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陈建城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太十九30)

圣经里常有一些令人感到惊讶的经文,例如在马太福音七章21~23节主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令人感到惊讶的,乃是主所说的:「必有许多人」。当主说「必有许多人」时,一定是「必有许多人」。在四福音书里,我们看到主耶稣从未说过一句夸大的话。一般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辞,所说的往往与事实不符。但主耶稣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因此当主说「必有许多人」时,必定是有许多人;不然主必说:「有一些人」或「有少数人」。

同样的,在马太福音十九章30节这里,主耶稣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又是「许多」!这句话的背景乃是这样。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十九16~22)

从上述经文我们知道来见主耶稣的人是个少年人,路加福音告诉我们他是犹太人的官(路十八18)。这人年少有为,富有,品格又好,是个敬虔的人。古人说:「饱暖思淫欲。」一般人饱暖之余就常犯罪,但是这个年轻人却不因饱暖而染上恶习,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从他称呼主耶稣为「夫子」,我们就知道他对主的认识是不够的。换句话说,他尚未承认主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只承认主是夫子,像一般的犹太拉比一样。因此主耶稣温和地责备他说,你既然把我当作一般人来看待,那为什么要称我是良善的呢?因为除了神之外,没有人是良善的。

这个年轻的官求问主,他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因他认为得永生是靠行善的,只是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善事,并且该做多少,才能得永生,因为犹太人的拉比对这件事众说纷纭。因此他来到主耶稣面前,盼望主能给他一个有权威的答案。

主的答案似令人感到惊讶:「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因为圣经一贯的教训,乃是人只能因信称义,无法靠行为称义。但是我们若仔细念下去的话,便会发觉主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其实主的用意刚好相反,要这少年人看到人是无法靠遵守律法在神面前称义的。

事实告诉我们,这少年人以为他已经遵守了律法,实际上他并没有。主耶稣告诉他若要得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可是当主吩咐他去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然后还要来跟从时,他却忧忧愁愁的走了。事实证明他并没有「爱人如己」,也没有爱主。「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二10)

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在一般犹太人的眼中,这少年人是个敬畏神、品德优良的人,主再来时,他一定在前面;然而在主的鉴察之下,他却不是这样。因此主耶稣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可见人的评估、判断,与主的评估、判断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反。

因着这少年人爱钱财过于爱主与爱人,主耶稣告诉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彼得听了便对主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他的意思乃是:他和其他的门徒不像这少年人一样贪爱钱财,而是为主的缘故舍弃了一切来跟从主。

主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太十九28~29)主告诉门徒:不错,那些为舍弃一切的,当再来时,将要厚厚的赏赐他们。

但是主却加上了一句话:「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十九30)明显的,彼得正犯了那少年人所犯的错误--自信。那少年人以为所有的诫命他都遵守了,其实他并没有。主提醒彼得:你以为你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我,但事实却不一定,也许你还保留了许多东西。因此,不要以为为我撇下一切,将来必定得厚赏,因为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接下来主耶稣讲了一个比喻,更清楚的提醒门徒,神的判断往往和人的判断迥然不同。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注: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二十1~16)

圣经里有好些经文似不容易解释的,这是其中一的个例子。按人看来,这葡萄园主人所做的,既不合理又不公平。因此有许多人尝试把这段经文解释得比较「合理」些,但却违反了这比喻原本的教训。

读圣经的比喻时,要小心捉住比喻的重点,不可增添太多的细则,否则往往会把比喻的重点歪曲了。比如马太福音十三章所记载的一个天国的比喻:「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太十三44)这比喻的重点是价值观的问题:这人把天国视为极其宝贝,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因此他变卖所有的,为要得着最宝贝的天国。倘若我们加上一些细则,就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如这人为何要把宝贝藏起来?是否恐怕主知道了,就不肯将这地卖给他了?他将宝贝藏起来,就可用便宜价钱把地买下来?……。若把这些细则加上去,比喻的重点就被歪曲了。

马太福音二十章1~16节也是一个比较难解的比喻,因按人看,葡萄园主的做法的确不公平。从清早6点钟做到晚上6点钟的工人给一钱两银子;而下午5点钟来只做一小时的,也给一钱两银子。因此,我们若把「一钱银子」当作是事奉或工作的赏赐,那的确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是圣经的教导。哥林多前书三章13,14节明说:「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可见各人所得赏赐,将因工作的差异而不一样。

另一种解释乃是把「一钱银子」视为救恩或生命:不论在人生的那一个阶段,只要信靠耶稣基督,就必得着救恩或生命。因此,不论是先信主的,或是后信主的,结果都将划一,站在同一根线上,没有前后之分。若单纯地从救恩的观点来看,这种解释固然不错;但主既然明说「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就必有「前」「后」之分了。

第三种解释乃是这比喻是用在各种不同的人身上。第一批人喻表犹太人,因为葡萄园主「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换句话说,这是契约,不论是口头或书面的,都同样有效;因此这批人代表犹太人,神曾与他们的列祖亚伯拉罕等立约。其他各批在9点钟、2点钟、3点钟与5点钟被雇的,都没讲定银子。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契约,乃是凭信心进入葡萄园工作的;因此,这些人喻表外邦人。

犹太人向来轻视外邦人,他们以亚伯拉罕的子孙、神的选民自居,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享受神的救恩。主耶稣在这里清楚提醒他们,进入神的国是单靠恩典,不是靠功劳;他们不可因特殊机遇所得的地位而轻视别人,想要得着更优厚的待遇,因为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赛五十五9)。再者,「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上述几个例子清楚教导我们,神的评估和判断,与我们的评估和判断,往往截然不同。因着自信、偏见、嫉妒,以及以外貌看人,我们常像那少年的官、彼得和一般犹太人一样,所作的评估和判断常不准确,以致对主的评估和判断常感到惊讶。因此我们必须学习明白主的心意,以主的心为心,那么我们行事为人不但蒙主喜悦,而且对事情的评估和判断,将会更与主的吻合。 ■

圣经 经节: 
太19:30
access_level: 
10