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与呼召

事奉与呼召

郑盛光

每一个基督徒必须经历四种的呼召:第一种是「得救的呼召」,这呼召的回应是信靠耶稣成为神的儿女,成为圣徒(提后一9;罗一7,八30);第二种是「为主而活的呼召」,这呼召的回应是与世界分别出来,无论生或死,都叫基督在自己身上照常显大,并且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天天跟随主(帖前四7~8;可八34);第三种是「福音使命的呼召」,这呼召的回应是接受主的差遣,成为福音的使者,在已熟透的庄稼上尽一份的责任(路十1~2;太二十八19;徒八4);第四种是「奉献的呼召」,这呼召的回应当然是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随时让主使用(罗十二1;赛六8)。「奉献的呼召」又分为普遍与特殊两种方式:前者是教会一般的信徒,他们一面工作(织帐棚),一面「按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后者是教会的牧者传道,他们蒙召作全时间事奉的工作,受委托完成主的使命(参可一17;路六12~13;徒九15;罗一1;提后四5)。

(一)呼召承载事奉的恩典

以上所提的四种呼召,无论是那一种,都承载着神丰富的恩典。神把我们召出来,不只是为了脱离撒但黑暗的权势,同时也进入奇妙光明的境界。不但如此,神进一步让我们成为「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在永恒的计划里参与建立国度的大工程。换句话说,神不但给予我们重生的特权,也给予我们事奉的特权,这个特权是我们未信主之前未曾享有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事奉看为是一种恩典,一种本来不配得如今却成为了事实的恩典。面对这样的恩典,我们的回应不是讨价还价、找藉口拖延或勉强的应付应付。神的呼召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able Grace),我们所能回应的,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呼召」(kaleo),此字带着神的主权,同时也带着爱的邀请。神没有强迫或驱使我们去接受的呼召,不侵犯人的自由意志,而是以的爱来感化,使人的意志能顺服,愿意接受的邀请,成就的美意(腓二13)。神所要寻找的,是那些甘心乐意事奉的人。可悲的是,今天有许多信徒常将神的呼召搁置一旁,只为自己的前途打算,作自己喜欢作的事。呼召承载事奉的恩典,是蒙福的途径。保罗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信徒时提出这样的劝告:「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的恩典」(林后六1)。他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信徒也重述:「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这两句话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回应主的呼召,愿意全心全意事奉神的人,神的恩典在他们身上必定数算不尽。反过来说,一个不愿意回应主的呼召,不愿意事奉神的人,他其实是一个徒受恩典的人。

有人这样形容:「当你把生命主权交给基督,你就是把你的余生签字交给,奉的名事奉」。新约中那位被主呼召的少年官,为何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放不下自己的财产,看不见跟从主、事奉主的恩典(太十九16~22)。事实上,在跟随耶稣的广大群众中,主竟然只能选出七十个愿意事奉的人,分成两个两个出去布道。所以主才感叹地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路十1~2)。今天在教会里不少人,只想在得救的事上蒙恩,不愿进一步的在事奉的事上经历更多的恩典,结果「徒受神的恩典」,成了一个「与恩典不相称」的人。

(二)呼召承载事奉的信念

一个事奉神的人,必须有一个确实与坚强的信念,才能持守到底(来三14)。我们的信念来自我们「所承认的指望,相信那位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来十23),同时也来自主起初不变的呼召。当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受审时,他回忆主当初如何在大马色路上向他显现,如何呼召他成为外邦人的使徒,一一清楚的述说出来;其中有一句很特别的话强调说:「亚基帕王阿,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二十八15~23)。保罗讲这一句话,已经是老年的时候,也就是他事奉主一段很长的时间所归纳出来的信念。主的呼召在保罗事奉的过程不但没有渐渐褪色,反而形成如此深刻的记忆。主的呼召承载着保罗事奉的信念,这信念成为一股驱动力,驱动保罗彻底的奉献自己,为福音将生命置于度外。也许,保罗发觉自己的体力已不如前充沛,但他内心对主的信念却历久常新,能够承载任何严峻的挑战。面对困难,保罗永远是「属灵的不倒翁」,能够把困难当作可能达到另一个成功的途径。

一个事奉神的人,或许可以像保罗那样的「忘记背后」,忘记过去许多的成功与失败。然而有一样事情我们绝不可忘记的,就是主的呼召。呼召的信念如同点燃的火苗,能叫自己的事奉心志燃烧起来,成为无限的能量。保罗事奉主的经历,正好给我们指出神所用的人所该持守的,不只是工作热诚与知识才华的表现,而是一颗对神的呼召有着清楚、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事奉的道路上,有许多人一开始没有弄清楚这一点,结果越事奉越吃力,教会事工变成烦闷的工作,最后无可奈何的成为逃兵。新约圣经记载保罗有一位同工叫「底马」,他曾经一度热心事奉主,是保罗的好帮手(西四14;门24)。然而可惜的是,底马最后「因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保罗往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四10)。底马为何会贪爱世界?也许是在跟随保罗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事奉的路途是漫长又艰苦的。因着与保罗同工,底马要学会放弃生活上一切享乐,远离世俗的引诱。他终于忍受不住,只好放弃事奉,回到世界去了。或许,底马真正的问题乃出现于他一开始没有对准主的呼召,他整个事奉的信念就空洞没有方向。这种一时感动、一时冲动、一时热心的事奉是暂时的事奉,是凑热闹的事奉;一旦困难来了、试探来了,人也不见了。

今天,在教会中有不少像底马的人,曾经在主面前立过志,愿意把自己奉献给主使用,也曾为主怀着许多美丽的梦想。这些人随着社会工作越来越忙碌,加上有些结了婚需要照顾家庭,于是事奉变成重担,变成无关紧要的应酬,最后转向萎缩。因此,真正事奉主的人,若要长久持守住自己的岗位,不让世界的引诱腐蚀自己的心志,不拖泥带水或给自己带来一个前功尽废的结果,唯一的方法是重新确定主昔日的呼召,让这呼召成为一生事奉的一个记号、一个动力、一个能叫自己手酸腿软还能坚持到底的信念。

(三)呼召承载事奉的效力

初期教会福音工作产生极大的效力,教会增长迅速,信主人数不但倍增(multiplied),神的道也大大兴旺(徒二41;四4;六1,7;九31;十二24;十六5;十九20)。主要因素不单单是因为神兴起一些强而有力的属灵领袖,而是教会当时每一位信徒都持守同样的信念与立场:「人人事奉,人人皆祭司」(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教会中没有所谓神职人员(clergy)与平信徒(laity)之分,大家都在主里平等。当每个信徒都认真的回应神的呼召,真诚地对主说:「主啊,你在我身上的旨意是什么?」这种精神怎不产生事奉的效力?当人人事奉的信念被建立起来,被看成是神的一种召命(全职或带职都需要神的呼召,两者之分别不在于价值与程度,乃在于神对每个人的旨意如何),所凝聚起来的力量是大得不得了。

慕迪先生曾用凸镜片来比喻事奉的效力:他从衣袋中拿出两个凸镜片--一个是完整的,另一个是裂成两半的。他说,一个完整的凸镜片,当阳光透射它时,会发生一个焦点,这焦点可以产生高热能而引起燃烧。然而,一个破裂的镜片,无论阳光多强,透过它总不能形成焦点,因此不能产生作用。是的,基督徒一生的事奉若有主的呼召作为驱动力、作为焦点,就能发挥高效能的作用,其恩赐也能「如火般继续不断的挑旺起来」(提后一6),为主结满属灵的果子。

有人这样说:「事奉好比一场马拉松赛跑,不在乎怎样开始,乃在乎如何结束」。一个真正回应主呼召的事奉,必定是「一心一意」的事奉(腓一27;二2),是「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的事奉(罗十二11),是「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的事奉」(林前十五58);同时更是产生效力,为主「多结果子,叫果子常存」(约十五16)的事奉。主呼召我们不但卖力为工作,并且分派我们去结果子,叫父因此得着荣耀(约十五8)。一个不能产生果子的事奉是一个没有效力的事奉,这样的事奉白占土地,也徒劳无功。主所能够做的,就是把这人(枝子)砍掉,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6)。

结论

归根究底,我们必须看准一个重要的事实:事奉神不只是表面的在教会中负起一些事工,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属灵的程度如何?不是为名为利一展抱负,更不是以自己的权利或喜好作为定夺。事奉神乃是把心灵的视野方向转移到那位昔日呼召我们的神身上,以这样的基础作为终极的目标与终极的委身。当我们把事奉的目标建立在神呼召这不变的基础上面时,我们不会随便马虎,我们会认真地把一生有限的时光、生命、完全的投入事奉的行列中,并且愿意尽最大的力量为主付出一切。今天有些人的事奉像用完的干电池,需要不断地更换。其实,正常的情况是把我们事奉的电线插入神呼召的电源中,让电源提供我们事奉的电力,源源不绝。

让我们抛开一切以人为本的事奉观念,避免自己可能掉进世俗化事奉的漩涡里,为自己重寻、重整、重建从神而来这古老不变的召命。让这召命承载事奉所带来的恩典,承载事奉所持守的信念,承载事奉所产生的效力。■

圣经 经节: 
参可1:17;路6:12-13;徒9:15;罗1:1;提后4:5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