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十字架的痛苦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5-08-24 17:14
圣经 经节: 
诗22:1-21
access_level: 
0

福音是世界的盼望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5-08-24 17:16
圣经 经节: 
西1:21-29
access_level: 
0

主的身体为殿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5-08-17 17:16
圣经 经节: 
约2:13-22
access_level: 
0

救恩历史与我

sermon_audio: 
sermon_event_date: 
Sun, 2025-08-17 17:18
圣经 经节: 
徒6:15-7:60
access_level: 
0

人际关系——神使人成圣的工具



人际关系——神使人成圣的工具

人际关系——神使人成圣的工具

林淑贞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二十一15~19)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不难听到类似这样的对白:“我的孩子快要把我气疯了,假如他有你的孩子一半的乖巧懂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我的丈夫像你的先生那样细心、体贴,那会多好!”“每天都要受老板的气,看他的脸色做人,为什么我的日子这样难熬!”当我们面对带给我们很多烦恼的家人或朋友,或遇上很难相处的上司或同事时,我们自然想要逃避,甚或怨天尤人,却没有想到原来神把这些人放在我们身边,是有祂的美意,叫我们因着他们成为更圣洁的人。

罪破坏人际关系

人是按着神的形象所造,而三一神之间有着永恒的彼此相爱的关系,祂看祂所创造的一切都甚好,惟独说祂所造的亚当“一人独居不好”,于是造一个女人作他的帮手。人与神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是完美的,但罪使人与神为敌,不单破坏了神与人之间完美的关系,也使人与人之间无法和睦共处。自从人犯罪,人便由顺服变成悖逆,追求独立而不愿信靠神,人彼此之间的爱亦化成仇恨,互相指责。

罪使人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求自己得益处;想要自主以致可以为所欲为,想能自足以致不需要依靠别人;加上自以为义和对别人常存批判的心态,无怪乎在与人相处上处处碰壁。

因着人的诡诈、毁谤甚而是背叛,使人在人际关系里经历沮丧、混淆、气馁和失望,于是许多人选择像刺猬一般的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人也试图以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带来的问题,逃避那些激怒我们的人,操控那些害怕我们的人,而当事情出差错时只责怪别人以掩饰自己的罪,或企图改变对方的行为,结果却弄得焦头烂额,反而产生更多问题。因此,人际关系的惟一出路是人转向基督和祂的应许,对付自己罪恶的内心,才有希望改变和挽回受损的关系。

等候神动工

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难处时,要记得神在我们和对方身上的工作还未完成,仍在进行中(work in progress),我们必须忍耐,不要试图改变对方,或与神讨价还价,而应倚靠神来改变自己,我们只管定睛在祂身上,仰望祂,并信得过祂是大能的神,能帮助我们胜过所面对的难处。箴言十六章七节说:“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我们的责任是行在神的道中,而神会在祂的时间和以祂的方法作工。

多少时候,姐妹们总以为别人的丈夫和孩子比自己的好得多,又或以为若丈夫或孩子照自己的心意作出改变,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却往往忽略了其实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若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神往往把性格不同的人放在一起,性子急的人的配偶通常是慢条斯理,爱说话的妻子常有沉默寡言的先生,心思细密的父母却嫌孩子粗心大意,优柔寡断的下属却偏偏碰上坐言起行的上司。

神就是通过与我们性格大相径庭的人来磨练我们,一方面使我们在无助中学会倚靠祂,也使我们在品格上更臻完美。毫无疑问,这过程是相当难受的,但神容让我们在糟透了的人际关系中挣扎,是以此为使我们成圣的工具,透过难处来塑造、炼净和改变我们,使我们更像主耶稣,也使我们从中经历祂的慈爱和关怀。有时候我们属灵的眼睛被蒙蔽,看不见自己心中的罪,而神便借着使我们难堪的人,向我们揭露我们是如何的骄傲、自义或固执,促使我们悔改,求神的赦免和人的原谅。我们必须以谦卑的态度来接受别人的提醒,当我们以敬畏神的态度和和平平地对待难以相处的人时,不单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更密切,也能与人和谐共处,向世人见证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是因为基督的缘故,从而使神得到当得的荣耀。

在人际关系中荣耀神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其实反映出我们所相信的神是一位怎样的神。当你以宽容待佣人,在世人的眼中你的神是一位慈爱的神;当你向穷苦的人施怜悯,你的神是满有怜悯和慈悲的神;当你公平公正地对待下属,你的神是公义的神。我们怎样对待身边的人最终取决于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显明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结出圣灵的果子。

神选择把与我们不同的人放在我们身边来塑造我们,成就祂在我们身上的旨意,而这些往往不是我们想要,而是我们需要的人。那些爱护我们的人,就像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温暖和鼓励,我们要像他们一样的恩待别人。我们所爱的人如配偶和孩子,帮助我们学习牺牲、忍耐、关怀和怜悯,并从中得到喜乐。对那些使我们厌烦、生气的人,我们要学习原谅、接纳和尊重,因为他们也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至于那些憎恨我们的人,我们要学习自我检讨,看是否自己在哪方面得罪人,从而改善自己的品格。最后,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去修补,总有一些关系是我们无法挽回的,我们可以继续想念他们好的地方,更为他们祷告,求神祝福他们,并期待在永恒里相见。

日后,当我们再遇上使我们七窍生烟的人时,千万别急着想反击,而是要记得:“神的工程还在进行中!”人际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要荣耀神,所以,我们要在黑暗的世代像明灯照耀,“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腓二14~15) ■

access_level: 
0

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

黄聿源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二十一15~19)

引言

“你爱我吗?”是一句非常感性的话,通常只出现在一对情侣之间,出自爱人的口。然而,本短文的题目却是取自文首的经文,出自主耶稣的口,而对象却是祂的门徒——西门彼得。

到底主耶稣为什么向彼得发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目的与意义何在呢?

“你爱我吗?”是一个非常直接又强烈的问题,问这个问题的人,必定带着热切的盼望期待着对方给予正面的回复,因为他已经深爱对方,只有对方正面的答复,才能满足他的心。他所以向对方发出这个问题,一般上是因为他发现对方的爱开始动摇,不够坚定,或因为某种因素而产生变化,盼望借着这个非常直接又强烈的问题,唤起对方对自己的爱,或重新确定彼此之间的爱,好排除对方心中对着自己的爱的疑虑。当日主耶稣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问彼得的。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我们知道,主耶稣受难之前,在受犹太人审问的时间,彼得曾三次不认主。过后彼得曾为此痛哭(路二十二62)。我们相信,彼得也曾为着他的失败跌倒而认罪、悔改。然而,从福音书的记载,我们也不难发现,彼得从此好像是变成另一个人。平时活泼积极、畅所欲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连复活的主向他和门徒们显现,似乎都无法给他带来兴奋和喜乐。由此可见,彼得当时还未从他三次否认主的失败中恢复过来。或许,他心中始终带着一个疑虑:主还像往日般的爱他吗?他和主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有可能恢复吗?

主耶稣在复活的早晨,曾借着天使吩咐门徒们到加利利与祂会合(太二十八7),门徒们便按着主的吩咐到加利利去,预备与主在那里会面。

约翰福音二十一章一开始,便记载主耶稣在提比哩亚海(即加利利海)边向七个门徒显现的情形,其他的门徒或许还未来到。就在这一次的会面中,彼得还是表现得出奇的沉默。主耶稣特意单独和彼得谈话,并向他提出这个出自内心,带着强烈期望的问题:“你爱我吗?”不是一次,而是三次,意义必定十分重大。为什么主这样做呢?我们可以从这段圣经所记载的内容和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看出一些端倪来。

为要复兴彼得

如上所说,彼得曾三次不认主,必然深感内疚。虽曾痛哭悔改,恐怕还无法接受自己跌倒否认主的事实。他在这件事上所受的打击必定十分沉重。主要如何使他恢复过来呢?主用“你爱我吗”这个非常强烈的问题,来唤起彼得内心对主炽烈的爱,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因他曾三次否认主,主就给他三次的机会,来弥补他三次否认主的愧疚。相信彼得在之前的这段黑暗的日子中,在他内心的深处,曾不断地重复一句他十分盼望有机会亲口向主倾诉的话:“主啊,你知道我爱你!”或许他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向主这么说了。纵然说了,或许也没有人会相信他。如今,主特意借着这个问题,让他将内心向着主的爱全然表达出来。主所以这样做,表示主不但相信他的确是爱主的,而且热切的渴望他对祂的爱。相信当天,当彼得三次向主表达他对主的爱之后,他的疑虑全消失,他向主的爱,他与主的关系,完全恢复了。

主的爱,好像基列的乳香,是医治破碎心灵的良药。

要彼得重新检讨他的决定

在主向七位门徒显现的前一晚,彼得告诉其他的门徒:“我打鱼去。”于是,其他的门徒就和他一同去打鱼了(约二十一3)。

到底彼得当晚决定去打鱼是一时无聊而想去打鱼,打发时间;还是他已决定重操旧业,回去当渔夫,我们不能肯定。但从当时彼得属灵的光景,决定回去打鱼,重操旧业是有可能的。因此当时主第一次问他是否爱祂时,还加了一句“比这些更深吗”。这里的“这些”到底是指什么说的呢?照我看,当时主很可能是指着渔船、渔网,甚至那些刚从海里捕到的一百五十三条大鱼。主要彼得反省:当晚他去打鱼的决定是为了什么?是什么缘故?是否表示他爱捕鱼的工作,捕鱼所带给他的一切好处比爱主更深呢?如果他爱主比这些更深,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跟从主,而重操旧业,回去打鱼的。

许多人在跟从主或事奉主的事上半途而废,跑回头路;追根究底,不是因为问题太大,环境太困难,无法应付,以致打退堂鼓;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他是否爱主,他爱主是否比爱世界,爱物质的好处,爱主以外的事物来得更深。照样地,有许多人,虽然要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却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只因他们真心爱主。因此,爱主是克服重重困难,至死忠心的动力。

从彼得此后义无反顾地事奉主到底的表现,可见他已确定,他不但真心爱主,且爱主比一切更深。

盼望彼得以更崇高的爱爱他

主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而彼得又三次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按原文(希腊文),主第一、第二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是“agape”,是一种最崇高、无私、无条件、不变的爱;通常用在神爱世人的“爱”。而主第三次用来问彼得“你爱我吗”和彼得三次回答主“你知道我爱你”的“爱”字,原文都是另一个“爱”字——“phileo”,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的爱,是善变的爱。

按照原文的意思,主第一次问彼得应该是这样的:“你是否以那崇高的、无私、不变、无条件的爱爱我?”而彼得深知,自己并不是这样爱主,因此他回答主说:“主啊,你知道,我是以那属情感、善变的爱爱你。”接着主重复第一次的问题,表示祂盼望彼得能以那不变的爱来爱祂,因为祂就是以这样的爱来爱彼得及所有的人;然而,彼得的答复也和第一次一样,只能以属情感、善变的爱来爱。于是,当主第三次问彼得时,就以另一种方式来问他,意思差不多是说:“西门彼得,(难道)你(只能以那善变的爱)爱我吗?”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因为主第三次这样问他而忧愁。他可以感受到主的失望,以及殷切的盼望他能将他对主的爱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然而,彼得仍然很坦白、诚实的对主说:“主啊,你知道,我(只)是以那属情感的爱爱你。”这里不但看到彼得的无奈,也看到他的真诚。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虽然主完全知道彼得内心的光景,却向彼得表明,祂何等盼望他是以那不变的爱来爱祂。

爱主是事奉的先决条件

主前后三次问彼得是否爱祂,每一次当彼得表示他是真心爱主时,主便呼吁他要喂养并牧养祂的小羊和羊群。

这里有双重的意义:

(一)事奉主是爱主的具体表现。爱主不是口号,不是空谈,也不单是一套的道理,而是行动,正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告诉我们,神爱我们是表现在祂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而我们爱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事奉主。当日主告诉彼得,如果他真心爱主,就得喂养、牧养祂的羊;间接的,主也向彼得表示,祂还要他继续服事主,特别在牧养主的羊群这件事上。因此也除去了彼得心中的疑虑,可以肯定主是要彼得服事。

(二)事奉主的先决条件不是才干、恩赐、经验、知识等,虽然这一切都重要,而是要爱主。一个不爱主的人,是不能也没有资格事奉主的。

爱主是跑十字架道路的先决条件

当主三次肯定彼得是爱祂的(虽然并没有达到主所盼望的以那不变的爱爱祂),主便即刻告诉彼得,他前面按着主的旨意所当跑的道路,是一条受苦、甚至要为主殉道的道路(约二十一19)。主所以在这个时候(才)向彼得透露这件事,是与祂问彼得的问题有关,若彼得不爱主,他就根本没资格,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连这消息也必然给他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恐惧。既然彼得清楚表明他是爱主的,那他就可以,也会欣然接受主在他身上的旨意,并乐意顺服、遵行;哪怕是为主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一个人能否接受、顺服主在他身上的旨意,并愿意照着去行,是决定在他是否爱主。对于一个爱主的人来说,可以明白并遵行主的旨意是他的福分,可以为遵行主的旨意而付代价,是他的喜乐与满足。相反的,一个不爱主的人,主的旨意是重担,付代价来遵行主的旨意则是痛苦。

爱主是跟从主的动力

跟从主是一生一世的事。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与过程,都有要跟从主的地方。彼得的一生,从跟从主开始(太四19),在他事奉主的每一个阶段,主都一次又一次的呼召他在不同的程度上来跟从主。在约翰福音二十一章十九节,主耶稣向彼得透露了他将来当跑的道路,在结束这段讲话时,主再一次呼吁彼得:“你跟从我吧!”

这句话有多重的意义。首先祂告诉彼得,其实他所将要跑的道路,正是主本身所跑过的道路,也就是十字架的道路。其次是告诉彼得,他并不孤单,因为有主同在,他是跟着主的脚踪行。再者,主在这里告诉彼得,他若要跟从主到底,按着主的旨意跑完这条人们看为受苦、牺牲,甚至要冒死的十字架道路,秘诀就是“爱主”,爱主是跟从主的动力。我们常听到人们提出各种各样跟从主的难处;许多人也都在这些难处前退却,不再跟从主。婚姻、事业、物质、地位、名誉、亲情等等,都可能成为我们跟从主的拦阻。但对于一个真心爱主的人来说,因着他对主的爱,或说被主的爱所激励(林后五14),阻力越大,就越激发他奋勇向前;为了爱主,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对主的爱,原本就应该是那牺牲、无私、无条件、不变的“agape”的爱,也就是主爱我们的爱。

总结

“你爱我吗?”是一个个人性的问题。今天主若问你,你的答复又会是怎样的呢?但愿我们都能给主一个正面肯定的答复! ■

access_level: 
0

等候神——遵守主道



等候神——遵守主道

等候神——遵守主道

慕安德烈·麦华礼译

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他就抬举你,使你承受地土。(诗三十七34)

如果我们想寻找一个渴望见到的人,我们会询问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又如何找到他。我们若要等候神,就要非常小心地遵守祂的道。不遵守祂的道,我们将会永远无法寻见祂。“你迎接那欢喜行义、记念你道的人。”
(赛六十四5)。我们可以肯定,除了在祂的道中,神永远无处可寻。透过祂的道,那些寻找和耐心等候神的心灵,必会遇见神。“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他就抬举你。”(诗三十七34)。

禁令有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等候耶和华”,这是与敬拜和性情有关;而“遵守他的道路”,却涉及到行为和工作。外面的生活必须与内在的生命和谐,而内在的生命必须是外面生活的激励和动力。神为了我们的行为,借着祂的话将祂的道显明,并邀请我们,在心内对祂的恩典和帮助产生信心。如果我们不遵守祂的道,等候祂就不会带来祝福。对祂的旨意完全降服,是完全进入与祂相交福气的秘诀。

请注意在诗篇中所强烈表达的:它论及恶人虽然在自己的路上兴旺,但呼吁信徒不要为此烦恼。当我们看到周围的人,背弃神的道却兴旺愉快,而我们遵守神道的人却陷在困境和痛苦中,我们就容易落在危险中。首先,我们会为着这些看为不正常的事忧闷,继而慢慢转向他们的道,为要自己也得到他们的兴旺。诗篇三十七篇说:“不要心怀不平;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要离恶行善;耶和华不撇弃他的圣民;义人必承受地土;神的律法在他心里,他的脚总不滑跌。”在这诗篇中三次出现同一说话:“要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你只要行神所要你行的;其余的,让神去做。祂所做的,会较你所求的还多。

不希望有人在恐惧之下投降说:我不能遵守祂的道。这话正正夺走了我们的信心。诚然,你没有力量遵守祂所有的道,但只要小心看管那些你已经得到的力量。将自己信服信靠降服祂,以因等候祂而有的力量来遵守祂的道。要毫无保留,也毫不疑问,将自己整个人献给神。祂会向你证明祂是神,并通过耶稣基督在你身上成就祂所喜悦的事。遵守祂的道,就是遵守你从圣经上所知道的;遵守祂的道,就是遵守按你本性所得着的提点,作那看为正确的事;遵守祂的道,就是遵从神指示的;遵守祂的道,也就是遵守圣灵一切的提示。如果你不愿意走祂的路,就不要等候神。但是无论你自觉多么软弱,只要愿意,那位使你愿意的神,会用祂的力量使你遵行。

“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因为对自己的失败和罪恶的认识,使这经文看起来是等侯神的障碍,而不是帮助。请不要这样看!我们不止说过一次,等候神的出发点和基础,是我们彻底和绝对的无能吗?那么,当你回想到自己本身的邪恶:不遵从、疏忽和不忠,以及所有导致这种不断自我谴责的事,为什么不将它们都带到神面前?相信神的全能,必会在等候神中得到拯救。你的失败只因为一件事:就是你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顺从和得胜。来到神面前俯伏下来吧!直到你知道祂是那惟一美善的神,也只有祂才能做任何美善的事。要承认,在你身上和本性中所有的力量,都不是真正的力量,要满足于神每时刻在你心内工作的大能恩典和生命。这样,等候神会使你重新得力,继续在祂的道上奔跑而不疲倦,在祂的路上行走而不昏厥。“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这经文就把命令和应许合而为一。

“我的心专等候神。” ■

编者按:本文原刊载于多伦多迦密证道浸信会之“主日程序表”,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access_level: 
0

该隐的鉴戒



该隐的鉴戒

该隐的鉴戒

程天秋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创四1~8)

创世记第四章的开始提到该隐和亚伯的诞生:“有一日,那人(亚当)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该隐是自人类被造之后,由人类所生的第一个婴孩。“该隐”这个名字就是“得到”的意思;新汉语译本译成“藉着上主得到”;NIV和大多数英文译本则翻译成“with the help of the Lord”(借着上主的帮助),意思是说,该隐的生命是来自神,是神赐给人的礼物。但该隐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因没有被好好地教导、带领,长大后成为神眼中的“恶人”,以致亚当夫妇最终失去了这个儿子。

第二节的前半部又说,夏娃“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 “亚伯”这名字的意思是“呼吸”(breath),这词与传道书一章二节中的“虚空”同字,可能表明夏娃明白咒诅的结果就是“虚空”。 在亚伯身上,我们也看到生命是短暂、虚空的,在世的年日不很长久。

从人类的第一对兄弟,我们稍微来谈谈与孩子有关的圣经教导。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一百二十七3)我们的儿女不是自己个人的私有物,而是神交给我们在地上管理、发展的产业。我们要如何管理神所赐的产业?在以色列人的教育理念中,不会把孩子塑造来满足自己的期望,因为孩子是属于神的,所以他们会从小就把“神是你生命的主”的信念教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求明白神在孩子生命中的作为与旨意。

以色列人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让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必不至于羞愧。”(诗一百二十七4,5)从信仰传承的角度来看,父母自己在信仰上先是个勇士,才可能把孩子塑造成勇士手中的箭,否则又怎能有力量和能力,来到城门口,(就是人来人往,也是人们聚集辩论是非,审判对错的地方,)在遇到仇敌的时候,有(或“持守”)正确的立场,让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家族不至羞愧。

圣经每每提到“仇敌”之时,指的是那些与神相违背,不按神吩咐行事,不按神心意生活的人。以色列人的教养不是要孩子在学校里打倒竞争的对手,不是要他们在职场上打倒竞争的同事,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辨识神的心意,在面对与信仰相违背的情况时,有坚定的立场,成为信仰的见证者,以及得胜者。

虽然经文中并没有指出夏娃是如何教导该隐,但从后来其他的经文陈述中,我们看到该隐是个违背神心意的人,且是个恶人——“他是属那恶者”,他的“行为是恶的”(约壹三12);又说,“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犹11节)圣经以该隐作为“任意妄为”的人的始祖,他们走在罪恶的道路,一步一步向灭亡的方向走去。

该隐的生活不但没有满足神心意,更谈不上有正确的信仰立场,所以在向神献祭的事上,不得神的喜悦,且行恶杀死他的弟弟。这对于我们基督徒父母来说,是个很好的警戒和提醒。我们该如何教导、带领我们的孩子?若教导孩子追求世界,他们就必倾向世俗化;若教导他们要效法基督,就倾向成为像基督的人。

不要忘记,自罪进入世界以后,婴孩都是在罪孽里生的。(参:罗五12;弗二3;诗五十一5;耶十七9)孩子既是神赐的产业,我们需要带领孩子在基督里恢复神的形象。若孩子不经过十字架的洗礼,相信接受耶稣基督为他们个人的救主,他们成长的过程就不能与罪一刀两断,断绝关系,孩子的生活就不可能使神得荣耀。这是基督徒父母所要努力、谨慎、教导、带领孩子成长的事。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是神托付给父母的产业。愿我们作基督徒父母的,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好地来教育,使孩子一生都走在神的道路上,到老也不偏离,使父母、家庭不致蒙羞。愿我们作个尽心、尽责的父母,使神得荣耀。 ■

access_level: 
0

教养孩童(下)



教养孩童(下)

教养孩童(下)

黄聿源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

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十八19)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6~9)

在教会中教导孩童的问题

我们知道神有儿女,却没有孙子孙女的,所以每个信主的都是神的儿女,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以为我的儿女是神的孙,没有这回事的,所以要把我们的儿女带到神的面前,让他们接受神的救恩,成为神的儿女;这是我们的责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信主了,我们的儿女就是神的孙,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环境做得到,人力做得到,我们应该尽早教导小孩子明白圣经的教训,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学的,一岁多你就可以教他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这么小怎么能明白圣经的教导?其实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不用讲整篇道理给他听,而是教导他正确面对人生或四围环境,以及对神的认识等等。正如前面说到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教导他要感谢神给我们所需用的,培养他对神的认识,对他们是非常要紧的。所以如果教会有这样的环境可以做得到,孩子很小的时候来到教会,都可以有聚会的。当然小孩子的聚会不像我们大人的聚会般有讲道、查经,但许多时候那聚会的气氛、聚会的事实,和对神的敬拜,其实对小孩子是很重要的。如果他小的时候就知道有神,要敬拜神,有敬畏神的心,这就影响他整个做人的态度。虽然说我们不是透过这些所谓一套东西来教他成为教友,但我们这样的教导能够给他从小对神的心很直接地知道要来聚会,要敬拜神。他知道到教会是要来亲近神,听神的话语,从小就有这个印象。许多时候怎样做法是很难说的,要看那个环境,看教会的条件和人手。但是我们需要用一点心思,在这方面尽可能来做。

许多小朋友很小就懂得唱诗赞美主。我有一个侄儿,两岁就懂得背许多圣经金句,唱许多圣诗。只要我们不断地教导,孩子渐渐就越懂越多了。虽然他不是完全明白诗歌的意思,但是诗歌的歌词就这样进到他心中了。当他懂得背一两节圣经节,这圣经节在他心中就成为他的记忆,神的说话在他心里有了地位。所以我们尽量想办法教导他们,给他从小有这个印象,知道到礼拜堂是来敬拜神,来听神的话,来赞美祂。要知道两、三岁小孩子也可以背圣经唱诗歌的。你千万不要看他年纪很小,其实他懂的。他懂得讲话,即是懂得所说的。人的脑很特别的,你教他,他就懂得讲许多说话。同样,他一开始学讲话,你就将圣经、神的话语教他,将圣诗教他,他很自然就懂了,神的话语就进到他心中去。当他思想的时候,神的话语就出来了,就好像我们跟他说话,我们的话入到他心中一样,很直接的。当然你这样教,不等于他信了主,但是你也要如此用心的带领他认识主。

孩童要接受救恩,才能遵行主的话

最后,我们虽然知道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明白圣经的道理,但我们也要明白一件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是有罪性的,这个罪性就成为人的本性,足以犯罪。如果我们只是教他圣经的道理,而没有带领他接受救恩,他的生命是不会有改变的。我们大人是这样,何况是小孩子?我们若总是觉得他顽皮不受教,不可能教得好,那是非常叫人沮丧的。我们必须带领他尽快认识主,接受主的救恩,生命有改变才能够令他的整个生活改变过来,所以带领他信主是教养孩童的基本条件。

如果他没有信主,我们却教他遵行圣经的道理,那么圣经就是错误了,因为圣经说没有人是可以靠自己遵行律法,如果我们以为小孩子不用信主都可以教导他遵行律法,难道是想证明圣经错了吗?惟有孩子信主以后就容易了,我们教他祈祷,教他依靠主,这样,父母与孩子是一同追求属灵生命长进的肢体了。如果他有什么不对,你带领他,按照圣经指出他的错误,叫他认罪悔改,然后教他怎样祈祷,求主帮助他胜过犯罪的心思意念。你这样教他,他就知道原来可以靠主胜过的,他就有了胜过罪恶的经历,他会因此很开心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长进。所以小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属灵的原则来教导他,而不是单用藤条打他。

教养孩童是个很大的题目,真的是用一辈子来学习的。 ■

问题解答

问:圣经里面有些父母本身灵性很好的,比如撒母耳,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好,是什么原因呢?

答:这个问题就叫我们在神面前必须要很谦卑了。

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我们虽然尽了所能的,做了所当做的,从小教导、帮助我们的孩子,提供各样环境来教养他,但不一定说我们就能完全控制所有的效果。孩子在神面前怎样看待神,那是另一个问题。当然我们尽我们所能,但是都要他个人在神面前有所领受;比如相信、顺服等,是他跟神之间的关系。所以说神是没有孙子的,都是儿女,父母一定要直接把他们带到神的面前。

不单在旧约圣经中的撒母耳,在日常生活中也看见很多例子,许多神重用的仆人,他们的儿女也有不信主的,这是怎样解释呢?如果是因为作父母的没有尽力教导他的孩子,是他是责任;但如果他已经尽了力量教导孩子,那就是孩子跟神之间的关系了。但我们不可因此以为就算教导也没有用的,教养孩童是我们跟主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作父母的责任。纵然有可能教尽他,他也不敬畏神,但是如果不教,从以利不管教他的两个儿子的例子就可以看见,神是要父母负上责任的。为什么神没有定撒母耳的罪,却定以利的罪呢?我相信差别就在这里。以利没有尽责教导他的孩子,这是他的错误,因为管教孩子是我们作父母向神所需负的责任。 ■

编者按:此信息乃黄聿源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四月六日,在香港旺角亚皆老街基督徒会堂的讲道记录,现承蒙香港基督徒会堂允准整理并转载,以飨读者,特此致谢。

access_level: 
0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提后一5)这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保罗为提摩太的信仰,以及他的信心之感恩溢于言表;也给予他的母亲和外祖母在教养上的肯定。今天,很多家长对教会教导孩子的做法感到不满,且常受到各种各样世俗的方法所影响。神给予教会有属灵的智慧,并按照圣经的教导教养孩童,若父母对这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加以配合,就不会错失教导的良机。正如今期教养孩童(下)一文作者所说,教养孩童是一个大题目,是用一辈子来学的功课,不能一蹴而就。感恩我们教会在主日学事工上的坚持,不懈地推动儿童主日学的工作,甚至从幼儿到年长者各年龄层也不忽略,通过主日学教导圣经真理。在有盼望的主日学一文,作者从尼希米和以斯拉所带领的聚会,及以色列会众的回应所带来的灵性复兴,指出在教会中教导明白圣经真理的重要性,在教会众多的事工中是应积极推动的。相信该隐的鉴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醒父母和教会领袖,教养孩童是不能推卸的责任。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因接受救恩,在基督里与神和好,得着从因神儿女身分而来的这等应许——神作我们的父!这是无与伦比的恩典,这恩典使我们在凡事上不再惧怕和胆怯,可以全然倚靠神,因祂是全能的神,是我们的父。我们也当专心等候神——遵守主道是在等候中所必须的,要相信神对祂的儿女们所应许的绝不落空,因为一切的应许都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事实中得以实现了。祂爱我们,为使我们恢复神儿女的身分,承担了罪的咒诅和代价,使父神所赐给我们的应许因基督救赎的恩典而临到我们。

既为神的儿女,是跟从主的人,应该对跟从主有正确的认识。那么,跟从主的人应当怎样待家里的人呢?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抛弃家人,反倒要我们看顾亲属,不能背离真道。让我们认真思考主的教导,重新厘清爱主与爱家人的优先次序。主在提比哩亚海边曾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主的提问是要唤醒彼得炽热的爱;一个真心爱主的人才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以行动来回应主的呼召,按祂旨意跑当跑的路。最后,希望通过人际关系——神使人成圣的工具这篇分享,让我们重新检视在人际关系中的挑战与机遇,看明在糟透的人际关系挣扎中,神如何借着所经历的各样难处和困境来造就我们,使我们属灵的生命不断成长,更像我们的主耶稣。

access_level: 
0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