殿中,在那里瞻仰祂的荣美,在那里,常向祂求问。

也求神赐我们智慧,能像那女人一样,将最贵重的香膏,浇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将一切的尊贵、荣耀、赞美归给祂。

更求神叫我们像保罗一样,在奔跑天路的时候,能忘记背后的一切,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好得着神要赐给我们的奖赏。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在你心中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呢?希望你能乘着年关将至,好好地安静在神面前思想。求神带领我们,在祂面前立定心志,认清目标,努力往前奔跑!

愿将一切的荣耀、赞美都归给那尊贵的神!阿们!

圣经 经节: 
腓3:13-14
access_level: 
0

耶稣的死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11-26 10:23
圣经 经节: 
赛53:10
access_level: 
0

第二次机会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11-26 10:26
圣经 经节: 
罗8:31-29; 路17:3-4;太18:21-22
access_level: 
0

罪人的朋友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11-19 14:54
圣经 经节: 
太11:16-19
access_level: 
0

生命之道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17-11-19 14:56
圣经 经节: 
约20:30-31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